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宇回家后,先打开了当初随手扔书桌上的信。
此时倒是不知该期待,还是该纠结了。
快速看完,忍不住有些失落,却又生出几分庆幸。
内蒙研究基地,在一年前调整改组,已经不再接收新成员了。
来信人姓齐,是科研小组组长,百忙之中,特意抽出时间给他回了这封信,也是认可他的学习经历和研究设想,只是这几年情势不同以往,他也不能做主。
不过,在信的最后,齐组长说如果他愿意的话,可以推荐他去陕地的研究所,那里是工业部下专注研发兵器的研究所,和他目前在机械厂军品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处,可以为他写推荐信,希望他能不惧困难,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
斟酌措辞,李明宇提笔给这位齐组长写了封婉拒信,并且还随信寄出一本德译文笔记。
这是当年国军兵工厂,请来的外国专家,在研究工作中发现问题,随手记下的工作手札。后来这本手札辗转到了章老师手里,他曾经还专门自学德语,就为了看懂这里面的内容。
而他手里的德译文,是他自制的翻译本,里面的很多猜想和理论,李明宇没有机会验证。现在他将这本珍贵的笔记送给齐组长,希望对他的研究有帮助,如果还能对国家的国防事业帮上点忙的话,那他会非常荣幸。
接着他又在邮电局打了几个电话。
大哥一直以为他不会求人,那是因为他努力让自己有挺直腰杆的实力,但如果在形势比人强面前,他也不会目下无尘的自持清高。
他在哈工大读书的时候,是班里最小的,一帮人除了学习,最大的乐趣就是逗他喊哥哥,那现在弟弟有了困难,那些当哥哥们的不能坐壁旁观吧。
打完三个电话,用了一个小时,现在,在家等结果就行了。
李明宇回家后,开始收拾整理屋子。离开机械厂,这里的房子肯定也是要还回去的,但不管去哪,他初来乍到,都不会再像现在这样有分房,到时候,即便幸运,能申请到一间宿舍,也放不下他这么多东西。
还是得放一部分在小姑姑那。
他收拾好,借来一辆自行车,一趟拿不过去,他今天先拿走一些。
李姑姑还没下班,家里没人,他有钥匙,打开门将自行车推进院子里。
李明宇挽起袖子,先开始做饭。
等李姑姑下班,发现家里门开着,顿时想到了李明宇,一进来,果然看到他正在炒菜,十分惊喜,“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回来。”他抽空应了姑姑一句,“姑姑,你知道我去哪了?”
李姑姑放下手提袋,洗手,“先开始的确不知道,找不着你,我还以为你背着家里谁也没说,自己偷跑去内蒙了呢,吓死我了。你爸都要找你去了。”
“后来,这不正阳打电话,我们才知道,你找他去了。你说你这孩子,去也不知道跟我们说一声。”
听李姑姑语气轻松,大哥应该没透露自己受伤的事,李明宇也没多说,“当时突然想,就去了,下回一定告诉姑姑。”
李姑姑也没多想,只以为李正阳看了自己的信,将他叫去开导了,看他今天嘴角惬意,明显跟之前状态不一样,暗想,这哥俩感情还真不一般,瞧她怎么劝也抵不上当哥的说一句。
姑侄俩一边说话,一边吃饭,得知他不去内蒙,要在这边找单位,李姑姑非常高兴,只是听到李明宇要和杨媛谈对象,挺意外。
“你和杨媛,一直在联系?”李姑姑仔细去瞧他的神色。
李明宇往下抿了下嘴角,“嗯,我们年前一直在通信。我觉得她是一个很优秀的女同志,我们说的来,我也,也想和她说话。所以这次回来前,我去江田市找了他。”
李姑姑点点头,也不好多说什么,现在明宇好不容易决定留下来,大概也有杨媛的原因。
只是,杨媛聪明是聪明,但家庭一般,文化水平不高,见识也有限。要是做她的小朋友,她倒是喜欢这样聪明有眼力见的人。但要配明宇,差的着实有些远。
这么说吧,她很喜欢自己的丈夫,且十年如一日的爱慕这个男人,但论在她心里的优秀程度,也只能排第二,第一就是侄子李明宇。
明宇于她,是侄儿,也是孩子,她亲眼看着他受母亲冷落,却还是长成了温柔坚定的人,看着他一步步靠近知识的高峰,触碰自己的梦想,看着他大受打击,却仍旧勇敢的走出来。
她心疼孩子的遭遇,却更佩服明宇的心性,这一点,她丈夫比不了,谁也不会做的能比他更好。
也许他去内蒙能做出更好的事业,但请原谅她的自私,她不盼他能做出多大的丰功伟绩,只想明宇有个温暖的家,平顺安稳的过一生。
如果,杨媛是他想要的另一半的话,那么,她会尊重明宇的选择。
杨媛在办公室坐下,手中初步拿到了招工录取人员的简单信息,发现有不少是从外回来知青,和县乡下的人员。虽然现在还没说,但肯定是要安排一部分人住宿问题的。
想了想,她去找了后勤牛主任。宿舍分配是通过后勤来办的。
他们纺织大院后边有家属院,像党大姐,罗成彬都在家属院住,但都是筒子楼,一室一厅,一室两厅,共用厨房和卫生间,拖家带口一起住的。
而面积小的,单人宿舍,她只知道东边五十年代建的那一排平房,有两间的,有一间的,现在在住的不多,新招来的人,要是有住宿需求的话,可以安排在这。
只是平房一开门,就是外边,厕所和水龙头都在外边统一一排,到了冬天,寒冬腊月,说实在的,还不如筒子楼有个能遮风挡雨的走廊呢。
但让杨媛选的话,她整张脸都快囧起来,筒子楼和平房她都不想住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