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李象继位,李承乾并没有清闲下来。
他太清楚自己这个儿子是个什么德行了。
聪明,懒散。
没有他搭把手,朝廷的那一摊子事情绝对会出问题。
当然,有吴闵和李恪、李泰等人盯着,出不了什么大事。
李承乾出手只是出于老父亲对儿子的爱护罢了。
顺宁年号颁布的当天,他就乘坐专列回到了长安。
按照规矩,新皇帝继位,首先要做的就是给长辈加封、上号,安排兄弟姐妹。
但是李象这些事情一件都没做。
他正式登基后,只下过三道圣旨。
一道是告诉大唐百姓,大唐换皇帝了,大家的日子照旧。
第二道圣旨是封胡媛为皇后。
第三道圣旨是封李淳为太子。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李承乾以为他是想要等到朝堂和地方稳定下来,年号颁布之后再处理其他的事情,毕竟他面临的情况和自己不一样。
但是马周的一个诉苦的电话把他给彻底激怒了。
马周说:“皇帝继位以来除了开朝会、批奏折,几乎就没有管过朝廷的其他事。”
“皇帝躺平不要紧,问题是三省有时候有拿不准的事情时,向皇帝汇报都不知道皇帝在哪里。”
“如果皇帝还是这样,那老臣就只能告老还乡了。”
李象这是要放飞自我,李承乾可忍不了。
你当橡皮图章也要装个样子好吗?
直接撒手不管事,真当皇帝就能当甩手掌柜了!
李象对于老子把自己推上皇位这件事很是反感。
他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的爷爷和老爹都要在最巅峰的时候退位。
继位之后,他发现其实朝廷的事情有他没他都一样,三省和下面的部阁能处理所有的事情,于是他就把自己定位成了一个上班族。
准时打卡上朝,准时批复三省的折子,然后就躲到大明宫里搞起了各种实验。
他觉得这样的生活也挺好,比当太子的时候还自在。
他把李承乾退位前的交代都给抛到了九霄云外。
各部阁的大佬乐的皇帝放权,但是吧......
你皇帝真的不管事,我们心里也没底呀!
很多事情还是要你这个皇帝来做的,臣子不能代劳呀!
这就是马周不惜以辞官请洞李承乾的原因。
他可不想背上什么不好的名声。
李承乾一下火车,就火急火燎的自己开车进了大明宫。
当他在实验室里看到李象正在操作机床当车工的时候,他怒了.......
李象都三十好几的人了,被老爹拿着棍子追的满宫殿乱窜,实在是很不雅观。
李承乾打累了,气喘吁吁的坐在御花园的长凳上,举着发抖的手指向儿子:“兔崽子,老子是让你当皇帝,不是让你当技工!”
“还敢跑?老子不打断你的腿就跟你姓!”
李承乾气的已经逆血冲头,话都说不明白了。
李象见状,也不敢笑,忙跑到老爹身边:“阿耶,儿子可是按照您的交代做的,给了下面很大的自主权,您要是还不满意,儿子可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李承乾一听这话,立刻眼前一黑。
太上皇被不着调的皇帝给气晕了。
消息传到吴闵耳中,只觉得相当的无语。
问清楚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吴闵就把李承乾接到了琼崖侯府,让吴正义开导。
吴正义在李象继位整件事里没有露过面,也没有说过话,只是让几个子女和武欣出席了李象的登基大典,表示了琼崖侯府对朝廷的支持。
他是怎么都没想到,人家在中坐,烂事还能找到自己头上。
看着憔悴的李承乾,吴正义没有第一时间和他说话,而是把吴闵叫到一旁训了一顿。
“你整天在长安做什么?”
“你师兄都自动退位了,为什么还没看清楚,除了有些不着调,皇帝做的很好。”
“你就没有提点你师兄几句?都一把年纪了,在给气出个好歹来!”
吴闵见老爹脸色不好,纠结了半天,开口道:“老爹,这事也怪不到我头上呀!”
“就是因为师兄主动退位,我才没有提醒他,我以为他早就看明白了呢!”
她也是一肚子气,指指李承乾道:“老马就是跟师兄抱怨了几句而已,谁知道师兄还当真了。”
“我也很郁闷的好不好?我现在就是个五级小官,当的却是二级大佬的家。”
“老爹,您的安排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吧,现在的各部阁长官还是在遵循君臣纲常那一套,根本没什么主观能动性,离开皇帝就六神无主,能拍板的事情都不敢轻易做主。”
“我已经让皇帝给了各部阁相当大的自主权,可他们就是不敢用,我有什么办法?”
吴正义沉着脸道:“不是有青雀他们在呢吗?他们也没主观能动性?”
“您还好意思说他们?”
吴闵翻翻白眼:“除了柴哲威、张大象和长孙冲三个人,您的其他弟子现在都在避嫌,特别是李泰老哥几个,除了必要的朝会,平时都不露面,您能指望我和三个师兄完全撑起整个朝堂?”
“我可没你那么大的本事,能管好我自己负责的那一摊子事情就不错了。”
“怎么会这样?”
吴正义挠挠下巴,让吴闵把朝中现在的情况说一说。
照成李承乾过渡紧张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刘席退休以后,朝中的琼崖系虽然掌握着绝大部分的权力,但是缺少了一个领头羊来统合这些权力。
吴闵资历摆在那里,很难服众,而马周又不了解琼崖系究竟要做什么。
结果就是大家心里都有或多或少的顾忌,反映到朝堂上就是各部自扫门前雪,以至于在一些不涉及核心的问题上很容易出现遗漏。
就比如皇帝登基后要做哪些事情,完全没人去提醒皇帝。
当然,朝廷的正常运作并不受什么影响,可是落到李承乾眼里,那就是李象这个皇帝没当好。
总结一下吴闵的话,李承乾没搞清楚情况、朝廷没有了领头羊,以及各部还没有找到皇帝不在时的协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