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宋的天空 > 第193章 土地,农民的命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叶灵山和符兵出去了,陈让也没有在渔山报社久待,他虽然跟王安石打个赌,其实输赢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上科学的种植,让粮食得到成倍的增产并不是什么天方夜潭,而是经过验证的,陈让对此一点都不担心。

水稻水稻,有水才能种稻,所以用来种水稻的田全都是水田,先用犁头将水田深耕一遍,然后撒上氮肥,再用牛拉着长长的钉耙把泥土拔平,接下来就是插秧。

古时候的秧都插得很密的,总以为这样密密麻麻的插秧就可以增加产量,事实上,这样做,那也是没有办法之举,因为虫害,能活下来的秧也只是一个概率问题。

如果按照现在这般插得稀稀落落的,一个虫害下来,就有可能颗粒无收,事实上,在陈让小的时候,就是这样密密麻麻的插秧的。

后面就是拉绳,在刚开始的那几年,都是由乡镇干部和各生产小队的队长强制执行的,陈让的家里,第一次采用这种移植,整个稻季都担着心。

直到收割后,才证明这种顺着阳光来种植,可以水稻得到更好的照射和通风,其结果,当然是好的,后面就不用强求了,再后来,习惯了,也就不用拉绳了。

陈让在给林园的种植方案中,沿用的就是拉绳,他去老太爷的田间看过,他们现在移栽的大秧不但密集,而且杂乱。

所谓的杂乱并不是针对一个人而言的,每个人只负责自己面前左右不到两米的距离。

说是两米不到的距离,只因为他们的手,只够得着自己身前左右两米,再宽,就不能够了。

栽完前面一行,再后退一步,现继续栽自己前面的,直到自己负责的这一缕全部栽完,再沿着田头换成另一缕。

如果是一个人负责一块田,栽出来的,可能还有规律一些,但是,如果是几个人,而且中间在夹杂两三个生手的话,那栽出来的秧就不能看了。

行不成行,列不列。

事实上,老太爷带的那帮人,都是干活的老手,就算是这样的老手,栽出来的秧也没有明显的行列概念,就那样密密麻麻地在田里栽着。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陈让既然把栽秧这样的事情交给了林园,就相信他一定会按自己的方法去栽的。

事实上,林园的确是按照陈让给他的方法栽的,而且是不折不扣的执行,只是没等他们栽多少,一挑谷还没有栽完,老太爷便气喘嘘嘘地跑过来了。

蜀中说的一挑谷,有的时候指的是重量,有的时候,指的却是面积,不同的语境,代表的东西不一样,比如这里,指的就是面积。

一亩地四挑多谷,如果不是古代这种密密麻麻的移栽,而采用陈让给林园的方式,一个熟练的农民,一天差不多可以移栽一亩左右。

陈让那个七十四岁的老母亲,不缺吃不缺穿也不缺钱的。

就是舍不得农村那两亩薄田,就在前几天,就是她老一家一个人花两天的时间,把那块七挑谷的田地全栽完了。

陈让通过监控,看着老人家劳作的样子,心里也不知该如何去说她,让她老人家别种田,这话都说了差不多二十年了,结果,土地就是她老人家的命根子。

别人占她一点土地,她是真的可以拿着锄头去拼命的那种。

现在的老太爷,大抵也是这副模样,看着陈让,半天都没有说一句话,他的须发都在颤抖,好半晌才痛心疾首地道:

“娃呀,我们都知道你有本事,如果不是你,也就没有我们钓鱼山的今天,但是,就算我们钓鱼山再有钱,也不能那样糟蹋土地呀?

说其他的,我们也许不如你,但说到种田……”

“说到种田,你们也不如我!”

陈让没有等老太爷把话说完,便将他的话拦回去了,在钓鱼山,他虽然对老太爷有着足够的尊重,但是,种田这事,它不但要讲经验,也要讲科学。

说到经验,陈让七八岁便开始下田插秧割谷,直到二十多岁大学毕业离开家乡来到城市,那些年中,陈让一直就跟土地打交道。

秧苗移植,他不但懂,而且速度还很快。

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娃,就没有不会干农活的,陈让七八岁开始干农活,在同龄人中,算是比较晚的,还因此得了一个懒王的称号。

农业的发展,一是品种的改良,二是农药化肥的大量应用,三是科学的种植,离开这几个前堤,单靠精耕细作,是达不到高产的。

陈让小的时候,等到秧苗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还拄着根棍子,跑到田地里去,拐着一只脚,把秧子周围的土再平整,蜀中土话叫犒秧子除稗子,还有就是除杂草。

事情都做到如此精细了,产量还是得不到提高,而现在,随便弄弄,产量也不会低,为啥,科学使然矣。

万物生长靠太阳,陈让把秧苗的间距拉长,而且根据阳光的照射情况,改变纵列的方向,就是想要秧苗获得更多的照射阳光。

以前没有农药,植物的存活率低,采用密植的方法,那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但是现在不同了,自己有农药,有化肥,如果还那样搞,除了长一地的草外,没有任何的益处。

当然,这些话,他是不能对老太爷说的。

所以,面对老太爷的质疑,他更是简单粗暴地回答了他,就是想让他知难而退,而自己也不会废那么多的唇舌。

事实上,农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发展到现在,不管从哪个方面说,都不是千年前的农民可以比的。

你要再敢质疑,信不信,我给你来个大棚,搞个反季节种植,到那时候,你们可千万别把我当成妖怪点了天灯。

老太爷知道陈让的性格,他不下决心则已,一旦他下了决心,就算是九头马也是拉不回来的,他想这样搞,就这样搞吧。

只是林园他们,真的不是干农活的料。

娃的事,就是钓鱼山的事,娃既然坚持这样搞,那他作为钓鱼山的里长皆族长,说不得只好集全族之力来给他做这件事了。

三天,不能再多了,三天之内,一定帮他做好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