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黄氏对赵金发的说法表示认同,

“大堂哥,我是这么想的,如果是我自己家养猪,我想把猪圈盖在我家西南的位置上。

我大概算了一下,我家周围大概能有个十来亩的空地。

不如都卖给我。价钱方面就按照正常的价格算即可。

买下来的好处就是可以把家四周的地面都圈起来。猪圈盖好了,也省的一些人没事来看。

我听老头子说,这养家畜如果是接触的人太多,也容易生病。

所以,如果想养猪,自然得专人负责,闲杂人等不能进入了。

关于我家喂猪这事儿,我是这么想的,我家人手不够,两个法子,一个是我去牙行买人。

另外一个方法就是,雇人。可是雇佣别人家的人我又不放心。

大堂哥家人手足够,不如麻烦大堂哥,看看你家借给我几个人。

月钱按照每个月800文计算,年节有礼物。当然了,这养猪技术也是免费教的。

到时候大堂哥家可以跟着我家一起养猪。

如果堂哥家人手不够,也可以这样,我还是去牙行买几个人。

堂哥家借给我一个人做监工即可。

毕竟新买的人,什么品性我也是不清楚的。

不过我倒是建议,堂哥家如果想养猪,不如一次多养些。好吃的肉不愁销路。”

赵金发在脑袋里琢磨了一下,

“老话说,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弟妹是打算一次养多少头猪呀?”

黄氏琢磨了一下,

“如果能买到足够的猪苗,我想养上个一百两百头的。”

赵金发被黄氏的豪言壮语给打败了,声音有些哆嗦,

“弟妹,这一两百头的猪苗可是要不少银子,一头猪苗起码是四五百文。

这还不算,一头猪养成所耗费的粮食可是不少呢。

你可想好了,别铺子里赚的钱,都添进了这猪圈里。”

黄氏一听乐了,

“堂哥,这些都是小事儿,现在是先把地皮买下来,然后是盖猪圈,还有最重要的便是猪苗问题了。

现在想一次性找到太多猪苗好像还不太容易呢。

所以后续还得麻烦堂哥了。”

黄氏跟赵金发两口子谈了大概将近一个时辰。虽然是堂兄弟,可是既然涉及到雇佣跟技术问题。

两家还是签了契书,赵金发家派自家老三给赵谦辞家养猪,免费学习养猪技术,

条件一是不能随意把养殖技术泄露,二是赵金发家所养的猪,后续均要卖给赵谦辞家,价格会比市场价高5文钱。

至于赵谦辞家未来因着这些猪赚多少钱,不得纠缠。

双方都是爽快人,合约签订后,黄氏拿出二百两银票给了赵金发。

家里不管是买地还是盖猪圈包括喂养这些事情全全交给赵金发了。

黄氏只需要去把人买好送过来即可。

至于养殖的相关的技术,也会整理成册给到赵金发。

赵三儿找兽医学习阉割技术的费用由黄氏报销。

跟赵金发这边谈完了养猪的事情,黄氏走在回家的路上,仰望碧蓝的天空,此时的她深刻感受到了“钞能力”的厉害。

这要是手里没钱,想要干这么大的事情,全家总动员不说,还不敢迈大步子,生怕步子大了扯到了蛋。

黄氏走后,赵金发两口子看着面前的二百两银票,愣是有点反应不过来。

“他爹,你掐我一下,我咋感觉这跟做梦一样,谦辞家这是赚了多少银子了,铺子才开没多久吧?”

赵金发就是个大直男,赵秦氏话音才落,他的大手就已经掐上了赵秦氏的手臂。

“啊……”一声惨叫,惊得门口树上停的鸟,扑棱着翅膀飞走了。

“他爹,我让你掐我你还真的掐呀,咋这么使劲呢。我这胳膊肯定青了。”

赵秦氏埋怨道。

赵金发讪讪地咗了一口烟袋。

“你看你都有这要求了,我想着你肯定是有点癔症,怕不使劲你醒不过来。现在清醒了吧?”

赵秦氏一边揉着胳膊一边点头。

“他爹,你说谦辞两口子咋想的。这技术要是真的能高产,还能味道好,

得赚多少钱呀。她们咋就舍得把这方子教给咱,乃至全村。

这不是脑袋进水了吗?谁家有技术不是藏着掖着呀。”

赵金发白了老婆子一眼,“你才脑袋进水了呢。

你没听合约里有一条吗,就是凡是学了技术的,按照他们家法子养的猪,必须卖给他家。

你想想,黄氏都敢把价格定得比市场价高5文,那必然是这肉她能卖到更高的价格。亏肯定是不会亏的。

要不是谦辞作妖,老了老了的,非得一大家子去念书。你以为黄氏能把这好事交出来?”

赵秦氏深以为然,

“老头子,这谦辞这么大把年纪了还要念书,你说他还真打算考个童生出来是咋地?

我咋感觉咱家是躺着就把便宜给占了呢?”

赵金发被这傻婆娘给整得哭笑不得。

“你这就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

行了,去把老大叫回来。我得带人去给谦辞家量地去了。”

量地的速度很快。

把赵家周围的地面做好了标记,最后确定出来,一共是12亩半,按照荒地二两银子一亩计算。

雇了村里的牛车,赵金发父子俩、黄氏、赵青嫣坐同一辆牛车回到镇上。

到了五方镇,先是到赵氏小吃铺子吃了一顿饭,赵金发父子俩才赶着赵谦辞家的马车去了县里。

赵金发爷俩走后,赵家的女眷们呼啦一下围了上来。

“娘(奶),你可算回来了,要是再不回来,我们都不知道该咋办了。”

三个女人一台戏,四个女人或是更多堪比鸭子赶集。

本就不是很大的堂屋里,嗡嗡地听不出个个数来。

“停,一个个说,我这才走了十多天,铺子里出了啥事儿了。”

王彩霞自认是长嫂,年龄又最大,便先开了口,

“娘,你走以后,咱家的生意大不如从前。

外送的生意也是猫一天狗一天的,我让外送的小伙子们问了,人家说是现在天气太热,

咱家东西再好吃,可是一吃一身汗,也实在是有些受不了。

客人都想想要吃些凉爽的东西。咱家暂时也没研究出来什么够凉快的。

东西放在水井里还好,堂食的客人感觉还行,可是外送,到了人家手上就温热了,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