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应话,宋长冬跑进了灶房掀开锅盖,“好香啊——不是红烧肉啊。”
戚满满逗他,“听你这语气不太满意啊,你可以不吃的哦。”
“要吃!这是猪蹄膀吧?一看就好好吃!”
“是,”戚满满笑着喊他,“小夫子你的学生们早就在等你了,快去堂屋教他们吧。”
入了秋,天气转冷,宋长冬已经搬到了堂屋教学。
宋长冬走后,岑福又进来了。
“这香味也太浓郁了,坐在院里遭罪。”
戚满满失笑:“在灶房就不遭罪了?”
岑福:……
倒也不是,他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提前吃一点。
看这情况是不可能。
“还在做风干兔呢?我看你们院子都挂了几百只了。”
“几百只哪够啊,一共有一千三百多只兔子,还要做几天呢?”
岑福一惊,“一千多只兔子?”
“是啊,等都做好了,我打算在食铺卖一些。”
岑福了然,看了一圈灶房,咳了一声:“家里没有兔头吗?”
如今天天都在杀兔子,一天就有一百个兔头,宋家人连续吃了几天也腻了,戚满满就把兔头带去了食铺卖,卤一下再配上一碟蘸料味道就很好。
岑福很喜欢吃兔头,宋家晚上没做了,每天都会和沈月白说让他去食铺的时候先和戚满满说给他留上几个。
今天生意太好,留给岑福的那几个也卖了,岑福今天没吃上。
“没有兔头,”戚满满忍笑,“蒸了几只风干兔,吃风干兔可以吗?”
“可以!”隔了一会岑福又说道,“明儿要早些给我留兔头啊,给放到食盒里,别再拿去卖了。”
“好。”
得了戚满满的承诺,岑福满意的离开了灶房。
宋长冬把课讲完,戚满满几人也才把兔子腌制好,也没讲故事了,戚满满说着明天会多讲一些,把几个孩子送走了。
猪肘早就焖够了时间,把猪肘一个个装盘,往汤汁里倒入水淀粉勾芡,把酱汁淋在肘子上,再撒上一些葱花,红烧猪肘就完成了。
戚满满给李紫云家、孙家还有大伯家都准备了一份,让宋长春送李紫云回去顺便给另外两家送了。
宋长春回来,一家人开始吃饭。
晚上三个菜,红烧猪肘、蒸干兔、凉拌萝卜丝,很丰盛。
邱东他们那一桌摆了两盘猪肘,宋家人这一桌摆了三盘。
红烧猪肘炖足了时间,耙软入味,看起来肥嘟嘟的肉一点都不腻人,戚满满都吃了几筷子。
最早做的干兔已经很香了,蒸出来十分下酒,宋铁和宋长春还有岑福一人倒了碗酒慢慢喝着。
晚上做的稀饭,凉拌萝卜丝下饭又解腻。
一共五个猪肘,两桌人吃得干干净净。
宋铁捂着肚皮,满足的打了个饱嗝,“这猪蹄膀太好吃了,满满,明天也做这个吧?”
宋长冬应和,“对,嫂子明天也做这个吧,再买点猪蹄,一起煮了!”
戚满满失笑,捏了捏他胖乎乎的脸颊,“你倒是会安排啊。”
宋长春咳了一声:“我觉得可行。”
岑福和沈月白没说什么,但眼睛也都看了过来。
“……行,明儿我再多买几个猪蹄膀。”
“好哎!还有猪蹄。”
“好,猪蹄也买。”
吃完饭收拾好了灶房,朱青竹他们就离开了,宋家一家老小坐在院里聊天、包料包。
秋风送爽,吃完饭一家人坐在院里闲聊十分惬意。
沈小梅说起了养殖场的事,戚满满听着养殖场有鸡生病了有些紧张,好在只是积食。
她想了想,和沈小梅说道:“娘,不然我们雇佣白郎中吧,让他每隔一段时间定时去看看鸡鸭,你养的鸡鸭多,要是犯了鸡瘟鸭瘟那损失可就太大了。”
沈小梅想了想,又看向宋铁,宋铁点了点头,“我觉得满满说的对,可以去和白郎中商量商量。”
沈小梅应着好,又问:“那要是雇了白郎中,咱们给多少月钱合适吗?”
“五百文吧,”戚满满想了想道,“买药的钱另算。”
“行。”
第二日一早宋铁就去找了白枣说这事,一听只是每隔七天去看一下鸡鸭的情况一个月就给五百文月钱,白枣一口应下。
“宋二哥你放心,我不会拿着钱不干事,肯定给你们好好看。”
大家一个村住了这么多年,对彼此的性格都是了解的,白枣虽然有些贪财,但为人还是很不错的,给人看病也好,给鸡鸭看病也好,都很认真。
宋铁笑应:“我放心的。”
和白枣说完,宋铁就去了地里继续忙他的事。
又过了两日,沈月白和岑福的房子也修好了,岑福不想再摸黑回去镇上,沈月白当天买了床和柜子这些送来,把床一铺,晚上两人就能在新屋住了。
新屋入住,岑福和沈月白也没想请客,连灶火都没烧,就想在宋家蹭饭,还是沈小梅看不过眼,让戚满满在镇上买了些肉菜回来,一家老小晚上就去了岑福他们家吃的,算是给他们暖房了。
沈小梅还很讲究的给了红包。
吃完饭,宋家人几步路就回了家。
又过了几日,一千多只兔子也全部做好了,戚满满拿了三百只给孙柳儿送了去。
“我打算在食铺卖风干兔,每日限量,一日卖十只,一只五百文,你从我这拿就算四百文。”
孙柳儿应下,当即数了银票。
“离过年还有四十多天呢,一天十只,三百只也不够卖啊,满满你看还能不能再给我匀点?”
“就这么多,柳儿姐你算着时间开卖吧,今年村里养兔子的人家不多,一共就做了一千多只,镇上的食铺还要卖,剩下的还要送人。”
和孙柳儿说好,戚满满就回去了,第二日就带了十只兔子去食铺卖。
兔子都晒干了,一只没有多少重量,又不知道味道,要五百文一只,很多人都没买,十只兔子,只卖了一半出去。
戚满满也不着急,笑着和客人们闲说了几句话。
食铺客人走得差不多了,驿站的人又送了信过来,戚满满给了送信人一把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