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标,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嫡长子,也是大明的太子。】神迹自顾自说着。

【纵观历史,朱标可以说是地位最稳固的一位太子,没有之一。】

【朱标出生时,父亲朱元璋正在率军攻打集庆(南京),得报后,朱元璋兴奋地在当地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无嗣。”龙凤六年(1360年,至正二十年),便让宋濂等名儒为师授其经学,接受正规儒家教育。】

【等到龙凤十年(1364年,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立为吴王,就立了朱标为世子。而朱元璋称帝后,也立刻立了朱标为太子。】

【而对于朱标的班底人选,可以说是和朱元璋共用同一套班底。朱元璋“选拔功勋道德老成者兼领东宫,辅导太子”。其中包括了左丞相李善长,右丞相徐达,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等人,同时不再与东宫外另设府僚,意在朱元璋外出征战期间,由太子监国、方便各将军丞相辅佐。】

【同时,朱标与其兄弟们的关系也很好,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过错,朱标从中调和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朱标去世前,还替秦王朱樉求过一次情,朱元璋才把朱樉放回封地。】

汉朝初年。

吕雉看着神迹中的一幕幕,不禁感到嘲讽。这个明太子是在父亲的期待和喜爱中降生成长的,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呢?别说和父亲共用一套班底、行使监国之权了,反而随时面临着被废的危险,地位摇摇欲坠。

刘邦!虽然有戚夫人,但吕雉很清楚,戚夫人算什么东西?最根本的还是刘邦自己,想要废太子。所以,她需要权力,更多的权力,来保住盈儿的太子之位。

汉朝,元朔元年。

刘彻看着神迹中讲述着朱标的故事,想到了自己刚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开怀大笑:“朕的据儿也必然如这洪武太子朱标一般!朕能够体会到那明太祖的心情,据儿也是在朕的期盼中诞生的,日后也将为汉家太子!”

一众大臣们躬身行礼,齐声称喏。

不少人偷偷把羡慕嫉妒的眼神投向了新鲜出炉的关内侯卫青。马上就是太子的外家了,多大的荣耀和好处啊!哦,还有那个霍去病,卫青的外甥,未来太子的表兄。汉家重外戚,这样的身份,日后一个好前程跑不了了,何况这二人现今又颇得陛下青眼。

唐朝,武德九年。

太子李建成看着这一段话,眼神阴郁。父亲喜爱、信重?兄弟爱戴、拥护?自己都没有。自己有的,只有这个太子之位,还有,他望向高祖李渊,那个皇位啊……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坐在一处,太子李承乾(11岁)、越王李泰(10)、长乐公主李丽质(9)坐在一侧,下首坐着群臣们。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温和道:“高明,日后你也要友爱弟弟姊妹们,耶耶相信你会是最优秀的太子的。”

李承乾小脸认真地点头:“耶耶,我知道的。”

李泰在一边也凑过来说:“放心吧,耶耶、阿娘,我也会和阿兄一起努力的。”

长乐公主李丽质笑着拉着长孙皇后的衣袖。

【只不过,这一切都敌不过命运的无情。】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巡视西安,回到京城(南京)后,便感染疾病,四月二十五日,因病去世,谥懿文太子。】

【而在他死后,大明这架马车的中枢,也开始了崩坏的道路。】

此时,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忙着让太医为朱标检查身体。

听到神迹中的话语,不由悲从中来,一时落泪,“二十五年!你方才不到四十岁,有怎敢让咱白发人送黑发人!”马皇后也在一旁落泪。

见父母如此情状,朱标也落下泪来。

【在此之前,我们要知道,太子妃常氏已于洪武十一年薨逝,而东宫嫡长孙朱雄英在洪武十五年夭折,朱元璋的发妻马皇后也于洪武十五年病逝。】

【在此情况下,朱元璋选择了立东宫次孙朱允炆为太孙,并为此掀起了朝堂大屠杀。此次朝堂的杀戮也是后来朱棣靖难成功的原因之一。】

【而后,朱允炆登基,年号建文,最关键的因素从这时开始出现。】

“娘!”朱标、朱棣等人纷纷喊道,听到神迹说出了马皇后的离世不过两年后,又见马皇后因朱标、朱雄英的死讯而身形踉跄,一众人不由大为担心。

朱元璋也立刻扶住马皇后,搀着她坐到一旁的靠椅上,又叫太医为她诊脉。

眼见马皇后的气色逐渐好转,朱棣这才看向朱标:“大哥,大侄儿怎么会突然夭折?”朱雄英作为嫡长孙,是东宫第一继承人,而且他的外祖父是常遇春,舅祖父是蓝玉,政治力量可谓之强。

“不知道,”朱标皱眉,“雄英的身体现在看着也没什么问题。”

“别管那么多了,”朱元璋听到二人的对话,大手一挥,“先让太医也给雄英看看,日后也常备太医,加强身体。”

大臣们则更加担忧神迹中的那句“朝堂大屠杀”,难道因为太子去世,万岁觉得太孙掌握不了老臣,就开始屠杀?那自己那是又如何了?况且,傅友德想着,这是“重要原因之一”,难道说大将都被杀了,燕王才成功的?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时已经二十一岁,具有了独立的能力,同时在其登基前,也受到了朱元璋共六年的教导。】

周王朱橚看到这儿,不由道:“那这么说,允文应该也有了该有的手段了,四哥你是怎么造反成功的?”

一句话,把所有人的目光又移回了朱棣身上。

朱棣:“……”

【但是,他的一部分行事让人怀疑他究竟是怎么想的。】

【建文帝宽刑省狱,平反冤案,减轻赋税,但除此之外,他走向了复古的道路,竟然想要恢复井田制。这些之外,造成最大影响的则是他另一个举动:废藩。】

【没错,不是削藩,而是废藩。】

“废藩?!”看到这儿,殿内的一串朱家子孙都跳了起来。刚刚都是在暗戳戳地看朱棣热闹,担忧担忧母亲和大哥的身体,顺便好奇朱棣怎么造反的。现在,“废藩”二字可谓是直插心窝,这让他们如何还能坐得住?要是这个侄儿上位以后削藩、减少藩王手中的权力也就罢了,大家都有心理准备。可谁能想到,这驾马车一上来,连路都不走了,而是直接奔着沟里去?

他们忍不了。

几个兄弟纷纷看向朱元璋和朱标,愤懑之余做足了委屈之态。

“大哥——”“爹——”

“削藩我们也认了,” 楚王朱桢一脸委屈,“怎么就直接走到废藩那一步了?”

朱元璋和朱标也皱眉。朱元璋疑惑道:“咱都教导了他六年,他还不了解咱的意思吗?咱分封诸王,除了朱家子孙世世代代,也是为了充当大明的屏障,让诸王防御外敌啊。”

汉朝,元朔元年。

汉武帝坐直了身体,“这小子上来直接就废藩了?”

唐朝,贞观三年。

房玄龄看着神迹,摇头:“操之过急。”

李世民趁机教育儿子:“高明,日后行事一定不可过激过急。你看这个建文帝,如此行事必然会造成严重后果。”

李承乾乖乖点头。

宋朝。

赵匡胤对此也不赞同:“朕去除武将的权力时都是采取迂回之法,此人为何如此直接?而且,当时朝廷藩王力量对比如何?可有万全把握?”

赵光义坐在一旁,眼睛转动。

赵普此时也在殿内,他看到了另一个问题:“既是正统登基,身侧难道没有优秀的辅臣对此加以劝导吗?大臣们都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