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伤亡数字已经达到了将近5800人的米军,终于主动停止了继续进攻,就地设置好了夜间防守的岗哨之后,躲进帐篷里开始舔舐自己的伤口。
米国太平洋舰队的高层们则是汇集到了尼米兹的旗舰“爱荷达”号战列舰上,彻夜讨论接下来的战斗计划。
原本按照他们的预计,在拥有强大的舰炮和飞机支援的情况下,米军在蚌港登陆的伤亡数字最多不会超过3000人,但实际的结果却是翻了一番。
作为登陆主力的陆战一师,短短一天就损失了自己超过四分之一的兵力,没有当场崩溃已经算是米国少有的强军。
太平洋舰队的众多将领们都被这个巨大的伤亡数字吓坏了,纷纷要求改变原有的作战计划,暂停投入更多兵力进行登陆,改为使用空军力量对岛上进行长期和高强度轰炸,直到倭国人的兵力被消耗殆尽之后,再使用陆战队或者陆军进行登陆,夺回欧胡岛。
只不过尼米兹在仔细考虑之后,还是拒绝了这个提议。
原因有两点。
第一,米国西海岸到蚌港之间,并没有其他可以起降大量飞机的岛屿,也没有可供庞大的太平洋舰队停靠休整的港口。
而如果只靠从西海岸起飞的b29和航母上的舰载机来完成轰炸任务的话,根本就不现实。不管是b29机群往返于西海岸和蚌港之间,还是太平洋舰队停靠在大洋之中,都会花费巨额的成本。
米国就算是再有钱,也是要算经济账的,国会肯定不会允许他们打这么奢侈的仗。
第二,这种打法实在太过浪费时间,而且效果也很难保证。
从今天飞机和舰炮对倭军防线的轰炸效果来看,对于具有完善防御工事的对手,光靠飞机轰炸还真的未必能让起到太大的作用,即便能起作用也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
别的不说,腐国已经被独国的飞机轰炸了好几年,也没有撑不下去的意思。
他们米国没有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消耗在夏威夷群岛上面。
就在这些米国将军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又有一条不好的消息传来,陆战一师在蚌港海滩上开辟的登陆场遭到炮击,损失不小。
陆战一师的师长派克匆匆登上了一艘运输艇,准备返回蚌港海滩,以便就近指挥自己的部下们及时应对和反击。
其余的人也都无心继续开会,尼米兹只能安排众人两天后各自提交一份夺回蚌港的计划,然后宣布了散会。
登陆区的炮击自然是甄国科这家伙干的。
在天黑之后,他就带着佣兵们离开了自己原本所待的山洞,然后前往500米外的另外一处更大的山洞去了。
在几个小时之前,佣八就找到了这个被倭军当做炮兵掩体的地方,并使用无线电通知了甄国科。
只不过这两处山洞之间的通道被舰炮炸塌,想要过去必须通过一段暴露在外界的路程。甄国科担心白天的时候自己通过这段路程,被米军发现开枪甚至炮轰的概率太大,不愿意冒险,所以这才一直等到了天黑才开始行动。
等他顺利到达了新的山洞之后,发现这里面的空间比原来的那个山洞大了不少,只不过山洞口处被炸塌了小半,一门被炸毁的九二式步兵炮和几名鬼子的尸体就摆在那里。
很显然,这个山洞里的鬼子炮兵,在把步兵炮推出来攻击米军的时候,遭到了米军炮火的反击,直接团灭。
甄国科尝试着把之前那个山洞上的仓库绑定名额转移过来,成功之后就开启了防护罩,然后从杨村驿站转移过来了一门全新的92式步兵炮,换掉了那门被毁掉的旧炮,让佣兵们开始准备瞄准米军的登陆场开炮。
米军设在海滩上的登陆场距离此处有两三公里,刚好在这款步兵炮的最大射程以内,不打上一夜的炮简直对不起此处的绝佳位置。
当然,单纯从杀伤效果上来看,鬼子的92式步兵炮远远比不上107火箭炮,甚至连82迫都有些不如。
只不过甄国科的打算是尽可能让米军和倭军在这个小岛上打得的更激烈一些,并不想在这里使用根据地特有的武器,以免让米军甚至倭军发现破绽,所以他和佣兵们今天一直都是用的倭械。
反正他之前在东北的鬼子仓库里收获颇丰,加上平时的积攒,拿出3个师团的倭国装备都绰绰有余,倒也不用再去操心倭械和弹药来源了。
在登陆场的沙滩上,还没有睡着的米国兵们接连不断落下来的炮弹炸的不轻,最开始还以为是倭军来夜袭了,若非上级们的极力弹压和劝说,恐怕很有可能会当场发生营啸。
派克师长很快就急匆匆地赶了回来,稳定了手下士兵们的情绪之后,开始安排手下组织防御,并指挥着手下使用下午时运到海滩上的几门榴弹炮开始了反击。
甄国科则是拿出了无人机,小心地飞到登陆场的高空,寻找米军炮兵和大量人员集中的位置,然后指导着佣兵们使用步兵炮进行反击。
双方展开了激烈无比的炮战,炮弹像雨点般密集地落在彼此阵地上,爆炸产生的火光和烟雾弥漫在整个战场上。
为了防止倭军趁乱偷袭,米军不得不接连不断地向天上发射照明弹,把整个海滩照的如同白昼一般明亮。
甄国科和佣兵们躲在防护罩中,倒是不怕受到什么伤害,但倭军原本精心策划的夜袭米军计划却被这突如其来的炮战搅和地一塌糊涂。
原本已经集结起来打算趁着夜色悄悄接近米军营地的倭军,突然暴露米军的反击炮火之中,很是受了不少伤亡。
更加关键的是,在米军已经警惕起来之后,他们今晚的夜袭已经注定不可能成功。
倭军的联队长山县花生只能一边埋怨这个打炮的士兵坏了大事,一边无奈地下令集结起来的倭军士兵退回第二道防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