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对于央洲过往的条件而言,可以说是重大退让。】

【事实上,这些条件没有皇帝的同意,是不能算成立的,作为在央洲待过不少时间的查尔斯当然也清楚这一点。但是,他也做了一件事情。】

【在清楚静安的这些内容都是自己提出来的情况下,查尔斯直接宣布,他和对方达成了协议,包括央洲赔偿商人钱财、双方平等往来、恢复贸易往来、割让一座岛屿也就是馨屿。】

【他的这份声明,实际上也是他的个人行为的结果,虽然这在随后成了莺莺国跑去馨屿并且要求莺莺国人占据入住的理由,但是同样,这份声明并没有得到莺莺国国内的认可——首相亨利根本没有相信有这一份协议的存在。】

【事实上,从这一系列谈判开始,不管是静安也好,还是莺莺国的查尔斯也罢,双方都开始背离了原本实际掌握谈判权力的领导人所定下的标准。】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对于央洲战争的结果不能说没有抱有希望——虽然知道一些事情,但是到底还是会抱着一些希望的;但是最终的结果出现后,他也没有怎么意外。

但是让他觉得不太妙的事情是:“这一次战败,居然就让军中的情况变得如此不堪?”

如果说,因为战败而士气低落,士兵们心情沮丧,这很正常,他也可以理解;但是,因为战败,就有不少士兵直接开始闹事儿要赏钱,不给赏钱就要离开不当兵了……这样的军纪和军中情况,怎一个混乱了得?!

因为此事,他们就开始闹赏钱,并且煽动军心到了关安阳和静安都必须要掏钱的地步——这种规模,充分说明了当时央洲军中的混乱情况。

士兵们,都是奔着钱来的,当然,这话不能这么说,毕竟大部分士兵大家都是奔着钱、奔着功业来的,这不奇怪;但是,即便是奔着钱来,也不应该直接就闹出来吧?

大宋的士兵,也有不少是奔着钱来的,但是他们也不至于因为一次战败或者其他,就开始丧失纪律闹事儿,但是央洲……

赵匡胤再度丧失了一部分信心:“这样的士兵,在日后真的要打大仗、真的要屡屡面临不利境地的时候,又能发挥多少作用?!”

不求军队能够数次战败后都不离不弃,但是起码大家要能坚持上个两三回吧?

汉朝,景帝后元年间。

刘彻觉得自己确实受到了震动:“这可真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呗。”

静安因为战败等原因,开始自己搞出了一堆条件,完全不管皇帝那边的意见——虽然条约真的想要成立,还是不可能脱离皇帝的认可;

查尔斯因为种种原因,也没有管他们首相亨利立下的一堆条件,自己开始和静安谈判,还明知道条约不具备效力就宣布了出去……

这俩人,还真是,绝妙的谈判对手。

他不由看向刘启,道:“父皇,他们这两人的谈判能走到什么地步?”

刘启想了片刻:“查尔斯朕不清楚,不知道他们莺莺国一方会有什么处理方式;但是静安,必然是论罪下狱的结果。”他顿了顿,见刘彻非常理解这一点,便又道:“皇帝大约已经改变心意了。”

刘彻对于前面的结果不意外,反正不管静安遵不遵守皇帝的意愿,在央洲和莺莺国的差距之下,在皇帝此人的处事风格之下,他也必然没有什么好结果,但是对于后面这一点——“他什么时候改主意了?”

之前不还是觉得可以通过“抚”来了结此事,万事大吉吗。

刘启摇头:“静安谈判,是在这一战之后才开始私自退让的,那么前面他应当是按照皇帝的条件来进行谈判,这样一来,查尔斯一方提出的条件、反应,静安都会上报上去。看到莺莺国的条件的皇帝有极大可能会改变想法。”

前面,皇帝从要打仗变成要安抚,除去央洲内部的财政等问题外,不就是因为他自己认为,莺莺国一方是恭顺的,是来“伸冤”的吗?

而现在,莺莺国并不接受皇帝的条件,而是自己提出了一堆条件,皇帝再怎么感觉良好,也不能再认为对方是“恭顺”的,是向自己“伸冤”的了。

而这样的认知出现后,按照皇帝之前因为对方的态度而改变政令的例子,他同样也会因为觉得莺莺国不是恭顺的,而觉得要改变政令,与对方作战。

——当然,还有一点原因,就是皇帝并不十分清楚底下的军备士兵情况,以及这些军备情况与莺莺国的差距。

“敢说真话的大臣很重要啊。”刘彻想明白了之后,感叹道。

皇帝到现在还不清楚真实情况,一方面确实是在于他本人的政治军事素养问题;一方面,也有朝堂上不少大臣并不敢真的直接对他说实情的原因在。

静安,虽然上报谈判进程,但是他应该也不会直接对皇帝说“我们打不过”,其他大臣们也是同样的,特别是沿海地区,之前是没有认识,后来是不敢说。

毕竟,很多时候,说真话的结果要看顶头上司是什么样的。而皇帝这样的,如果不是大量的人都表示真的打不过,那么他是否真的会相信也不好说。

而央洲的大臣们……大家没有一个人愿意用自己的官途身家性命来赌这件事情。

所以,敢说真话的大臣真的很重要啊。

刘彻再度在心中重复了一遍。

【皇帝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改变。】

【在静安与查尔斯开始谈判后,静安于十一月十四日、二十一日、二十六日陆续上了三封奏折,皇帝则是在十二月初二、初七、十四日收到,这些奏折是关于谈判情况的。】

【皇帝在看到莺莺国的条件之后,顿感对方的不恭顺和不听令以及野心,于是态度迅猛转变,直接由原本的“抚”调转一百八十度,变成了“一定要剿灭”。】

【而对于静安的三封奏折,皇帝也陆续下了三道命令,都是要求转为剿灭的,这些命令传到静安手中的时候,都大致在十二月底到正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