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李二:我表弟过于给力 > 第378章 置换迁移计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七十八章

工部和民部算了一笔账。

如果在大唐范围内按照皇帝的想法去搞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花费的钱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至少需要两年的国库收入。

朝廷还要修铁路,每年的财政开支,军费,教育费用,医疗费用等等都是无底洞。

一句话,我们不反对皇帝的想法,但是想要短时间内外实现如此庞大的计划,绝对不可能。

李承乾可不管这些,他深知这件事情必须要做,不管耽搁多少时间,需要多大的投入,都必须做。

不仅仅是因为改善百姓的生活环境,还是为了他心中的理想。

他对于吴正义曾经的设想相当在意,想要大唐走上一条前人从未想过的路。

李承乾如今在朝廷可以说是说一不二。

当他在朝堂上宣布大唐将用十年的时间,在大唐二府十七道建立起足够安置所有百姓的农场、牧场、林场及城镇,将所有的偏远地区的百姓迁移至条件更好的地区安居。

朝廷出钱出地,建好房屋、学校、医院、商铺等配套设施,置换百姓手中的土地和旧屋。

大唐将建立起不少于六千座新的城镇,让广大乡村的百姓享受到大唐的发展成果。

朝廷与内帑共同拨款,启动第一批六百座新城镇的建设计划。

第一批城镇集中在关中各地,工期两年,各地官府开始接受百姓的置换申请。

朝廷出钱赎买百姓手中土地,然后集中分配,产与置换的百姓将成为朝廷的雇工,朝廷每年只收取一成半的收成作为租金。

没有房产和足够土地的百姓可以参与到新城镇的建设中,以工抵偿房产差额。

所有参与置换搬迁的百姓将享受更多的医疗和教育补助。

消息传出,关中的三百多万百姓相当的高兴,尤其是那些本身家庭比较贫困的百姓,更是把朝廷的置换搬迁计划当作是改变现状的一次机会。

资源倾斜的诱惑对于偏远地区和那些自然条件不太好的地区的人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但是对于各地的大地主来说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

朝廷把人都迁走了,谁来帮他们种地?

特别是朝廷将土地都置换到民部名下,民部就有了给土地定价的权利,他们这些大地主手里的土地怎么办?

置换搬迁计划中,损失最大的就是那些手里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

而这些地主或多或少都与朝中的权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少权贵禁不住亲戚朋友的上门哀求,只好硬着头皮跳出来阻止皇帝的计划推行。

不过李承乾已经和朝中各部阁达成一致,权贵们再怎么折腾也没用。

很快,朝堂上就没有了阻止皇帝的声音。

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朝中的权贵实际上早就脱离了依靠土地聚敛财富的阶段,大唐日渐发达起来的工商业让权贵们吃的满嘴流油,对于土地的兴趣真的不大。

之所以他们会出面阻止皇帝,仅仅是抹不开面子而已,能站出来给亲朋好友发声已经是极限了,他们才不会为了根本没有多少收益的土地问题恶了皇帝。

甚至他们恨不得赶紧把手里的土地置换给朝廷,获得更多的房产和商铺。

权贵们手下雇佣的会计早给他们把账给算清楚了。

大唐的人口增长速度很快,未来几年对于住房的需求会增加很快,而且新城镇的聚集效应会让房产自然升值,远比种地的收益高、风险低。

土里刨食能挣几个钱?

当个不需要操心的包租公他不香吗?

至于说朝廷官员的想法更简单。

他们对于大唐的情况了解的更多,虽说朝廷在短期内会因为置换迁移计划背负巨大的财政压力,但是换来的结果却是朝廷对地方的绝对控制权。

西北道、高原道、琼崖、南洋。安南、渤海道、辽东道、金汉道和东海郡的土地都在民部和琼崖侯府手中,没有私人土地一说。

十几年过去,这些地方发展的都很好,原因就在于朝廷和琼崖侯府对土地有着绝对的控制权,想要做什么事情几乎没有阻碍。

这样的方式换来的是地方的安定和朝廷对于粮食安全的掌控力。

延伸下去,朝廷可以直接影响到这些地方的军事、民事和经济调度。

而且这些地区从一开始采取的是集中生产、集中管理的模式,皇帝的置换迁移计划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来实现集中生产和集中管理的模式而已。

事实证明这种模式可行,且效果很好,皇帝给出的计划表又很宽松,百官没有理由阻止皇帝的计划。

唯一的问题就是朝廷又要勒紧裤腰带了。

但是和未来可能得到的好处相比,忍一段时间也不是不能接受。

民部从各处扣出了一百五万枚银币和十万枚金币,李承乾从内帑拿出来两百万枚银币,二十万枚金币,正式启动了第一阶段的置换迁移计划。

李承乾还拿出了皇室在关中各地的皇庄作为第一批的城镇建设用地。

大量的资金砸下去,关中很快就变成了一个大工地。

民部从民间招募了五百多新雇员,加上关中原有的三百多原有雇员,下到各地去负责置换土地的丈量估价。

皇帝这么大的动作,下面的人自然要表示支持。

以李绩、程咬金、苏定方为代表的武勋将家里的土地低价置换给民部,表示对皇帝的支持。

以张大素、上官仪、许敬宗、马周、韦挺为代表的文官也跟上,将手中的土地低价置换给民部。

京兆韦氏、窦氏、弘农杨氏这三家就拿出了多达十一万亩的土地。

琼崖侯府和吴氏商行将蓝田、济州、蜀中、西北道、幽州、丝路道、岭南、安南等地的名下农田、实验田、草场、货场、客栈、码头港口等产业的地皮所有权无偿移交给民部。

这些土地的总面积高达上千万亩。

为了支持皇帝,吴正义可谓是出了大血。

越国公府也宣布将其名下的三百多万亩土地、山林、鱼塘的地皮所有权无偿交给民部。

宋光、第二青和其他皇族成员也将名下封地产业的地皮所有权交给了民部。

有这些人带头,其他的权贵也不好意思多薅朝廷的羊毛,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将名下大部分土地置换给民部。

截止天元十一年十月,民部就基本完成了关中八成土地的置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