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八皇子率领着皇宫五千亲卫出城平乱的时候,几乎都没动手,那些人主动自觉地就跪在地上,高呼饶命,高呼他们是无辜的,将军让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他们没有选择。
姜墨知当然知道他们没有选择,也知道不可能一口气把几十万将士全都杀光。
临出城前七哥跟他说过,“杀戮”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法,“改变”才是一个将领能力的体现。
他要做的不是杀光这些人,而是要改变这些人。
将这些差一点就跟着叶大将军叛国之人驯服,让他们摒弃叛国的想法,重新归入朝廷麾下,这才是他真正要做的事。
也还好出城的是八皇子,几十万将士,不可能人人都知晓叶大将军要干什么,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以为叶大将军是要帮着八皇子拿下皇位。
所以在他们看来,八皇子就是众望所归,就是要当未来皇帝的。
也所以在姜墨知站到他们面前时,他们心服口服,也心甘情愿。
一场危机就这样化解,除了姜墨知姜重华还有老皇帝,没有人知道整件事情是怎么发生、怎么结束的。其中过程更是绝密,三人不会向任何人提起。
叶家被送出城了,朝廷没有亏待他们,让他们去了邻城好好生活。
没有连带着追究任何人的责任。
临走前安月见了月般般一面,说她其实挺舍不得离开京城的,因为京城里有她好不容易交下来的好朋友,她会一直想念月般般,也想念兰悦灵和宁初冬。
她说她大嫂让她带话,向月般般表示感谢,还说大嫂说过,月般般在这件事情中一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虽然具体是什么作用没有人知道,但大嫂还是要感谢月般般。
还说叶老夫人说了,大将军罪该万死,从此以后叶家不认这个儿子,会将他的名字从族谱中除去。叶家人从此再不进京,子孙后代永远不入仕途。
希望朝廷能够不牵连她的女儿,让她的女儿在宫里好好的生活。
叶老夫人的担心不无道理,朝中的确有人提出要严惩叶家,包括叶贵妃。
但是老皇帝说了,叶大将军这些年为国守边关是有功的,虽然最后犯了糊涂,但最终也还是没有酿成大祸。且这一切都靠八皇子力挽狂澜,带兵围剿,最终保了凤安城的平安。
所以功过相抵,叶家也被驱逐出了京城,且世代不得为官。
这样的惩罚对于叶家人来说足够了,八皇子即日起立为储君,叶贵妃是未来的太后,自然不可能将叶贵妃如何的。
大臣们见皇上心意已决,便也不再坚持了。
毕竟皇上说了,叶大将军那些兵马,在边关待得时日久了,也不怎么听别人的话。就八皇子的话还能勉强听听。
且兵权也确实交到了八皇子手里,连兵符都给了。
从此以后,叶家七十万大军,都由新任太子殿下掌握着。
而这位太子殿下自此也投笔从戎,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这七十万大军身上。
边关换了一批人,换了一位将军。这位将军是宫中亲卫出去的,忠诚度十分高。
敌国在新将军的带领下,不出半年就彻底覆灭,所有国土尽收入东扶管辖。
朝臣们这才知道,原来这么多年,朝廷都让叶大将军给骗了。
半年就能打赢的地方,叶大将军打了几十年。
又有人开始试图劝说皇上换太子,因为八皇下有叶家的骨血,怕叶家卷土重来。
这件事情前前后后折腾了几个月,朝臣们始终不放弃。
叶家的七十万大军如今已经洗脑成功,成为了朝廷忠诚的战士。
对于朝臣来说,八皇子似乎没有再做太子的必要了。
巧了,八皇子也是这么想的。
夏至那一天,他来到离王府,哭哭啼啼地抓着他七哥的手说:“我实在当不明白这个太子了,七哥我求你了,你跟父皇说说,让他饶了我吧!这活儿它真的不是我的专业呀!”
姜重华看了他一会儿,面无表情地道:“其实这个活,对谁来说都不是专业。但这活儿还必须得有个人去做,你不做,就得有别人做。但是你得想好了,一旦别人来做,那叶家那一大家子可就活不成了。没有人会放过反贼的家人,就算不立即弄死,日后也会想尽各种办法弄死。包括你,新储君也不会让你好过的,因为你身上也流着叶家人的血。”
姜墨知被吓着了,仔细想想,觉得他七哥说得对,这个储君他非做不可。
姜墨知认命了,做就做吧!不然还能怎么办呢?那么多人都指望他活着,他不能太自私。
虽然当太子让他的生活少了很多乐趣,但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人生总要有不一样的体验。
七嫂不是说过么,好的文学家是需要体验生活的,而不是在家里闭门造车就能写出好文章。而他也不能一直只写市井杂记,怎么着这辈子也得写一部历史名着吧!
《我做皇帝的一生》、《东扶大帝》、《皇太子秘史》,书名七嫂都替他起好了。
行吧!就当是为了文学,献身文学。
这么一想,无论是太子还是未来的皇帝,这个活儿也没有那么不好干。
叶贵妃很欣慰,他儿子走正道了,她以后终于可以做太后了。
特别是陶皇后还向她透露出传位之后就要出宫的想法,叶贵妃更高兴了。
陶皇后一走,这后宫就她一家独大,她上头再也没有人压着了。
这感觉真是太爽了!
叶大将军的所有财产都充了公,叶家人在外做生意,日子过得也不错。
叶贵妃没有惦记,一心一意培养儿子。
月家有点惨,月景容不见了,老夫人也不见了,家里就剩下两个妾室和几个小辈。
因为月景容参与到了叶大将军造反的事情当中,朝廷剥夺了他的爵位。
所以月府被朝廷收回去了,不给他们住了。
月宏才带着家里人搬到了城中另外一处别院,那是月家的产业。
两名妾室觉得日子没有盼头,男人也不见了,她们就不想在月家过了。
跟月宏才谈下来一笔银子,带着各自的女儿一起离开了月府,远走他乡去过平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