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 > 第741章 议对清军,进攻锦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41章 议对清军,进攻锦州

对于如何防备乳峰山上的清军,厅内各镇总兵的心中也没有什么良策,但在杨国柱的心里,却不由得想起永昌伯刘博源临行前说的话。

刘博源曾言,就算我军攻占了黄土岭,但依旧是占据不到多大的优势。明军要想安然无恙的渡过小凌河,那就必须消灭乳峰山上的清军。

若是不消灭乳峰山上的清军,那清军势必会趁着明军渡过小凌河之时,发起突然袭击。

到得那时,明军绝对会伤亡惨重。

因此,刘博源想出了一个良策。

一旦明军在短时间内就攻占了黄土岭,那便可尽快的联络于他。

届时,刘博源将会改变此次的作战计划,率领大军从北面渡过小凌河,迂回到乳峰山的北面,对乳峰山上的清军进行包抄。

而清军在知晓自己被明军包抄之后,绝对会向着西面逃去。

如此,明军就可安然无恙的渡过小凌河了。

于是,在有了刘博源提前想好的良策后,杨国柱当即站了出来,对着洪承畴抱拳道:“回禀督臣,下官倒是有一良策!”

“哦?不知杨总兵有何良策,还请速速讲来!”洪承畴急问道。

厅内的各镇总兵也是好奇的看着杨国柱,凝神静听。

“督臣,其实在永昌伯临行前,就已经预料到了如今的结果。并且,永昌伯还为此出了一个良策,一旦我军攻占......”

杨国柱丝毫没有冒功,将刘博源想出的良策详细的道了出来。

洪承畴闻言后,当即大喜道:“好!此良策甚好啊!”

“有永昌伯领军迂回到乳峰山北面,包抄乳峰山上的清军,看清军还如何应对!”

各镇总兵听后,也是大赞道:“不错!有永昌伯在北面威胁乳峰山,看清军还如何阻挡我军渡过小凌河!”

“确实不错!永昌伯的这个良策,实在是太好了!”

“哈哈哈!此良策甚好啊!永昌伯简直是料事如神啊!”

“......”

热闹的大厅内,满是对刘博源的称赞。

“好了,诸位!”

洪承畴双手在空中按了按,制止了众人的议论。

“既然现在已经有了永昌伯的良策,那我们就立即联络永昌伯,让其从北面迂回过来,包抄乳峰山上的清军!”

“对!当立马联络永昌伯,切不可浪费时间!”厅内众人连声应道。

很快,洪承畴当场书信一封,由水师船只跨海送到小凌河对面。

......

崇祯十四年七月十六日,锦州。

锦州别称锦绣之城,又称广宁左屯卫,其位于辽东西南部,小凌河北岸。

明洪武二十四年,指挥使曹凤对锦州城进行扩建,时周长五里。

又成化十二年,都指挥使王锴再次进行扩建,周长达六里,修建角落四座。

明弘治十七年,锦州参将胡忠再次进行扩建,周长达八里之多,且还挖有护城河,城墙增高至三丈,四座城门处都设有瓮城。

因此,锦州城的防御能力还是不错的。

但在历经了明清双方的多次交战后,锦州城的城墙已经是伤痕累累,屡屡遭到清军的炮击,城墙上满是硝烟的痕迹。

而且,此刻的锦州城外四面方向,都正在遭受着清军的炮轰。

在一阵阵轰隆隆的炮击声中,城墙上的城砖被打的四分五裂,碎石横飞。

偶尔间,还能听到城砖倒塌的声音。

在城外清军的猛烈炮轰之下,城头上的明军只得紧缩在城垛后面,不敢露出丝毫。

不过,也有一些惊慌失措的明军,在城头上惊恐的叫喊,并四处逃窜着。

对于这些四处逃窜的明军,很快便命丧在了炮击之下。

至于城头之上的明军火炮,也是在做着拼命的反击。

但这些反击的力量,根本就不是清军的对手。

锦州城内的所有火炮,原本有红衣大炮十门,神威大将军炮十五门,各种佛朗机炮与虎蹲炮上百门。

可在与清军长达半年之久的炮战中,已经损失了大半,如今只剩下红衣大炮三门,身为大将军炮五门,各种佛朗机炮与虎蹲炮不到三十门。

就这些火炮的力量,如何是清军重炮的对手。

面对清军一轮接着一轮的炮击,城头上的明军再也抵挡不住,全都惊慌失措的跑下了城头,躲在了城墙后面。

任凭上官如何的催促,明军将士们仍是不敢登上城头。

这个时候登上城头,岂不是自找死路。

不知过了多久时间,城外的炮击声终于停息了下来,躲在城墙后的明军将士们这才长松了一口气。

可是,还未等明军将士们这口气缓息多久,城外又是一阵号角声响起,清军再次攻城了。

“快!都上城头!清军发起进攻了!”

“动作都快一点!将守城器械搬上去!”

“把大锅架起来,立马熬煮金汁!”

“城内壮丁全部召集起来,准备协助守城!”

“......”

清军的攻城,使得守城的明军手忙脚乱,上官们催促着麾下士卒登上城头,并把各种守城器械搬上城头。

城外。

密密麻麻的清军人海中,数十辆盾车打在前头,铺天盖地的呐喊声也在盾车后响起。

在盾车的掩护之下,清军慢慢的向着锦州城头逼近。

每一辆盾车的后面,都跟随有大量的清军弓箭手。

清军弓箭手的后面,则是一大波推着小车的清军。

小车之上满载着土筐土袋,用来填平壕沟与护城河。

在小车的后面,则是列阵严密的清军步兵,观其数量,竟不下于五千人。

城头上的明军将士们在看到清军的进攻阵势后,都不由得面色大变,甚至还有一些士卒脸露惨白之色。

今日这清军进攻的阵势,实在是比以往都要大了很多。

“该死!这些清军是疯了吗!为何今日如此大举进攻!”

北城门的城楼之上,正站着一群披甲戴胄的将领,为首之人是一位年约五旬的中年男子。

此人正是大明太子太傅、督军府左都督、锦州总兵——祖大寿。

作为辽东话事人的祖大寿,其满门皆是在辽东关宁军为官,其兄弟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泽远、祖泽润、祖泽法、祖可法等人,皆是游击将军以上官衔,可谓是势力庞大。

就算是新起的吴家,也是不及祖家的一半势力。

不过,在经过大凌河之战后,祖家中不少子弟都投降清国,祖家的势力也因此大大减弱了。

但就算祖家的势力再如何的减弱,仍是撼动不了祖家在辽东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