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而王奶奶和王青兰在家照看王青雨和王青林。

不过临出门时,王青雨炫泪欲泣的小表情,委实让人心疼。

不过王青云现在只是一个小孩子,可带不了小青雨赶集。

坐在牛车上,小青云渐行渐远,小青雨依依惜别。

回想这一幕,王青云还有点感动。

到集上的时候,大家没有多累,小青云更是轻松。

因为这次和以往不同,这次小青云是全程坐着牛车过来的。

其他人也是比较轻松的。

毕竟身上一点东西都没带,而且累了还能蹭一下牛车。

所以即便王家带了不少东西,行驶速度也比其他村民要快上一点。

不过上河村离着上阳镇有着一段距离,所以总有人比王家更早。

好的位置都被占据的差不多了。

王家只好在餐饮范围那,找了一块树荫,开始摆摊。

福田第一时间被放了出来,早晨虽然不热,但是拉着那么多东西,走了这么远的路,福田也有点累坏了。

王爷爷没有第一时间喂水,等到福田歇息一会,气息平稳下来,王爷爷才拿出水瓢给福田喂水,还加了一点随身携带的青盐。

虽然没喂过牛,但是王爷爷时刻都在为喂牛做准备,每次看到别人家的牛都要问几句,会有什么病?怎么防治?怎么喂牛会更壮等等。

这些日子里王爷爷也是指导着王青云怎么养牛。

不过前世父亲干部,牛羊猪鸡基本都遇到过,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总的来说,牛比羊要难养,猪可能是最好养的,只要没有夭折,猪还是比较好养的。

不过这个世界猪喂得不多,吃的也不多,平时连白面都不舍得吃,更不用说肉食了。

很多家庭更是过年才能割一块开开荤的。

所以,自古受苦的都是百姓。

王家的情况确实要稍微好一点。

大家一起动手,马上就将东西都归置好了,不过现在刚刚上午,大家又都没有吃早饭的习惯,所以一般中午才会有消费人群。

趁着这个空隙,王父王爷爷看摊子,王母几个女人带着小青云到集上赶集了。

毕竟村里可没有集上这么热闹。

王家也不是每次都有机会赶集的。

王家几个妇女都是普通模样,耐看但不算特别漂亮,所以也没有引起特别的关注。

王青云发现了一个特点,王母等人总是在色彩比较鲜艳的摊位前停留。

这个集上本就农副产品较多,其他的产品基本没有,女人的东西更少。

所以,遇到了,王母等人总是愿意停下来好好看看。

其中有一个比较有名的刘婆手绢,还有一个老婆婆卖的头绳,一个摊位是一个货郎卖的针线。

王母几人都是停留挑挑拣拣,犹豫半天也就大伯娘买了一些针线。

王母和王三婶都没有买什么东西。

王母是考虑王青云要上学了,所以不能乱花钱。

而王三婶则是也想送自家孩子上学,以前没这个想法,现在却不得不如此,所以也要攒钱。

农家的支出不是量入为出,而是量入不出。

夏天的集人很多,东西也很丰富,所以王青云还看到了西红柿,眼睛都有点绿了。

不过一问价钱,确实是自己买不起的,不卖只换,一斤5个左右换3斤麦子,或者两斤大米。

种子的话一小把一两银子。

王青云没见过西红柿种子,前世扶贫的时候都是看到的西红柿苗,所以王青云也不敢确定种子是不是真的。

不过这一点种子就是市集上唯一的种子,据说是他家孩子从海外带回来的,所以比较珍贵。

王青云买不起,只好先给老汉预定了一些种子,只有等到王青云有了自己的私房钱以后,一定要立刻拿下。

至于老汉有没有当真就不知道了,毕竟王青云只是一个小孩子。

逛了一圈,回来之后,王母等人就在为中午做准备,而王父则是带着王青云到镇里买笔墨纸砚这些东西。

上辈子上学光背课本了,三百千还真是没有背过,四书五经更不用说。

前世一直想着将这些国学经典好好读读,但是一直忙着工作,也没有机会。

但是,有一点王青云想不明白,这个世界秦朝扶苏继位,国朝两百年余,然后大魏立国百年。

没想到也有三百千,据王青云前世的接触,别的不说百家姓不是宋朝的吗?

为什么大魏也有三百千,莫非又是哪个穿越者的大作。

上阳镇只有一间书铺,平时也接一些代写,代读的活计。

这家书铺是由镇里的一个童生开办的,生意不能说好,只能说勉强糊口。

因为上阳镇本就没有多少读书人,而且镇上的读书人也很少在这买书,都是在清河县买的。

只有少量蒙童会在书铺买书。

书铺名字叫作知新书铺。

掌柜姓陈,是一名三十多岁的青年人,比王父稍大。

王父和王青云到的时候,书铺掌柜就坐在门口的桌子后边,喝茶看书,看的是一本尚书。

想来也是没有放弃科举。

“二位请进,要什么书?本店的书可售,可租,你是要给小公子蒙学吧”

“确实,有劳掌柜,取一套蒙学读物”王父别扭的说出了一句话,实在是受不了这种文绉绉的氛围。

“好说,三百千嘛,我这有印刷本和手抄本,小公子要哪一种?”

“有什么区别吗?”王青云接话道。

“印刷本贵,一两二钱银子,手抄本便宜,一两银子,本店保证内容绝对一样,如果不一样,包退包换”

“爹,要手抄本就行”王青云没想到启蒙读物竟然都这么贵。

本来王青云是想用一下王大伯的书籍的毕竟王大伯上了蒙学,但是一打听才知道,王大伯当时没买书,都是夫子教一句,王大伯就抄一句,也没有装订,如今早不知道扔那了。

笔墨纸砚但是有,不过这一套挺贵的,王父也不好意思借用,还不如买新的划算。

“掌柜的,再来一套笔墨纸砚,一共多少钱”王青云继续说道。

“这蒙学用不着太好的,一般的就行,给你拿只羊毫笔吧,墨重,耐用,圆润,正适合新手,这砚台二手的要不要,我便宜点给你,够你用个几年了,至于墨和纸我这里只有一款没得选”

“什么砚台?我能看看吗?”

“这是我一位同窗用过的砚台,家里遇到了急事,想借我手给卖了,比较急,

不过砚台是好砚,我可以便宜点出给你,笔墨砚加100张书写纸算你2两银子,我也不多要你钱,你这主要是砚台值钱,一两银子,别的一两银子”

说着陈掌柜从桌案后边的博古架上端出来一方砚,古朴,低调,还能看到砚池里干涸的墨迹,砚首还刻着几棵栩栩如生的墨竹,虽然不是什么名砚,但是王青云确实第一眼就十分喜欢。

“我要了,一共多少钱?”

“痛快,一共三两银子,我再送你十张纸,祝你学业有成,金榜题名”看得出老板是很高兴的。

王父也不是一个爱讲价的人,更何况还是和一个读书人,买都买了,索性直接拿下。

这样王家就快要破产了,一共就剩下二两多银子。

王父一时也有些失落。

想到读书费钱,没想到读书这么费钱。

来一趟3两银子,这谁受得了?

索性也不是天天买书,这可能是王父最后的安慰了吧。

让王青云没想到的是三百千不是三本书,是一本书,也不厚,但是王青云翻了翻,确实不少内容,句意通顺,章节明晰。

又往后翻了翻,果然没有前世的信息,整本书已经大相径庭了。

看来真的是某个穿越者的大作吧。

只是可惜,一个备注都没有,完全没有前世古文书籍的释义,只有干干净净的内容。

临出门时,王青云还问了一下四书五经的价钱,这个就贵了,不同的注解版本价钱不一。

不过最便宜的也要二两银子。

这读书果然不是一般人能读的。

果然,古人诚不欺我,只有手自笔录,继日以还了。

看来,买是买不起了,只能租书慢慢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