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武侠修真 > 郑和下西洋 > 第12章 敲山震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高炽同意众人的意见,他太了解自己的弟弟了,他自己做太子的时候,汉王就跟他争位子,好在有杨荣和阴奉阳相助,朱高炽才能顺利登基。现在又到了权力交接的时候,哥哥当皇帝汉王尚且不服,更何况是侄子了,汉王这个时候突然发难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只是没想到他会想出直接绑架皇位继承人这一招。

朱高炽问阴奉阳:

“阴奉阳,汉王那边有何动静。”

“回陛下,东厂一直有探子在密切注视着汉王的一举一动。最近几年,特别是陛下登基之后,汉王的动作越来越大。一直以来汉王就在暗中积蓄力量,囤积粮草,打造盔甲兵器,而且还收养了大批死士,这些人要么是江湖上的大奸大恶,要么是被朝廷通缉的要犯,全都被汉王招揽在身边,随时准备为他效死命出死力。其实汉王造反的迹象早已是路人皆知,我东厂也已掌握了大量证据,只要皇帝陛下一声令下,就可以把汉王拿来问罪。”

朱高炽听了阴奉阳的报告没有表态,这时杨荣看出朱高炽内心的犹豫,在一旁插话道:

“陛下一向宽爱仁厚,所以一直以来陛下虽然知道汉王有不臣之心,但是陛下念在骨肉兄弟的份上一直隐忍。可现在陛下虽然念汉王的骨肉亲情,可汉王却不念陛下的骨肉亲情,他派人绑架自己的侄子,于公于私汉王此举都不可原谅。臣愿陛下为了江山社稷,为了黎明百姓,切莫姑息养奸,应该大义灭亲,免得日后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朱高炽何尝不知帝位争夺之险恶,何尝不知为帝者不能有妇人之仁。远的不说,建文帝的例子就在眼前。建文帝就是因为念在骨肉亲情,多次下令不许军士伤害他的四叔,才使得朱棣数次化险为夷,最后成就帝业。可朱高炽天性如此,他对普通人尚且存有怜悯之心,更何况对自己亲兄弟了,所以他一直希望自己的兄弟有一天能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现在杨荣的一番话让朱高炽下定决心,必须尽快解决汉王这个隐患,否则早晚必出更大的乱子。现在的问题是朱高炽下决心铲除汉王了,可汉王手里有人质,朱高炽就是想动手也是投鼠忌器。

“可是现在瞻基在他手上,朕怕如果把他逼急了,他会对瞻基不利。”朱高炽说道。

其实这时候在场的人中杨荣、郑和、阴奉阳等人都想到了一个主意,可以让汉王的阴谋作废,让皇帝不再那么顾忌,那就是另立一位太子。朱高炽除了太子朱瞻基之外还有多位皇子,完全可以另立储君。但这话这些人虽然想到了,却不敢说出口。因为第一换储君的事不是他们做臣子的能议论的,第二朱瞻基如果救不回来也就罢了,如果朱瞻基回来了,那储君的位置用不用换回来。如果换回来,朱瞻基是高兴了,新换上的储君肯定不是滋味;如果不换回来,新换上的储君高兴了,朱瞻基又要不高兴。而且万一日后朱瞻基做了皇帝,知道今天有人提议把他储君的位置换掉,难保日后不会给小鞋穿。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很多人虽然想到了但没人敢触这个霉头。

倪清也想到了这个主意,他更想到了自己这话不该说。这时他注意到一旁的盖士奇在那冥思苦想,似乎也在想解决问题的办法。盖士奇还是第一次参加这么重要的会议,所以他想表现表现好让皇帝多多重视自己。倪清眼珠一转,心想不如我卖个“人情”给你吧。

倪清假装小声嘀咕道:

“哎呀,要是能换个太子就好了。”

他这是故意说给盖士奇听的,盖士奇一听这话眼前一亮,脑袋一热便上前说道:

“陛下,微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没事,有什么话你尽管说。”

“微臣想能不能立一个新太子,这样汉王就要挟不了朝廷了。”

阴奉阳、杨荣等人一听这人也太过冒失了,你不过是个小小的东厂大档头,秩不过四品就敢议论立储君的事?

杨荣立马反对道:

“不可,万万不可。立储乃国家大事,储君更是天下根基,轻易不可更换。况且当今太子乃陛下之长子,先帝之长子长孙。先帝在世时对太子就非常喜爱,留在身边多加历练培养。太子一向深孚人望,现在突然把他换掉,无论换成谁恐怕都难以服众,众皇子难免心中不平,很有可能引起朝廷动荡,朝廷动荡就会给汉王机会。所以老臣以为,太子之位万万不可更替。”

朱高炽赞赏道:

“爱卿所言甚是。依爱卿所见,该如何处理此事。”

“依臣所见,现在最重要的是确定太子爷到底是不是在汉王手里。如果真在汉王手里,应该设法营救出来,而且营救的时候切记一定要秘密行事,万不可打草惊蛇。现在知道太子爷不见的人还不多,一定要保住秘密,免得到时候人心惶惶,朝野不安。”

郑和突然建议道:

“陛下,臣想要不要来一个敲山震虎,先震慑一下汉王?”

“怎么个敲山震虎法?”朱高炽问道。

“依臣的判断,现在太子爷不见这件事咱们不敢暴露出去,汉王更不敢暴露出去,一旦让人知道他绑架太子,无论是人伦还是道义他都站不住脚。我们双方就像达成了一种默契,谁都不敢张扬。而汉王依仗的一是咱们不敢把事态扩大,二是咱们没有真凭实据。如果这时候咱们震慑他一下,暗示咱们已经知道太子爷在他手里的,兴许汉王会先乱了阵脚。”

“爱卿所言有理,朕也想给弟弟写一封信,最后再劝劝他。如果他能幡然悔悟,朕绝对既往不咎;如果他继续执迷不悟,朕也只能不念手足之情了。”

跟着朱高炽说道:

“杨爱卿,朕来说,你来写。”

当即有人取来纸笔墨砚,杨荣拿着笔开始记述。

朱高炽略微沉吟了一会,缓缓说道:

“汉王吾弟:

你我兄弟自上次京城一别已有数月,近来愚兄身体大不如前,恐大限将至。临终之前,愚兄想见弟一面,另有重要之事托付于弟。朕决计将皇位传给太子瞻基,瞻基还太年轻,缺乏历练,朕恐他不能胜任统治亿兆黎民之重任,想请弟念在叔侄情分,多加辅佐。现外有鞑靼、瓦剌虎视眈眈,内有天灾水旱民不聊生,值此多事之秋,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弟乃国家元老,素有众望,如有弟之辅佐可保我大明江山永固。请弟谨记你我乃一奶同胞之兄弟,本应该勠力同心,切莫重蹈故元覆辙。元之始祖成吉思汗,崛起于漠北,膝下有四子,成吉思汗本欲四子相亲相爱,共同开创一更古未有之大帝国。奈何大汗之位传至贵由汗既起分裂,先有窝阔台一系与托雷一系争统,后有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兄弟相争。忽必烈入主中原,自海山之后,元庭篡乱相寻,致使朝政日非,黎民陷于水火之中,这才给太祖洪武帝廓清环宇,再造中华之机会。元庭覆亡距今不过数十年尔,朕每念之尤历历在前,望弟深思之。”

朱高炽因为身体虚弱,念一句停一句,足足半个时辰才把话说完。众人从字里行间能深深地体会到朱高炽的良苦用心,自始至终朱高炽没提半句汉王绑架朱瞻基的事,相反他却请汉王辅佐朱瞻基,而且还用蒙元因内讧而覆亡的教训让汉王回心转意。信虽然写的情真意切,可郑和等人都觉得这封信恐怕是白写了,因为历来醉心于大事的人就没有顾及骨肉亲情的。

朱高炽让阴奉阳带着这封信,去乐安见汉王朱高煦。而郑和、盖士奇等人则带着几乎所有锦衣卫和东厂的人秘密潜入乐安,随时准备营救太子朱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