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峰美是国家最高金融管理部门的成员,对股市的看法会直接影响到后续政策的发布,她能问出这个问题,意味着上层已经发现股市杠杆化的危险程度,或许很快就会出手。

这个时间点比前世要更早一些,若是现在就开始挤水分,或许股市的崩塌不至于那么夸张,但也意味着李睿很多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发动的手段用不上了!

到底该说实话,还是再拖一拖时间捞一笔?

李睿犹豫了大概一秒钟,决定还是说实话。

“我觉得很严重。”李睿道,“如果可能话,国家应该出手压缩一下杠杆了。”

陈峰美道:“今天协会开了个会,会上听到一些数据。目前两融数据处于高点,但还在可控范围之内,融资一家独大,余额占市值的比例在3%以上,而成熟市场一般只有1.5%,我们一致认为两融业务触及了高泡沫区域,所以大家讨论了一下要不要加以控制。”

李睿暗叫侥幸,幸好说了实话。

“不过我们讨论之后认为,暂时可以通过证券公司的自我调节来压缩一下杠杆,挤一些泡沫出去,至于进一步收紧监管指标或者采取强制性措施没有太大的必要。我们要做的是控制一下温度,而不是一下子把火浇灭。”陈峰美却又话锋一转道。

李睿皱眉,他本以为上层看清了,没想到也只是模模糊糊的有所预警,并不是真的看到问题。

迟疑了一下,李睿道:“目前股市波浪汹涌,水面下到底有多少杠杆,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但我总觉得比大家想象的要更高。咱们的证券行业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缺乏把控手段,我觉得还是应该未雨绸缪,早做打算和预案,免得出现什么意外情况之后,措手不及!”

陈峰美沉吟道:“融资余额大概是1.6万亿,伞形信托的规模大概在4000亿到5000亿之间,股票收益互换规模在4000亿左右,还有大概6000亿到8000亿的股票质押式回购。现有的两融业务监管要求下,理论上能够支撑的两融业务规模大概是4万亿,远高于目前实际的融资业务余额。所以我们研判的结果是,杠杆有,泡沫也有,但都在可控范围之内,长期看有风险,短期来看风险系数并不算高。”

李睿欲言又止。

他是过来人,他自然知道陈峰美的这个数据有误。

但他怎么提醒呢?他要怎么说自己的数据来源呢,总不能说是从几个月或者几年后的财经报告中看到的吧?

陈峰美的语气变得轻快起来:“今年上市券商还有1500多亿的再融资,证券业净资本是一直在增长的,融资融券的规模上限也相应提高了,操作的空间也就更大了。不过你说的也很有道理,做金融小心一点也好,我找人做几个应急预案……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啊!”

李睿也不知道该怎么提醒,只能道:“是啊,咱们国家的融资融券业从诞生到现在,都没碰到过什么大的风险,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好事。谁也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做个预案,万一发生急跌,也能减少踩踏不是?”

说完这话,李睿忽然心有所感。

前世跨年夜发生在海州外滩的那场踩踏悲剧,是否是对2015年中股市踩踏的一场预兆呢?

今生,外滩悲剧被李睿阻止了。

那么股市的悲剧呢?

凭李睿的力量,能阻止吗?

李睿只是想了想就苦笑起来,能在汹汹大势之中独善其身都算了不起了,想去阻挡,那岂不是成螳螂了?

前世的轨迹,终究还是没有修改,李睿挂了电话之后仔细回想陈峰美的话,确定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

上层对于融资规模有个巨大的误判,他们认为目前两融的总体规模还在可控范围之内,这是个严重的错误。

两融的数据大概在3万亿左右,如果只是这个规模,市场的确可以承受。

但在两融以外,还有大概3万亿的场外配资,而且股权质押情况也会越来越多,最终会达到1万亿。

这也就意味着,总的融资规模其实是7万亿才对,远远超出4万亿的承受范围!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那就只能怪混业金融改革和金融互联网化的碰撞了。

市场上如今有多款资产管理软件,都可以充当杠杆化的角色,用户只要在平台上发起一个伞形信托计划,软件就会很方便的分成若干个子账户,这些账户的设立,交割和清算均为单独运行,一个伞形信托计划加上一个资产管理系统,俨然就相当于一个互联网券商!

伞形信托和场外配资公司借着牛市的风潮,向想要扩大收益的用户进行配资。

一般而言,信托从银行出来的优先级资金利息是6%-8%,场外配资公司再以12%-18%的利息分配给用户进行操作。

信托公司发行的伞形信托普遍只有两到三倍的杠杆,最低认购需要100万元,但场外配资公司再在信托计划下通过软件分拆成众多子账户,不设最低门槛限制,实际上给了用户五倍杠杆的操作空间!

假如一个用户有100万本金,他就可以通过资产管理软件从场外配资公司那里获得500万元的资金,只要这些钱买中一个涨停板,一天就可以盈利50万元!

试问,在闭着眼睛买股票都能赚钱的行情中,谁能抵挡这种大发横财的诱惑?

杠杆的泛滥,上层的误判,监管的缺失,股民的贪婪,众多的错误堆积在一起,雪崩和踩踏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

更可怕的是,当杠杆已经滥用到如此程度,就如同把巨石已经滚到悬崖边上,任何风吹草动的监管,都有可能变成推动巨石落下的那一点点力量。

场外配资和伞形信托的止损点极高,小小的波动都有可能击穿,一旦市场上涨的态势无法维持,高杠杆就会成为压垮股市的最后一根稻草,进而引发恐怖的连环抛售!

李睿思来想去,终于意识到,很多事情不是他能阻止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希望大家能够在这场可怕的灾难当中吸取一点教训吧。

可惜的是,人类虽然不会踏入同一条河流,却往往会踏入同一个陷阱,乐此不疲,前赴后继,没有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