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秦:自曝穿越,主打一个坦诚 > 第121章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1章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扶苏虽然听得半懂不懂的,但看得出来陈庆的态度十分坚决。

他实在想不明白,对方又不属于这个时代,对异族哪来这么强烈的敌意?

除非……

陈庆意味深长的笑了笑。

按照扶苏的年纪推算,他四五岁开始记事的时候,正赶上始皇帝开启横扫六国的统一之战。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听到的是源源不断的捷报。

大秦灭韩、攻赵、伐魏、征楚……

就连他去北地监军的时候,蒙恬动辄率大军长驱直入,打得匈奴望风而逃。

做出毫无疑问的强者一方,扶苏不免生出对弱者的怜悯之情。

他不像始皇帝,没有经历过自小被欺凌压迫,孤苦无依,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那种苦楚。

因此才能养出一颗宽仁博爱的心思。

陈庆心道:要是让你知道后世的五胡乱华,百姓被胡人当成两脚羊;崖山海战,十万军民跳海殉国,你也会有一副比我还硬的心肠。

始皇帝经常把大秦虎狼之师挂在嘴边上,那可真不是吹的。

大秦兵锋之盛,盖压当世。

始皇帝又是个坚毅果决,执行力超强的帝王。

我既然来到这里,又怎能不想办法做点什么呢?

别跟我讲什么礼义道德,后世的仇,我就是要现下给报了。

热巴的双手捧着陶盆,水面上荡起一圈圈的涟漪。

她浑身都在发抖,双腿都变得绵软无力。

这位朝夕相处的大人怎会如此?

他怎能说出那样的话?

异族难道就不是人吗?

莎车国与大秦远隔数千里,我们又没招你惹你。

“今日运送火药的车队就要出发了吧?”

“咱们一起去看看。”

陈庆丝毫没在意热巴的眼光,主动和扶苏攀谈起来。

“哦,没错。”

扶苏这才收起复杂的心思,和他一边走一边说话。

“火药切记要防潮防湿。”

“另外路上要注意,小心明火。搬运的时候一定要轻手轻脚,受到剧烈撞击后也容易爆炸。”

陈庆注意到,扶苏身边的几名侍卫全副武装,显然做好了长途跋涉的准备。

他们原本就是北军中的精锐,奉命护送太子回咸阳。

而今押运火药的任务同样交给了这群人。

“这批火药和先前使用的不同,里面加入了大量铜铁废渣,爆炸时弹丸纷飞,起码要保证二三十步的安全距离才行。”

“最好是据城以守,点燃火绳后扔出去立刻躲在女墙下面,防止误伤到自己人。”

“还有,请各位跟蒙恬将军说一声:想要更多的火药,还请勿造杀孽,多俘虏些匈奴回来,青壮男女和幼童都要。”

“本官必有厚报。”

陈庆冲着北军士兵拱拱手。

“诺。”

“小人会禀明蒙将军。”

对方连忙还礼,恭敬地应下。

两人一路前行,径直去了将作少府的临时火药作坊。

负责此事的都是铜铁铺的老伙计。

他们在工造之事上或许没什么天赋,但就有一点好:足够听话。

陈庆捣鼓出的许多新东西,研制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一次次的生产事故中,血淋淋的教训告诉他们,东家没发话的事情,千万别擅作主张。

“李乙,何时能装好?”

“箱子里多放点茅草,千万别偷奸耍滑。”

隔着老远就看到李乙和同伴们抬着沉重的箩筐从大门里出来,然后把装满火药的竹筒一个个摆放进马车上的木箱里。

“东家,您放心。”

“参见太子殿下。”

李乙回过头来才发现扶苏也在,连忙跪地行礼。

“咦……”

“你们这是?”

陈庆扫视了一圈,发现每个人身上都脏兮兮的,像是从煤堆里刚爬出来似的。

另外他们身上还散发着强烈的恶臭,简直和粪坑里腌出来的的味道差不多。

“东家,我等连夜赶制火药,是以没来得及收拾。”

“等会儿装上车,我们再去洗漱。”

李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露出洁白的牙齿。

“先别洗。”

“我看这样就挺好。”

陈庆脑海中灵光一闪,有了主意。

“东家……”

李乙惊疑不定的望着他。

虽然不清楚自己现在的状况,但想必是十分有碍观瞻的。

都这样了还挺好?

“殿下,不如我们今日就把召集百姓开采八里沟煤矿的事情给办了。”

“现成的群众演员不用,岂不是可惜?”

陈庆玩味的笑着说。

“不知先生有何妙计?”

扶苏笑着问道。

“等会儿你就知道了。”

“李乙,你们装完火药后,随我来。”

——

半个时辰后。

一队侍卫兵分五路从宜春宫出来,朝着咸阳的各处城关要道进发。

抵达人流密集的位置后,他们用熬烂的米浆在墙上刷了几下,把一张告示贴了上去。

“大人,这是什么东西啊?”

“可是皇榜?”

“肯定是皇榜,连丝帛都用上了。”

“我怎么看着不太像帛布呀。”

百姓们纷纷围了上来,关心的却不是告示上的文字,而是琢磨着能不能偷偷把那张‘丝帛’揭下来,回家裁衣服。

“都让开,让我瞧瞧。”

一名士人打扮的男子挤进人群,扫了一眼后,大失所望。

“先生,上面说的什么呀?”

“给我们讲讲吧。”

“是啊,说给大家听听。”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识字的,百姓们七嘴八舌的围住了对方。

“太子殿下要在城郊八里沟开采石涅,召集城中闲暇劳力。”

“去的每人每天管两餐饭,以后还可以去城外的磨坊兑换面粉。”

“上面还说,开采出来的石涅可以烧火取暖,采出来后,会发放给贫苦百姓以做过冬之用。”

“唉……太子殿下不关心军国大事,却弄这些鸡零狗碎的东西作甚。”

“我等空有一身学问,却报国无门。”

士人满脸忧愁的感慨了一声。

“一天管两餐饭,还可以去磨坊兑换面粉?”

“有这等好事吗?”

“大家不要去,小心一去就回不来了。”

“太子殿下不是那等人吧。”

“呵,朝廷年年征发民夫,尔等难道还不知晓其中厉害?”

有人心怀热切,也有人严词抵制。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吃饭一直是个大问题。

冬季万物凋零,百姓窝在家里只能靠消耗平时积累的物资度日。

如果有个地方能一天管两餐饭,会极大解决家庭的负担。

后世阿三国有许多贫困地区的孩童,家长送孩子去上学,只为了能享受义务教育每天中午管的一顿午饭。

上学为了吃饭,为了不被饿死,仅此而已。

“太子殿下管饭?”

“还要给我等发放石涅烧火过冬?”

“有这等好事!”

“我要去!”

人群中,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高兴地叫了起来。

“谁帮俺看看,太子殿下在什么地方?”

“俺要报名啊!”

李乙高声叫嚷道。

众人刚才就闻到一股恶臭味,此时见到他浑身脏污,恶臭难闻却不自知,还往人群里挤来,不由纷纷避让。

“太子就在宜春宫,你要报名自去寻便是了。”

“是啊,反正你已经沦落为乞丐,再坏也坏不到哪去。”

“臭乞丐,别污了咱的新衣裳。”

“滚远点!”

李乙听到周围百姓的叫骂声,委屈地差点哭出来。

好歹我也是身家清白的良民,而且还薄有家资。

要不是东家答应给个吏籍,何苦来受尔等讥嘲?

“入你婆娘!”

“乞丐又怎地?”

“说不定改日俺也能当官哩!”

“我这就去太子府报到,尔等都给俺瞧着!”

李乙叫骂了一句,转身朝着宜春宫跑去。

“怕是个拎不清的。”

“怪不得会沦为乞丐,八成是有脑疾。”

“咱们一起去瞧瞧,看这乞丐太子府的人收不收。”

“敢骂老子,跑不了你这厮!”

人潮涌动,飞快的朝着太子府邸的方向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