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懂王 > 第372章 退休老卒安置计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突厥送来的高句丽小孩共有两千余人,其中男女各一半,都是十岁以下的体弱者。

崔俊可不管这些,全部照单全收,这些小孩将会被他好好培养,取其中佼佼者为崔俊所用。两千余人的到来让庄子里的住所有些捉襟见肘。

好在崔俊早有安排,这些小孩无一例外全部被送往白鹿书院,单独开辟一个园区让他们读书生活。

选一些新罗女子去教习这些小孩说唐话、识唐字,等过一阵子便开始信弟子规、三字经等教他们读书。

其中但凡有桀骜不驯者,崔俊立时会将其从白鹿书院中摘除,送去农垦或是开矿,让他们一辈子就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

这几年大唐开疆拓土的进度有些太快,导致许多打下来的土地并没有多少唐人去居住。于是李世民便下令徙死罪者实西州,其犯流徒则充戍,各以罪轻重为年限。同时敕天下括浮游无籍者,限来年末附华。

对此举措,崔俊是举双手表示赞同,若是他的话,也会这么干。借着这个东风,崔俊上书李世民,请进行民户普查,将无籍者及流、氓等一并调查清楚。

这些人该给土地的给土地,该填充边境的填充边境。至少不能让这些人继续不明不白地在大唐混下去。

同时还附上人口普查方略以及统计方法。取同一时间公告,同一时间居家普查,以村宅坊市为基础单位,层层上报再汇总。

当天普查过并被记录在案之人,便可发放官府认证的普查证书使其自由行动。全国军队与官职人员必须参与行动,沿途多设关卡排查,尽可能减少遗漏。

此奏折传于李世民面前,当即被李世民亲自批复,发军政议事堂堂议后,由兵部、户部联合发文与地方执行。

崔俊也在自己的庄子里进行了一次模拟普查,并邀请户部尚书的等十余位官员参加。登记在册的庄民共计一万一千三百四十六口,分户列举并男女老幼登记。

此法立时被户部引用,并请崔俊印刷登记表格后,下发地方遵照执行。大唐贞观年间的第一次大规模全国人口普查就此展开。

人口普查是件大事,前期准备工作也会经历一个漫长的时间。

至于崔俊,依旧按照自己的计划鼓捣着各种实验。中小型哦机床现在每月都能按时出产,各种岗位的操作工也培训了不少。

但是大型机械的制造,却是举步维艰。由于机床的尺寸问题,其加工能力也是会被局限的,崔俊知道这种事情只有慢慢来。

电力纺织已经全面替换了原有的老式木质水力纺织机,效率提高之下,便是原有的大量纺织女工的下岗。

若是按照前世来说,崔俊可能也是给一笔补偿拉倒,但是在这里,崔俊不会这么做。这些女工很快就被分流,除了重体力劳动以外的其它产业她们都能去做。

比如印刷、造纸、厨房等等,甚至于崔俊还在庄子里开了一家幼儿园,以提供庄子内三到六岁的孩童抚育。就此完美吸收了两百多下岗的纺织女工。

算算时间,今年庄子里有一百多的孤身老卒会到六十之岁,得给他们退休安家的费用。

于是,崔俊回去找秋月,拿了账本开始算需要准备多少钱。这一算,可让醉君微微皱眉。

眼下这一百多老卒若想安度晚年,至少每人得给个五十贯才行。这里面可是包含了在城里买房的钱,以及日后一日三餐、四季衣服的钱。

但是账面上的银钱只有一万多贯,根本不够全额支付的。

“秋月,咱的钱怎会变得这么少?”崔俊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生意做的这么大,怎么手上的资金会这么少?

“你还好意思问呢。”秋月有些生气道:“买矿石要钱,卖棉花要钱,造的机器要钱,煤炭要钱,庄子里的=开销要钱。你呢?棉布降价,给吴王的锅炉啥的你收过钱吗?给南诏那边的东西你只换东西回来,收过钱吗?给官家印刷那么多东西,你收过钱吗?赏赐打吐蕃,你贴了多少钱?白鹿书院你知道一个月要花销多少钱财?能有这些就不错了!得亏有万象楼和边上的百货赚些铜钱,否则就连这些都没有!”

崔俊一听,原是自己的错。好言安慰一下秋月,便准备换一个思路给这些老卒养老。

目前的法子还有两种,一个是分期付款,每月给这些老卒发钱,直到他们去世。这样做的好处便是现在的付出会比较小,但是随着庄子里的老卒退休的越来越多,将会面临一年比一年的资金压力,这便是前世的社会养老金。

考虑到以后得通货膨胀,这个压力会越来越大。别说崔俊这样的一个私人机构,就算是前世的大华夏也支撑不了这么庞大的支出。

另一个便是索性建立一座养老院,让这些老卒在里面生活,找人照顾他们。虽说这一方案的前期投入比较大,但是其后的支出压力将会小很多,毕竟除了一日三餐与四季衣服之外,只需要支付照顾他们的护工工资而已。而且,这样的养老院还能吸引外界的老人花钱来居住,也算是一笔收入。

再者,这些老人虽说老了,但是也还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平时种种菜、养养鸡鸭等轻体力劳动还是可以做做的。于是,养老院的计划便被提上了日程。

养老院的选址有讲究,最好是有好山、有好水的大平地。而且离着庄子最好近一些,方便他们那些老战友能过去看看他们。

只是目前崔俊的庄子已经成了个大工厂,这里的空气并不适合老卒颐养天年,就连崔俊都在考虑多在白鹿书院附近买一点地,将生活区与农业区全部搬过去。

既然准备去白鹿原买地,那么就索性将养老院建在白鹿书院边上还未开垦的荒地之上。

养老院开建的同时,崔俊给李恪去了一封信,目的只有一个,赶紧打钱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