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靠传国玉玺保命 > 第111章 臣不同意,传位之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1章 臣不同意,传位之意

“具体改动,朕待会儿再说。”朱棣淡淡地说道。

“解大学士稍安勿躁。”

杨士奇昨日就知道了这件事,现在出来给解缙解围,当然是不想惹事。

“这……臣遵旨!”

听到老友开口说话,解缙看了看皇上的脸色,然后退到了人群当中。

“哎,物是人非!都是那个小野种害的我落得今天这种下场。”

“难道科举改革,这是那个小野种提出来的意见?真是荒谬,一介小儿怎敢对圣贤书做出改革?”

“不行,我一定要反对这件事。”

现在的解缙气的肚子疼,以前皇上怎么会这样对待他?

其实也算是他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如果不是他乱说什么,让那个小野种自己选择死法,恐怕当时皇上还是会杀了朱瞻离。

谁知道,当时才满月的朱瞻离可以拿起传国玉玺?

这谁能够料到?

科举制进行改动,触及的是大部分文臣们的利益。

他们自然关心,只要不是伤害他们的改动,那么一切都可以接受。

此刻的文臣们都在交头接耳,全然没有发现朱棣正在仔细观察他们。

“皇爷爷,孙儿来了。”

朱瞻离又蹦又跳的来到了大殿。

看到这孩子来了,朱棣龙颜大悦:“来了就好,今天皇爷爷有事情要在大典上宣布。”

往日里,我群臣们从来没有见过朱棣露出过这种神情。

唯有这个小皇孙,天赐之子出现后,朱迪整个人的画风就变了,变得现在的慈祥。

今年尚且还是永乐八年,即将进入永乐九年。

朱瞻离心里十分清楚,若不是此前自己在皇爷爷身上刷到那么多长生值。

现在的永乐皇帝按照历史的轨迹,应该是满头白发才是。

“来,小瞻离,坐皇爷爷身边!今天朕要给你介绍一下你的父亲以及叔叔们。”

朱棣的话说到这里,底下的群臣以及太子爷朱高炽,赵王朱高燧,汉王朱高煦个个脸色都变得极为精彩。

臣子们内心也是极为震撼。

这种举动,是不是代表了永乐皇帝真的要让朱瞻离直接继承下一任的皇帝位?

真要说这种例子不是没有,此前的高祖皇帝朱元璋不就是直接越过自己的儿子辈,让朱标血脉的嫡子朱允炆继承了皇位,是为建文帝。

这样做,皇上难道不怕底下的汉王引起战火?

虽然现在太子爷身体不好,可人家终究还是长子啊!

加上,以前皇上从未让朱瞻离坐上过龙椅。

以前皇上可没有这样做过,居然让小殿下直接坐到龙椅,这代表的意思,不是非常明显了!

此刻特别是朱高煦,他内心有了一股嫉妒火焰正在不断升腾。

他不明白,为什么老爷子要让那个余孽之子坐在他的身边?

莫非他真的有跳过大哥朱高炽,直接将皇位传给他的心思?

不,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臣等拜见小殿下!”

在朱棣的示意下,群臣纷纷齐声恭贺道。

唯有太子爷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没有下跪行礼。

坐到朱棣身边的朱瞻离多少还是有点心慌。

“龙椅,原来是这种感觉,没想到会有机会坐上来。”

身为二十一世纪的朱瞻离,虽然没有经过这么大的场景。

不过呢,想让他怯场,那也是不可能的!

在这个古代更多的还是比较重视礼节方面。

说出去不敢相信,朱瞻离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学会那些个礼仪。

少说有几十种,各个方面。

搞得现在朱瞻离都快变成全能王了。

“来,瞻离,你要记好了。”

朱棣轻笑,而后用手指向了太子爷:“这个看起来有点胖的小子,就是你爹,不要小看他有一身肥肉,实际上他才是整个大明最有实力的人。”

“嗯,爹!”

闻言,朱瞻离天真一笑。

“好好好!”

朱高炽眼睛顿时红润了起来。

能看到这个孩子无恙,他就放心了。

只是,爹对他的态度为什么是这样?

以前不是……

顺着朱棣的手指,快四年了,今天是朱瞻离第一次见到自己这辈子的老爹,目光所及之处,那肥胖的身形正在不断颤抖。

见到这一幕,朱棣内心也在感概,毕竟血浓于亲啊。

这幅场景或许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可以经常看见。

但是身死之后,就没有办法保证了。

甩去脑海深处的杂念,朱棣开始介绍太子爷身边的两人。

“这位呢,就是你的二叔,朱高旭,你要记住了,你看他长得人高马大的,身体魁梧,脸上也都是横肉,和爷爷长得最像的就是你这位二叔了,你可要认清楚了。”

“旁边那位锦衣卫打扮的,就是你的三叔。”

重要亲戚介绍完后,朱棣开始迈入了主题。

“朕今日让你们过来的目的,想必你们应该已经很清楚了,朕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大胆说,朕不会怪罪于任何一个人。”

朱棣轻笑道。

今天他要借着这个机会,彻底来实施之前和小瞻离聊过的事情。

精盐这一块他是不可能放弃的,明摆着这是一块金子。

只要把这件事情做下去,把精盐彻底变成朝廷所有,不允许私下买卖,日后皇室的国库也会充盈起来,不会面临没有钱的局面。

历朝历代王朝灭亡的原因,就是因为国库收不到钱了,下面一级又一级的官员都在贪。

最后到了灭亡之时,朝廷都欠着底下大臣几个月的俸禄都发不出来。

多么可悲?

汲取教训前朝教训,朱棣打算在自己有生之年把这个问题解决。

“皇上,臣以为。”

杨荣站出了文臣之列,行礼道:“不知皇上想如何改动科举制?莫非是提高难度,或者又是降低科举的难度?”

开始有臣子提出了疑问。

其余大臣也纷纷开口。

“启奏皇上,不知如何改动科举制?科举乃是古制,千百年来,从无一人改动过,大致上的改动也只是内容上的改动,如果是这样的话,臣等同意皇上的想法。”

“臣以为,科举改动乃是大事,非短期能够拿出方案进行改动,明年开春乃是科举考试,不宜在今年底进行改革,因为这样对考生有所不公。”

“是啊皇上,多少寒门,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科举,只为考取功名,若是在短期之内改动科举制,无异于对天下而言是一场灾难。”

这时也有赞同科举改动的文臣站了出来。

内阁三阁老之一的杨溥,他站出来后,躬身行礼道:“启奏皇上,臣赞同科举改革。”

“哦?”

听了不少大臣的话,朱棣嘴角上扬,大手一挥:“准奏,说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