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吴闵整整沉睡了两年,醒来时已经是天元七年的二月。
这两年里,吴正义哪里都没有去,甚至是有意放缓了技术扩散的速度,仅仅是允许李承乾在华亭建立了一个钢铁联合体,在相州建立了一个纺织品生产基地。
两年过去,这两处的工厂还没有建好。
吴家发生了一些小小的变化。
首先是魏燕在成婚两年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
对于自己的第一个孙辈,吴正义相当的重视,几乎动用了自己所有的医疗资源来保证魏燕和她肚子里胎儿的健康。
三月中旬便是预产期,吴家上下都很期待第三代的降临。
吴忧在吴闵沉睡后不久,开始了自己的相亲之旅。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找到了一个看的上眼的男子。
男子名叫王意,是梁铮的得意门生,还是大唐智库的技术人员,人品也过关,还是吴忧的中学同学,算得上是年轻有为,也知根知底。
吴正义和小青对王意很满意,吴忧则是一开始不太看好王意,不过随着交往深入,她发现王意不仅有才,还很细心,烧的一手好菜。
对于这样的宝藏男孩,吴忧没有放弃,而是把他带到了父母面前。
王意根本就不知道吴忧的家世。
当他见到吴正义的时候,吓得都说不出话来。
王意觉得很是自惭形秽,他只是一个小贩的孩子,担心自己配不上吴忧这个公主。
不过吴正义一句话就打消了他的疑虑:“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样的家世在本侯这里都一样。”
他说的是实话。
对于吴家来说,家世什么的根本不会考虑。
因为拼家世,当今世上谁能和他吴家比?
吴忧和王意年纪都不小了,吴正义和小青想让他们尽快把婚事办了,只是吴忧不同意,非得要等吴闵醒过来。
吴闵苏醒,他们的婚事自然要提上日程。
在病床上躺了两年,吴闵的身体很虚弱。
不过她的身体修复的很好,她能明显感觉到身体对自己思维的压迫感消失了,而且两年时间里,她的身体在充足的营养供给下,还长高了半头。
洪喜抱着她喜极而泣。
安慰好母亲,吴闵和吴正义深谈了一次。
吴正义告诉她,只有第一次或是身体遭到重创时,沉睡的时间会比较久,以后再沉睡,短则半月,长则三月便能恢复清醒。
吴闵终于是放心了,结束了自己的修仙模式,变得开朗了许多。
三月十七下午两点,魏燕进入产房。
吴宣在产房外紧张的来回走动,体会着吴正义当年迎接头胎时的煎熬。
吴正义请来了吴良在医院坐镇,预防突发情况。
不过魏燕生产很顺利,下午三点半,顺利产下一名六斤半重的男婴,母子平安。
吴宣很兴奋,冲进产房抱住老婆就是一顿肉麻无比的话,听得一起进去的吴忧和小青满身鸡皮疙瘩。
吴正义抱着自己的大孙子,心中感慨良多。
“自己这一辈子没有白活......”
看着皱皱巴巴的孙子,吴正义突然冒出了这样的念头。
吴家长孙出世,侯府上下都很高兴。
吴正义终于点对一次取名技能,给孙子取名为“吴珏”。
上至皇家,下至百姓都给琼崖侯府送上了祝福,场面比小七出生时可是大的多。
魏征晃晃悠悠的来看自己曾外孙。
他苍老的手上满是皱纹,让小吴珏相当的不舒服,用洪亮的哭声回敬了自己的曾外公。
魏征笑了,笑得像是一个七十八岁的孩子。
他抱着吴珏照了人生中的第三张照片。
第一张照片是他的证件照。
第二张照片是魏燕出嫁时的全家福。
第三张便是和曾外孙的合影。
老一辈的人对照相有着天然的排斥,如非必要,他们不会照相的。
不过这也是魏征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张照片。
吴珏还没有满月,魏征便在睡梦中安然离世。
家人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大量的手稿。
手稿中大部分内容是在喷李世民和吴正义,写到激愤之时,满纸都是亲切问候之语。
魏书玉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愿将手稿交给颜家,而是将这些手稿一把火烧了,只留下一本相对温和的回忆录和文集。
回忆录的最后,他反思了隋末乱世中自己的行为得失,算是给自己还算壮阔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李世民和李承乾都不太喜欢魏征,但还是给了他应有的荣誉。
李世民没有搞那个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小型画展,而是尽可能的给了这些人能拿到的所有荣誉。
魏征被追封为太子少师,谥号“正”,牌位入太庙享皇家供奉。
魏征的离世再一次开启了老一辈的告别模式。
七月,冯盎薨。
冯智戴拒绝王位,皇帝改赐冯智戴越国公爵,与国同休。
冯家的世袭罔替比吴家还高一个级别,朝廷真真是给足了冯家面子。
吴正义与李世民亲自为冯盎扶棺,送别曾经的战友。
九月,戴胄病重,月底离世。
戴胄操劳了一辈子,爱好只有数钱和美食。
原本老戴退休之后小日子过的相当的美,含饴弄孙,开开小灶,生活惬意乐无边。
不过他倒霉就倒霉在自己那张馋嘴上。
他不知道在哪里听说有人在长江边捞到了太岁,就想着尝尝太岁的味道。
吃货的坚持让他对民间的忌讳嗤之以鼻,结果他就真的犯太岁了,把自己吃进了医院。
戴胄的离世多少带着些戏剧色彩,为人津津乐道。
按照他的意愿,他身后被葬在了家乡的祖坟旁边。
戴胄刚刚下葬,九十一岁高龄的萧皇后便在睡梦中去世。
萧皇后薨,作为见证过开皇之治和前隋破碎的人,她的离世真正代表着前隋的一切烟消云散。
萧皇后去世,大唐给了她足够的尊重。
大唐朝廷给她定号“孝仁皇后”。
李渊撤销杨广“炀皇帝”的追谥,改为“隋二世皇帝”这个相对客观的谥号。
她的后事由杨太妃与蜀王李恪、杨政道来操办。
杨广之墓以帝礼从吴公台迁至文帝泰陵西六里,萧皇后棺椁空运至泰陵,以皇后礼与杨广合葬。
大唐皇帝宣布罢朝七日以示哀悼。
可以说,李唐皇室对前隋做了最大的妥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为杨广翻案了。
李氏皇族敢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
大唐不再需要靠打压前隋来确立大唐立国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三代唐皇一致认为,大唐就是大唐,大唐已经是华夏正朔,无关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