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 第1989章 契约精神,资金来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89章 契约精神,资金来源

“契约精神目前已经发展的极为成熟了,商人之间都会签订合同文约,格式已经固定且规范了。

在下的建议是以后的文约全部采用官府加盖官印的红契,如此有两大好处。

一是由官府的力量来约束,减少欺诈,二是避免了偷税漏税、阴阳合同等问题的出现。

或者全部都必须由当地商帮内的公馆、公所进行公证,违约者面临行业排斥,如禁止合作的等等。

凡是没有签订红契的商业文约,一律以走私、偷税漏税行为从重处罚。

甚至说在大明日报上刊印违约、不诚信的集体,一次通报警告,二次增加税率或者减少红契签订,三次禁止制造等等手段。

违背契约精神那就是诚信有问题,可以在如今商铺评估体系中增加一项,且占据极高的分值。

只要违背契约精神,每个季度的诚信评估直接扣除,成为最低分值,让百姓们知晓这个商铺的诚信问题。

当然了,在下说的是集体中在后期有开设商铺的情况下。”

众人大喜,连连点头。

华夏数千年,商事发展至今已经极为成熟了,为了保证商业的正常交易,主要分为契约、行业自律、第三方担保。

契约分为官府加盖官印的红契,也有私下签订的白契,白契虽然没有大问题,但若是一方违背了,那只能两方之间扯皮。

最后的手段有两种,一是暴力讨债,债权人雇佣打行(职业打手)胁迫违约者,此法以江南之地最甚;

或者非法私押债务人至还债,虽然律令禁止,但依旧是屡禁不止。

另一种则是由官府直接介入,大明律令规定了,民见词讼,先由甲里,也就是说官府不会直接出面,责令乡约、里老先行调解,

调解无效才会判令赔偿或强制履行,但效率低下,通常长达数个月之久。

另一种则是刑事介入,赃满四十两,杖六十、徒一年;赃满一百二十两,绞刑,但实际执行多流放。

且这种很难界定,通常都是双方之间扯皮,官方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儿的心理在相互推诿。

但红契就不同了,那是官府在做担保,出了问题,那就是再打官方的脸,甭管这个官员是不是贪官,轻则直接打压,重则直接抄家、想办法弄死。

一是关系到当地的税收,算是政绩中重要的一环;

二是破坏了当地的营商环境,没有商人敢来,自己还怎么收好处?

但大多数情况下都不签订红契,原因有三点,一是避税,红契需缴契税,从交易额中三十抽一,甚至十抽一,这算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了。

二是白契无需官府介入,立约更快。

红契则需去官府领取单契或合同契,第二步将契约提交州县衙门,由户房书吏审核条款是否合法,第三步缴税、加盖官印,副本存档。

第四步官府发放契尾(完税凭证),粘贴于契约末尾。

整个过程不算麻烦,但衙役、书吏常索要润笔费、挂号费等,拖上三五日、十来天都是正常的。

所以大多数都是选择白契,企图以契约精神和诚信精神来完成商事行为。

“张掌柜的,契约的事儿我们会着重考虑,重新修订大明律的户律,甚至专门修订一部用于商事的商律,但此事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我们也要权衡。”

一直没有出声的毕自严突然出声了,对契约的事儿表示认可。

商事之间的契约可不仅仅是契约这么简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诚信问题,而诚信不仅仅是商事,更是做人的根本。

是维持社会良性运转的重要保障,也是个人立身处世、交友和心灵安慰的基础,针对的是所有人。

律令只能规范商人,诚信却是能规范所有人,这是华夏百姓道德上的一大提升,能不能以商事带动整个大明百姓的规范,这一点很重要。

“尚书大人说的对,诚信是做人之本,守信是立业之基,我们要慎重,不过也无需太担心。

如今吏治清明,商事全速发展,哪怕是白契也没有几个商人敢违背,敢违背的必将失去竞争的机会,一顿饱和顿顿饱总能分清楚了。

况且只要违背了,官府还是能介入了,果断判赔,加以震慑!”

曾献接过了毕自严的话,又看向了张子兴:“张掌柜的,另外一个问题,集体发展除了抱团取暖外掌握议价权外,更是要提高制造的效率,

如此一来就势必要做成流水线的模式,这就需要场地、居所、仓库、大量的物资等等,这就需要很大一笔的费用,这笔费用怎么办?

我们刚刚讨论是由商人前期投入,签订文约,取得足够的利润之后两者之间再行约定。

例如所需一万两,可以按照大明皇家银行的利率一样偿还,高一些也无所谓,

或者说按照几年内的净利润分成也可以,你觉得怎么选择的好?”

“这两者都可以。”

张子兴先是点了点头,后又摇了摇头:“但在下以为这两者能不选就不选的好!”

“为何?”

“大人,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整个风险都是由商人来承担的,对于集体百姓来说是没有任何风险的。

所以,百姓们的积极性不会太高,或者说在前期没有见到银子回流的时候他们是不会有太高积极性的。

其次,按照利润分成,百姓们会眼睁睁看着商人将原本进入自己口袋的银子拿走吗?会不会产生愤怒、不公平等等情绪?继而消极对抗?

第三,前期由商人投入,从屋舍建造、流水线搭建、仓库和物资的准备等等,商人是不是得占据话事权?

因为这关系到自己投入是否能回本和赚到银子,越快回本和赚到银子风险就越小。

商人有冒险精神这不错,但一定会将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百姓们会答应商人占据主动权吗?会同意一两年内将投入返还给商人吗?”

“第四点是最重要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