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故事在民间 > 第346章 稳婆接生,见产妇白布蒙脸有蹊跷,她说快拿来一只兔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6章 稳婆接生,见产妇白布蒙脸有蹊跷,她说快拿来一只兔子

明朝末年,阴山县的山脚下住着一个王阿婆,她是远近闻名的稳婆,接生技术一流,十里八乡的人都找她接生,经过她手的产妇都是母子平安。王阿婆还特别的善良,遇到穷苦人家生孩子,她都会出手相助,不收酬劳,因此受到了人们的爱戴。

王阿婆善良,命却很苦,她的丈夫李子民上山砍柴摔下悬崖,虽然捡回来一条命,可从此卧床不起,衣食住行都要她照顾。因为丈夫下身瘫痪,夫妻二人无法圆房,所以至今都三十岁了,依然没有一儿半女。

李子民如今是一个残疾人,要孩子已经不可能了,王阿婆每每接生,看到一个个可爱的小婴儿降生,她总是就爱不释手,不过她怕丈夫心中难受,每次去接生回来,也从不与李子民说人家生孩子的事情。

自从李子民卧床之后,村子里的几个老光棍就对王阿婆产生了非分之想,有事没事总喜欢去她家里串门子,说一些调戏的话语,王阿婆没有丈夫撑腰,要想避免光棍的骚扰,她只能把自己变成一个“泼妇”。

只要哪个光棍敢在她面前说没有出息的话,她就破口大骂,骂的那些光棍只能灰溜溜地逃窜,有个光棍还企图对她动手动脚,她不由分说上去就抓那人的脸,那人顿时一脸萝卜丝,王阿婆表现出强势的性格,那些光棍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李子民虽然躺在里屋的床上,外面发生的事情他也很清楚,见妻子被人欺负他却无能为力,心中的滋味不言而喻,他多次劝说妻子改嫁,可王阿婆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她是不会抛下瘫痪的丈夫不管的。

李子民见她固执,又心疼她,就提出了拉帮套的想法。所谓的拉帮套就是丈夫生病不能干活,为了这个家庭能够正常运转,在丈夫的同意下,妻子再招进来一个男人,这个男人负责养家糊口,替丈夫尽义务。等丈夫去世之后,和女主人结为真正的夫妻。

王阿婆是一个传统的女人,她接受不了三角关系,因此丈夫的提议也被他严词拒绝了,她安慰李子民说:“我靠自己的手艺挣钱,咱们的生活也会无忧,你只管好好养着,开开心心的,有你在,我的日子就有奔头。”

李子民听着妻子情真意切的话语,心中是十分感动,为了不让王阿婆操心,从此以后就没有再提让她改嫁的事情。

一日,城里马员外的小妾生产,把王阿婆请去接生,她来到产房一看,产妇的宫口大开,可就是生不下来孩子,产妇疼得哇哇大叫,马员外站在外面是心急如焚,生怕有个什么闪失。

王阿婆赶紧让婆子去烧热水,拿来棉布,剪刀等,并让丫头端来一碗荷包蛋。王阿婆用手摸了摸胎位,这孩子是倒生的,所谓的倒生,就是头朝上,脚朝下,这种情况很容易一尸两命。

时间就是生命,王阿婆挽起袖子,来回地推动孕妇的肚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胎位调正,此时的孕妇连痛带喊,早已经是精疲力尽,王阿婆就让丫头喂产妇吃鸡蛋,她一边鼓励产妇用力,半天之后,马员外的小妾终于生下一个大胖小子。

马员外在门外听到孩子哭声,心中的石头便落了地,他非常感谢王阿婆,就给王阿婆了五两银子的赏钱,并大摆宴席招待她,王阿婆盛情难却,只得留下吃席,不过她一直担心丈夫一人在家,匆匆吃了几口就离开了。

从县城回家要走十来里山路,王阿婆匆匆往家赶,走着走着天就暗了下来,她想到丈夫还等着她回家做晚饭呢,就加快了脚步,可以说是一路小跑的往家赶。

“王阿婆!”她猛然听到有人叫她,心头一紧,没有回答,继续往前跑,可那声音又连着叫了两声。王阿婆作为一个稳婆,经常走夜路,她知道夜晚的叫声不同寻常,她是不会回答的。

她一路小跑地向前走,突然被地上的一根树枝绊住了裙摆,一下子就趴在地上,她感觉身后有人追了上来,顿时头皮发麻,可她强作镇定,正要从地上爬起来,却被人搀扶着胳膊扶了起来。

王阿婆抬头一看,是一个提着白灯笼的年轻女子,那姑娘说道:“我家姐姐要生产,请阿婆去一趟!”

在这荒郊野外遇到一个女子,王阿婆感觉蹊跷,可生孩子是女人的大劫难,稍有疏忽就会丧命,想到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于是就跟在女子身后去了。

女子在前面带路,王阿婆跟在后面,路的两旁长着一人多高的荒草,还不时传来猫头鹰的鸣叫,声音很是瘆人。

平时王阿婆胆子也是挺大的,可今晚却不知为何,她觉得这个女子十分诡异,顿时脊背发凉,呼吸都开始磕磕绊绊起来。

女子带着王阿婆往前走,一直走到无路可走的时候,就看见一座破旧的茅草屋,里面透出昏黄的灯光,王阿婆想,这么简陋的房屋,一定是个贫苦人家,这房子又盖在荒郊野外,不免让人感到凄凉。

女子带她进了院子,院子的四周是白灯笼,那灯笼好像雕塑一样,风吹过却纹丝不动,王阿婆心中已经有数,两腿有些颤抖,走路也不利索了。

女子带她来到屋里,王阿婆就看见一个产妇躺在铺着稻草的床上,用白布捂住脸,那肚子高高隆起。

屋子里还站着两个婆子,个个表情僵硬,她越发感到诡异。既来之则安之,事到如今已经没有了退路,她想孩子生下后,就赶紧回家去,免得丈夫担心。

年轻女子走到床头说道:“姐姐,王阿婆已经来了。”

那妇人说道:“开始吧!我想赶快把孩子生下来!”

女人生孩子宫就会收缩,如果子宫不收缩就生不出孩子,王阿婆见产妇平静地躺在床上,并没有要生产的样子,想问那个年轻女子,了解一下产妇的情况,可那女子说道:“阿婆给姐姐催生吧!”

王阿婆接生的孩子无数,一般都是瓜熟蒂落,很少人要求催生,因为催生是存在很多未知风险的,比如子宫破裂,胎儿窒息等,不过也有少数催生的,因为产妇重病,快不行了才会催生,可她见产妇除了用白布蒙脸外,并没有异常,为何要冒险催生呢?

“快点!”王阿婆正想着,突然听到产妇大吼一声,那声音阴森森的,很是可怕。王阿婆见状不敢多想,说道:“快拿来一只兔子。”

一个婆子立刻出去,一会儿就提着一只兔子进了产房,王阿婆叫她取出兔子血要产妇饮下,说喝了兔子血就可以生了,婆子听从她的吩咐,很快就取出了兔子血。

年轻女子对王阿婆说道:“我家姐姐不喜欢见生人,请跟我出来一下。”王阿婆就随着女子走出门外,王阿婆见多识广,刚走进院时她就猜出这里是鬼魅之所。

又看到产妇用白布蒙脸,婆子表情僵硬,就更证实了她的猜测,此刻她是胆战心惊,不寒而栗,只想着早些结束,赶紧离开。

那产妇喝下兔血之后,王阿婆就吩咐婆子端热水过来,并拿来棉布和剪刀,开始接生,一个时辰之后,孩子顺利降生,是一个大胖小子。

王阿婆早就注意到产房里有一个窗子半开着,她把孩子递给一边的婆子,爬上窗子就要逃走,却被那年轻女子拉住了一只腿,王阿婆顿时感觉脊背发凉,头皮发麻,从怀中掏出一把糯米就朝里面撒去。

只听见屋子里一阵惨叫,那女子也松开了手,王阿婆这才脱身,窗子外面是高低起伏的土堆,原来是一片乱坟岗,她听到有哭声,笑声,吵闹声混合在一起,恐怖至极,此时她的脑子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就一个劲的往前跑,不知道跑了多久,才跑到家里。

李子民还没有入睡,听见妻子回来,就赶紧点亮了床头的灯,只见她脸色苍白,满头大汗,浑身的衣服也湿透了,就担心询问妻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阿婆惊魂未定,浑身哆嗦,过来好一会儿才缓过劲来,就把自己刚才去给鬼物接生的事向丈夫说了。

李子民听了也是不寒而栗,他赶紧安慰妻子说道:“不必害怕,你平时积德行善,有神灵保佑,那鬼物也不敢对你不利,不过以后出去还是早点回家,不要再走夜路了。”王阿婆觉得丈夫的话有道理,如果哪些鬼物要害她,她是逃不掉的,看来她们并没有恶意。

次日凌晨,太阳出来了,到处一片光明,王阿婆想起昨夜的事情好像是做了一场恶梦,依然是心有余悸。又过了两日,突然有一个头戴面纱的女子来到家中,她怀里还抱着一个刚出生的小婴儿。

王阿婆看到这女子,还以为是过路的,赶紧请那女子坐下歇息,女子也不客气,抱着孩子坐下,那女子怀中的孩子冲着王阿婆咧嘴笑,这一笑,吓得她怀疑人生,这个孩子不就是那天晚上鬼物所生之子吗?

这个戴面纱的女子难道就是那个脸上盖白布的产妇?小婴儿就是那个出生的鬼婴儿?不过王阿婆也没有那么害怕了,毕竟在自己的地盘上,她想这鬼物也不敢放肆。

那年轻女子说道:“那天晚上阿婆走得急,还没有给你酬劳,今天我是特意上门道谢的。”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对金耳环放在桌子上,“我无以回报,这对耳环请阿婆收下。”。

王阿婆这才明白过来,那天她爬上窗子时,那个女子拉住她的腿,是为了给她酬劳,她居然误会人家了,还对屋里撒了一把糯米,她愧疚地说道:“那天对不住了。”

面纱女子说道:“感谢你给我接生,我希望你能收养我的孩子,我下辈子做牛做马来报答您的大恩大德。”王阿婆一脸懵逼,这孩子是一个鬼婴,只能在阴间成长,阳间之人怎么可以收养?面纱妇人见王阿婆不说话,就讲述了其中缘由。

原来,这个面纱妇人名叫刘翠儿,母亲生她时难产而死,后来,父亲再娶,一开始的时候,父亲和继母对她还算可以,至少能吃饱穿暖,后来他们又生下了自己的孩子,看她就横竖不顺眼。

父亲经常出门做工,家里就只有继母,她和同父异母的弟弟三人,为了不惹继母生气,她洗衣,做饭,喂猪,放牛,什么活都干,尽管干了这么多活,依然换不来一顿饱饭,她还是年幼的孩子,能有什么办法?只能忍耐。

熬过了无数个饥寒交加的日子,刘翠儿终于长到了十五六岁,也到了适婚年纪,很多媒婆上门提亲,她想着终于可以脱离苦海了,可没有想到,继母为了钱居然把她嫁给了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做小妾,这个男子就是城里有名的黄员外。

黄员外已经有一房正妻,四房小妾,可只为黄员外生下了一个儿子,她嫁过去之后,黄员外就把传宗接代的任务交给了她,每天晚上都在她房里歇息,这就引起了其她小妾的不满,总是对她百般刁难,万般打击。

刘翠儿想想自己从小就没了母亲,遭受磨难,本想着嫁人之后就可以好过一些,没想到依然犹如炼狱,心中就很是绝望,她生无可恋,就悄悄来到河边,纵身跳入冰冷的河水,结果被一个好心的书生所救。

原来那书生名叫吴生,也是个苦命之人,从小父母双亡,他白天砍柴,夜晚读书,希望有朝一日考取功名,改变命运,二人同病相怜,互生爱慕,偷偷私会数次,私定终身。

后来,吴生去京城赶考,刘翠儿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怀孕的事很快就被黄员外知道,还以为这孩子是他的,对刘翠儿就更加照顾,他的正妻和小妾就更恨她了,可碍于黄员外的淫威,表面上也不敢对她怎么样。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刘翠儿马上就要生产,突然有一天,黄员外从外面回来,就对刘翠儿严刑拷打,说她肚子里的孩子是个野孩子,要她交代出那个野男人是谁,刘翠儿不说,他就折磨她,用刀子在她脸上划,最后她被折磨至死,黄家人就用草席把她卷了,埋在了那片乱坟岗里。

她刚刚下葬,就要生产,乱坟岗里的左邻右舍都过来帮忙,那个年轻姑娘就帮她去找了王阿婆,王阿婆给她接生之后,她没有钱付酬劳,就想着把自己的耳环摘下来给她,没想到她却翻窗逃跑,所以那个女子就去拉她的腿。

王婆子听着刘翠儿的讲述,很同情她的遭遇,也是流下了眼泪,说道:“耳环你就收回去吧!在那边也需要花销。”

刘翠儿说道:“我下葬的时候三魂已经丢了两魂,我以十年不能投胎的代价换了一口气,直到生下孩子我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所以,这孩子并没有死。”

王阿婆恍然大悟,她终于明白当时这个刘翠儿为啥要催生了,原来当时她还没有完全死去,所以生下的孩子是人,而不是鬼。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个刘翠儿太伟大了。

刘翠儿突然跪在她面前哀求她收下孩子,说道:“我和孩子人鬼殊途,无法抚养他长大成人,我知道阿婆心善,请你收下这个孩子,我也就放心了。”

此时的王阿婆已经是泪流满面,她赶紧扶起刘翠儿,接过孩子,说道:“姑娘不必如此,你既然信任我,那我也不会辜负你的,你放心吧,我会好好对待孩子,把他养大成人的。”

刘翠儿见王阿婆答应,又是千恩万谢。临走的时候,王阿婆拿起桌子上的那对金耳环说道:“这个我不能收,你带走吧!”

刘翠儿说:“既然阿婆不收,那就留给孩子吧!”然后又从袖筒里掏出一颗鲜红欲滴的小草,说道:“这棵草是冥界仙草,可以治疗百病,给李大哥吃了吧!他的病很快就会康复。”

王阿婆也听说过这种草,可这种草是不能随便采摘的,她既然能用十年时间换来一口气生孩子,那么这棵仙草也应该是换来的,王阿婆感动万分。

刘翠儿又抱了抱自己的孩子,然后就消失不见了,王阿婆看着怀里肥嘟嘟的孩子很是喜欢,同时又为孩子的母亲感到悲哀,一个好好的姑娘就这样香消玉殒了,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王阿婆把那颗仙草给丈夫李子民吃了,两天之后,奇迹真的发生了,李子民一下子从床上下来,活蹦乱跳的,已经是一个正常的男人。

恢复健康的李子民不再上山砍柴,而是做起了货郎,他走乡串户买些针头线脑,而王阿婆继续给人家接生。

他们给刘翠儿的儿子取名李思刘,对这个孩子视如己出,一年之后,王阿婆生下一个女儿,女儿取名李香秀,有了女儿之后,夫妻二人对李思刘的爱并没有减少,对两个孩子都是疼爱有加。

他们省吃俭用,把李思刘送进学堂读书,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够考取功名,也对得起他死去的母亲了。

光阴似箭,转眼十几年过去了,两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李思刘长的是英俊潇洒,而李香秀出落得温柔漂亮。

一日,香秀到河边洗衣,被一群浪荡公子看到,就上前对她嬉笑调戏,动手动脚,香秀哭着求饶,几人就更是来劲,一人抱住香秀,欲要侵犯,这一幕正巧被来叫妹妹吃饭的李思刘看见,他抄起地上的棒槌就朝那人的后脑勺砸去,那人当场倒地而亡。

另外几人一看,就把李思刘扭送到了官府,原来被打死的那个男子就是黄员外的独生子黄大宝,这人风流成性,打架斗殴,吃喝嫖赌样样俱全。

一年前,她看上了一个有夫之妇,竟然把那女子的丈夫杀害,黄员外就用钱平息了这件事,黄员外听到儿子的死讯,他恼羞成怒,给县官使了银钱,要求立刻把李思刘斩首示众。

李子民和王阿婆得知儿子被带到县衙,悲痛万分,李香秀也是以泪洗面,她觉得是自己害了哥哥。

王阿婆不甘心自己的儿子就这么被处死,毕竟这件事是那个黄大宝有错在先,他儿子是为了保护妹妹才失手打死了人,是不该被判除死刑的,于是就去县衙为儿子喊冤,可那知县刘二才是一个贪赃枉法,只认钱的人,就叫手下把王阿婆打走。

次日,李思刘被押往菜市口,一路上,城里的百姓都出来围观,大家纷纷议论,都说黄大宝作恶多端,死有余辜,说李思刘太冤枉了,李家人也一路跟随囚车来到菜市口,王阿婆看见囚车中的儿子,几度哭晕过去。

李思刘被几个衙役押上断头台,三声炮响之后,县令拿起一个木牌扔在地上,有人喊道:“午时三刻一到,斩立决!”只见那刽子手举起明晃晃的大刀朝李思刘的脖子砍去,围观的众人不忍再看,都纷纷闭上眼睛。

说时迟那时快,正当大刀就要落下的那一刻,就听见有人大喊:“刀下留人!”众人睁开眼朝那声音看去,看到一匹骏马飞驰而来。刽子手听到喊声,手中的刀停在了半空,不知所措。

那人跳下马,拿出一封信递给那知县,知县一看,脸色灰白,赶紧对来人抱拳作揖,说道:“不知中丞大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请见谅。”

那人说道:“御史大人就在县衙,他要亲自审理此案。”,刘二才不敢怠慢,就赶紧命人把李思刘押回县衙大堂。

王阿婆见有人救下儿子,就带着一家三口,挤到前面,跪到在来人脚下,恳求大人一定要为儿子审冤,那人扶起王阿婆说道:“御史大人要重审此案,他一向清正廉明,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也不会冤枉一个好人。”王阿婆一家赶紧谢恩。

衙役们把李思刘押到大堂之上,王阿婆一家也跟着上堂,大堂上坐着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此人相貌堂堂,不怒自威。王阿婆跪在大堂下声泪俱下,说明儿子杀人缘由,恳求青天大老爷明察此案,还儿子公道。

一边的知县脸色苍白,心中忐忑不安,说道:“这李思刘故意杀人,十恶不赦,还请御史大人明察。”

御史大人一拍惊堂木道:“大胆刘二才,你作为父母官,不为百姓做主,而是贪赃枉法,草菅人命,你可知罪?”

知县刘二才一听跪在地上喊冤枉,御史大人就让手下宣读刘知县的十宗罪证,说他官商勾结,贪污受贿,私吞公款,盗卖官粮……贪赃枉法,草菅人命,每条罪证都很详细,刘二才见抵赖不过,只能认罪伏法。

御史大人又命人把那黄员外拿到大堂之上,说他官商勾结,私自贩盐,害人性命,问他可知罪?这黄员外是个狡猾之人,他矢口否认,御史大人就命人把证人带上堂来,一个中年男子就被带上了大堂,这个男子是黄员外店铺的掌柜。

原来这个掌柜的妹妹是黄员外的一个小妾,他的这个小妾也是貌美如花,被黄员外的其她妻妾挤兑,最后跳井自杀,这人为了给妹妹报仇,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便,就收集了黄员外各种犯罪证据,直接就告到了上一级衙门。

这个掌柜在大堂之上陈述了黄员外的罪行,并拿出了证据,气的黄员外真想把他掐死,可为时已晚,只得认罪。

御史大人把知县刘二才和黄员外押入死牢,命人把李思刘的脚手铐去掉,并把王阿婆一家请到内堂说话。

来到内堂,御史大人就跪在了王阿婆夫妇面前,王阿婆夫妇一下子就吓懵了,自己平头老百姓,这御史大人不是要折煞他们吗?二人吓得也赶紧跪下。

原来这个御史大人就是当年和刘翠儿私定终身的吴生,他去京城赶考时,不知道刘翠儿已有身孕,他考中之后,本想回来带刘翠脱离苦海,没想到自己却染了风寒,一病不起,大半年之后才回转,可回来之后听说刘翠自杀而死,他非常愧疚,就离开了这个伤心之地,到京城上任。

这一去就是十几年,如今已经是御史大人,他接到百姓举报县官刘二才和黄员外各种罪状,正要前来调查两人,就在动身的前一天夜里,她梦到了刘翠儿,刘翠儿说了自己死亡的真相,并说他们的儿子还活在世上,被王阿婆一家收养,如今有难,明日就要问斩,求他出手相救。

吴生醒来已是全身湿透,以前他从来没有梦见过刘翠儿,他想这个梦定有蹊跷,就带领人马连夜赶了过来,派副手骑着骏马直奔刑场,救下了李思刘,要是再晚一会儿,他将要悔恨终生。

王阿婆吃惊地看着吴生,就给李思刘说了实情,要他和亲生父亲相认,父子二人相认,皆大欢喜。

虽然王阿婆一家舍不得李思刘,但为了孩子的前途,他们忍痛割爱,劝他和自己的亲生父亲一起回京城,李思刘给养父母跪下不愿离开,王阿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说,他才勉强同意。说道:“我功成名就之后一定要好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临行之前,王阿婆带着父子二人去坟地祭拜了刘翠儿,说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并和父亲相认,让她放心,早日投胎做人。

一年之后,李思刘高中状元,回家报恩,把王阿婆一家接到了京城居住。吴生想,李思刘和李香秀二人是青梅竹马,虽是兄妹,但没有血缘关系,于是就撮合两人,让儿子娶李香秀为妻,成亲之后,夫妻如胶似漆,恩爱有加。

一年之后,李香秀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一个姓李,一个姓吴,夫妻二人孝敬老人,爱护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

本故事与迷信无关,为的是惩恶扬善,宣扬民间文化。

各位看官:王阿婆是一个心地善良之人,她给刘翠儿接生,又收养了刘翠儿的孩子,刘翠儿也是知恩图报之人,给她仙草治好了丈夫李子民的病,最终也得到养子回报,女儿也拥有了美好姻缘。而黄员外和知县刘二才作恶多端,最终打进死牢,人头落地,得到了报应。

最让人唏嘘的就是刘翠儿,她命运多舛,死于非命,不过她的儿子健康长大,最终功成名就,也算是对她最好的慰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