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
全蓝星进入战时状态。
来往滨海的物资运输车辆越来越多。
各式各样的运输机,日夜不停地往滨海运送物资。
蒋红蕖没再去太空舰队了。
虽然自觉是个很不错的舰载机驾驶员,可方墨是舰队高级指挥。
为免方墨的指挥出错,蒋红蕖不能再上太空。
不到蓝星灭亡的关头,她和拉芳丹都只能待在蓝星。
不能上太空,两人联手帮助方墨打理滨海的各项工作。
拉芳丹可是高卢的总府,处理一城事务,简直不要太轻松。
来来往往的物资再多,她都能处理妥当,保证不会耽误方墨的生产计划。
全蓝星战时状态!
各类物资的索取,没有任何人多说一句。
克隆体的死亡原因已经公布出来。
仅靠信息发送就能致人死亡!
这还只是单细胞生物!
那个外星生命的主体会有多强?
火星的生物灭绝!
火星的环境变得不能再诞生生命!
都是那个外星生命造成的啊!
人类诞生以前就存在的生命,科技能力比蓝星强了不知道多少。
仅凭人类区区一两百年的科技去对抗一个存在了不知道多少时间的外星族群!
太难了!
这种时候,纵然有再多的坏心思,也没有人敢给联合政府添乱。
再自私的人都知道,联合政府调集资源是为了让大家活下去。
这不是一代人的生存!
是蓝星的世世代代!
是人类还能不能延续!
是蓝星的生物会不会彻底灭绝!
在如此宏大的战争面前,个人的自私是那么的卑微,是那么的渺小。
越自私的人,越在意自己,危及己身安慰,他们也可以不顾一切。
蓝星的所有资源,太阳系的所有资源,都在往滨海聚集,所有船坞同时建造太空战舰。
有墨子控制数亿的3d打印机器人,太空战舰的建造速度奇快无比。
每天都有三艘或者六艘太空战舰飞上太空,每间隔半个月就有一艘冠生舰飞上太空。
如果不是物资原因,只需半年,就能造出上千艘战舰!
饶是这样也只用了三年多建起一支超级舰队!
以六艘战舰为一个舰队单位。
舰队组成由一艘得胜级,一艘玉杰级,两艘怀洲级和两艘冰辉级组成。
舰载人员以克隆人为主,每支舰队的克隆人占比达到了64%!
为了应对战争,得胜级把生活区改成了弹药库。
之前不被看好的导弹,全都换成了钱浩明设计的那款浮游导弹!
除蓝星以外的太阳系其他星球,各类矿产资源,不再是保护性的开采,能采多少采多少。
每次返回必须把得胜级装满!
凭借整个太阳系的资源,太空舰队逐渐超过了方墨的预期。
200艘冠生舰!
2000艘得胜级!
2000艘玉杰级!
4000艘怀洲级!
4000艘冰辉级!
一万两千两百艘的太空舰队!
比方墨预期的多一倍!
联合政府所有高管觉得方墨的计划太保守,把舰队规模增加了一倍。
每支舰队需要一万人才能完美发挥出各舰的战斗力。
一亿多人的军队!
蓝星有史以来,从未出现过这么多的军人。
其中一半是克隆人,因为克隆人不需要训练。
随着越来越多的自然人合格,舰载人员的配置也会逐步改变。
火星单细胞生物的研究成果出来了!
发现了多种新元素!
但它们的性质与蓝星物质的性质不合,各类实验都无法调和。
以钱浩明为首的科研团队全部投入研究,争取尽快破解这些新物质,让人类的科技变得更强。
借助系统!
方墨把那些新物质用在了量子通讯上面。
重新发射的量子通讯,看到的外星生命,已经不是单纯的红点。
然而,量子的局限依旧很大,能够看到的信息不多。
“如果能把中微子吃透,观测这些外星生命就简单得多了。”
中微子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很难捕捉,很难利用,但它那个特性,如果利用起来,可以让人类看清那个外星生命的真面目。
中微子只有光速,但量子纠缠不止!
两个纠缠的量子有一种独特的联系方式,可以无视空间,也可以无视时间,用于通讯是再好不过的。
把中微子与量子纠缠结合起来,就能得到一种全新的,即时的,跨越光年的通讯。
看了看系统,方墨深吸一口气点了升级。
造了那么多太空战舰,早就可以升级系统。
他现在非常需要系统带来一种全新的通讯技术。
量子通讯虽然能跨越光年传输信息,但它的传输能力太差,需要一种新的通讯技术。
系统升级!
果然带来了新的通讯技术,还是方墨渴望的中微子与量子纠缠的结合,完美符合方墨的预期。
只是……
看到新型通讯器,那些打着问号的材料表……
蓝星没有!
太阳系也没有!
火星那些单细胞生物也没携带这些元素!
“果然!没有新元素不行啊!”
早就料到了会是这种情况,方墨并未失望。
系统升级也带来了新的太空战舰,材料表里面同样是一堆问号。
不打这一仗,蓝星的科技无法进步!
“各单位注意!”
“敌方的速度比我们预计的要快!”
“他们的速度达到了近亚光速,每秒航行十万公里,预计还有太阳历三年零五个月到达太阳系。”
“我们不能在太阳系与之作战。”
“1舰队前出,在太阳系之外五亿公里的位置设伏!”
“2舰队在太阳系之外,两亿公里的位置设伏!”
“注意!敌方对生物有独特的感知能力,我们无法知其具体感知方式。”
“舰队设伏以无人控制的冠生舰为基础,各作战单位根据舰队配置,以十秒切入战场为基准进行布置!”
蓝星在发展,外星生命在前进。
舰队建造还简单,舰载成员的培养是最麻烦,也是最耗时间的。
到达这次观测的时间,外星舰队已经在太空中航行四年,也是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才培养出足够的舰载成员。
哪怕是克隆人,通过生物量子计算机对其进行技术植入,他们也要适应一段时间才能上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