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五零见闻录 > 第673章 互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又把之前的章节翻出来给修改了,接下来的故事我也不敢写了,最近还得整理一下大纲,看看哪些要删,怎么才能藏的更严实,好家伙,所有的东西都放到图书馆随便看了,视频平台只要不造谣,也问题不大,结果小说却不让说,真是有意思的自我阉割的互联网,实体的大作家可以随便胡说八道,但是网上不行,太有意思了,最近要修改大纲,更新质量会有所下降,大家见谅。

这个时候易中海作为大院的一大爷,就应该出面解决问题了,“陈嫂子,陈嫂子,别光顾着哭了,别哭坏了身子,你下面还有两个小的呢,你要是垮了,下面两个小的还不到顶门立户的地步,你们家可就真垮了,再说了,你们家还有孩子,以后也还有希望,你看看贾家,日子不也就这么过来了吗。”

“老易啊,我这儿子才三十啊,没病没灾的,怎么说没就没了呢,就留下我一个老婆子,家里连个大人也没有,这日子以后可怎么活啊。”

“老嫂子,你放心,你在咱大院安心住着,别管是我们大院里,还是厂里,还是公社里,怎么着也不能看着你日子过不下去,咱现在主要就是看看这孩子的身后事怎么办,这个时候不让大办,再说这大过年的,我们联系一下,送到火葬场去,至于以后你回老家还是怎么着,咱们再说,行不行。”

“老易,我这里浑身没劲,就全靠你了,你看着安排吧,不用联系我老家了,联系了也指望不上,我的儿直接埋到公墓里面就行,不张罗了。”

得到了授权的易中海,立马就开始一系列的安排,先是安排几个妇女同志去烧水,然后安排几个人准备在公社和居委会处理完之后进去换衣服,换衣服的人也是有讲究的,首先刘海中打头,其次易中海点了刚刚送孩子回来的何雨柱和吴烨两个人,又额外加了一个一个老人。这事不好拒绝,毕竟这个选择也是有规律的,那就是选的基本上都是儿子多的。这事不能拿到台面上说,但是就一句话,这几家人比较热心肠,怎么不行了。像易中海许大茂这种的,根本就没有进门的资格,想进都进不去。

闫阜贵骑着自行车去公社说明情况,主要是去叫车啊,这个时候再赶着板车往火化场送,也不赶趟了。另外就是得给公社说一声,人没了,公社也得派人下来看看,不能是谋杀或者怎么样,当然也就是走走形式,现场肯定已经被破坏了。至于销户之类的操作,可不会现在处理。等所有事情都处理完,把人送上车,就已经是十点了。易中海,看着一大群围观人群,拿着一个梆子敲了两下,这个梆子还是最近居委会送过来的,原来大院开会都是用锣,不过居委会说用锣的话,邻居大院反应吵到他们了,所以居委会给换了一个梆子。

等大家都安静了之后,易中海才说,“行了,趁着大家都在,咱们开个大会吧,有些事也得说一声,别弄得乱哄哄的。”

然后就出现了一次特殊的全院大会,只有易中海一个人组织,闫阜贵跟车去送人了,刘海中去了公社,要解决一下其他问题。大冷天的,也没人拿板凳了,都这么站着开了一次会,由于人都不全,所以也没走流程什么的。“今天开这个会,就一件事,就是这过年了,喝酒的人都得注意一点,那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别喝多了,就算世界喝多了,这家里人也得注意着点,时刻盯着点,陈家这孩子,就是昨天去朋友家喝酒,喝醉了,人家给送回来的,结果半夜吐了没人管,然后吐出来的东西又进了气道,活生生憋死了。挺好的一个人,就这么没了,这件事尤其是咱们大老爷们,喝酒的时候,好好想想自己家里的老婆孩子。

还有一件事,陈家这主心骨一去,只剩下一老一小的,日子也不好过,咱们今天下午开个会商量一下怎么帮助陈家三口人,大家下午都过来,咱们看看怎么办。行了都回去吧。”陈家人的死因是许俊平判断的,基本问题不大,就是呛死的。

今天上午的事情可以说给很多人蒙上了一层阴影,年纪轻轻的说没就没,关键是这事还和贾东旭不一样,贾东旭那是因为公事没得,家里还有一个儿媳妇能去接班,厂里也会适当的给一定的补助,家里勉强还能过得下去,再加上还有姜玉柱无条件输血,他们家日子过得还不错。

但是陈家不一样,他家虽然两个孩子都有定量,但是他是死在自己家里的,厂里最多也就给点慰问金,丧葬费,接班倒是可以接班,但是他家里也得有人啊。陈老太太倒是还有三个儿子,都在农村,但是就算是回农村,也没有两个孩子的地,毕竟他们不可能放弃城里的户口,没有地完全靠别人养着,怎么着也不现实。现在最好的情况就是,让家里来个人接班,然后承担养孩子的任务,可是家里来人接班,人家肯定更加重视自己的孩子啊。要是经营成孩子接班,然后找个人来顶班,整个事情只会变得更加麻烦。总之一句话难搞。

有句话叫知子莫若母,陈老太太在送走了儿子之后,揽着自己孙女在家里坐着,旁边还有一个聋老太太作陪,毕竟这个时间,大家都忙,没有这么多时间在这里耽误,只有聋老太太比较清闲,她不来,就得一大妈来,要是换成往年也就罢了,一大妈在这里守着,姜玉柱和秦淮茹也得给她收拾出来,但是现在医院里不还躺着一个棒梗吗,这几个人可没有这时间陪着折腾。

“老陈家的,你准备以后怎么办啊?”聋老太太声音并不大的问道。

“老太太,我想把这个工作转出去,然后带着两个孩子回农村,这么一份工作怎么也得值个七八百块钱,有这个钱,也能把两个孩子养大了。至于以后怎么样,那就只能以后再说了。”

“可是你想过没有,两个孩子一旦走了,到了农村,你能保证他们还能正常上学吗,不能上学,以后怎么找工作,以后可就肯定回不来了,你看看就现在的情况,哪有这么多工作给你折腾啊。这四九城啊,我待的时间也不算短了,想走容易,可想再回来,那就难了。你看看能不能和贾家学学,让你家里孩子过来顶个班。”

“老太太,不怕你笑话,我家里那三个孩子要是来顶了班,以后这工作是谁的还真说不好。再说了,家里的壮劳力进城了,拿的那点钱也就狗我们一家四口吃喝的,两个孩子的定量能管什么。可是在农村,少了一个壮劳力,一年下来的工分可就不够了,家里老小也得饿肚子啊。”

“老易说下午给你解决一下问题吗,你看看能不能让他给帮帮忙,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一下,咱们两个老太太,见识在这呢,能说出什么一二三来。”陈家现在最大的资产就是一个工位,因为有一个农村户口,平时也要吃高价粮,家里也没啥存款,房子也是在公社租的,连转租的权力都没有,至于存款也多不到哪去。

下午一点,梆子声音再一次在大院里响起,这一次大家开会来的也都比较积极,但是来人并不多,基本上就是一家一个。这一次三个大爷全都到了,桌子上放着一个木头盒子,没盖的那种,上面贴了一张小纸条,勉强写着捐款箱三个字,你要是不细看都看不见,一看就是在写春联的纸上裁下来的,为了省纸省墨,所以才写成了这个样。

“行了,今天大家也都挺忙的,我先说一下陈家的事情我们几个是怎么处理的,第一个是我们去公社找公社要了个政策,那就是给陈家老嫂子按照一个普通城镇居民一半的定量发放粮票,知道陈家老大年满十八周岁,也就是说,一共发八年一个月十四块斤的粮票,然后通过公社联系了小陈同志的的工作单位,人家给留了一个接班的权利,但是不允许顶岗,这个问题很复杂,咱们过会再说。另外就是特批咱们可以进行一次互助捐助活动,捐助金额不设下限,最高不超过个人月工资的百分之十,咱们先组织一下这次捐款,有咱们大院的三大爷闫阜贵同志进行一下记录,从我开始,老闫,我捐十块钱。”

民间不允许私自捐款,这事在法律程序上没法说合法还是不合法,只是在90S初的民间捐助互助开放条例颁布之前,明文规定的是国家和集体是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援助的主体,所以个人公开组织募捐,没有法律支持。但是由于私人募捐容易产生三种情况,第一是摊派,第二是非法集资,第三就是收买人心,最怕的就是摊派,论人心,现在的国家可不怕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