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日月山河无恙 > 第123章 登莱水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提亲的事算是谈妥了,就差看个好日子上门明媒正娶了。

私事谈妥了,张梵对宋芊若说道:“芊若,你把托娅她们带出去逛逛吧,我有事和黄副总兵有要事谈谈。”

宋芊若听到张梵的话语,知道他们有要事要谈,带着所有无关的人都出去了。

看到闲杂人等都走了,张梵这才对黄龙说道:“黄副总兵,现在登莱水师的总兵是谁?”

“张大可张总兵。”

黄龙脱口而出。

“张大可?”

张梵试着问了问,对于张大可,他不熟悉。

黄龙点点头后说道:“正是张大可。”

“现在的登莱水师国模如何?”

张梵继续问道,他要清楚的知道,登莱水师现在具体实力。

“唉,登莱水师从万历帝中期开始,就开始裁军,尤其我大明水师,更是一裁再裁,到了崇祯年,我登莱水师现在4000人不到,虽然朝廷在努力恢复水师战力,但是现在能用的战船着实不多。”

说到登莱水师,黄龙也是苦笑。

“那现在有多少战船?”

张梵紧张的问道,他从黄龙的表情就看出来了。

历史上,黄龙在孔有德他们从登莱逃往后金时,带领登莱水师在半路拦截,但是被孔有德他们直接击败,可见战斗力有多弱了。

“登莱水师现在有一号福船一艘,这是作为旗舰的,一般不出海,大部分时间都在码头里停靠。”

“二号福船虽然有两艘,但是有一艘上次驱赶扶桑海盗时受损了,现在还在船坞里停着,另一艘也在水师大营。”

黄龙刚说完,张梵就问道:“这个什么一号福船二号福船是什么意思,怎么区分?”

黄龙笑了笑说道:“正所谓的一号福船二号福船,其实都是福船,只不过大小区分而已。”

黄龙顿了顿又说道:“这个一号福船,其实就是两百年前,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的宝船演变过来的,当然现在的福船,体积和规模都不能和三宝太监那时的宝船相比了。”

“现在的一号福船按朝廷归置,用两千料,船身长15丈,宽四丈,首昂尾翘,树两桅,三层船舱,船首配贡炮一门,千金弗朗机六门,碗口铳三门,迅雷炮二十门,喷筒六十具,鲁密铳十支,其余火箭,弩机数百。”

“乘员64人,水手19人,兵士55人,共编五队,一队操舰首贡炮及佛朗机炮,二队操鸟铳应敌,三队四队为铁饼军,负责近身作战,第五队为火弩手,专射火箭。”

听黄龙说完,张梵又问道:“那二号福船呢?”

“二号略小于一号福船,武器,人员配制也有减少,不过现在大明水师的主力战舰大部分都是二号福船,然后还有七艘海沧船,二十三艘苍山船,还有三艘蜈蚣船,以及一百多艘小型纵火船。”

黄龙如实说完后,就坐那里等张梵问话了。

“就……没啦?”

张梵略感吃惊。

黄龙接着说道:“这还是万历之前的规模,现在可能一半都达不到。”

作为大明四大水师之一的登莱水师,就这点家底?

黄龙下意识的说道:“没啦,现在的登莱水师就这点家底,别说出来作战,就是防范近海的海盗都略显吃力,现在大明最强的水师,就是福建的郑芝龙了!”

“郑芝龙?”

张梵听到这个名字,不由念叨着。

郑芝龙这个名字在后世,简直太出名了,当然,他的出名是因为他儿子,国姓爷郑成功。

“郑芝龙现在是什么规模?”

张梵询问道。

“郑芝龙现在大概有大小战船二百余艘,其余商船四五百艘,军兵上万,朝廷历次围剿都未果,反被郑芝龙击败,最后朝廷没办法,崇祯元年时诏安,现在郑芝龙已经是福建海防游击,坐镇闽海守备沿海防线,防止海盗与荷兰人。”

“去年时,郑芝龙在还上和另一伙以刘香为首的大海盗打了一仗,最后刘香被击败,逃遁了,上个月,刘香又卷土重来,双方均有损失,刘香再次南逃,听说这个刘香与东番上的荷兰人走的很近,看来还会有大动作。”

“刘香?荷兰人?料罗湾海战?我靠,郑芝龙这是要起飞了啊!”

张梵对大明海战不熟,但是这个料罗湾海战还是知道一点的,不过他不知道具体年份和月份。

听到黄龙这样子说,顿时反应过来。

料罗湾海战虽然最后是大明胜利了,其实也可以说是郑芝龙的胜利,也是这一役,郑芝龙彻底控制了整个东亚水域的海域。

也正是这之后,郑芝龙集团开始了疯狂的敛财,所有经过东亚海域的船只都必须给郑芝龙集团交保护费,每年五千了。

交了保护费,给你一面旗帜,你挂在穿上,在东亚海域,绝对安全,就算有不开眼的海盗劫了你的商船,郑芝龙也会全额赔偿给你的。

当然,敢在东亚海域劫挂有郑家旗帜的商船,都进大海喂鱼去了。

当然,这时十年后的郑氏集团才有的势力,现在的郑芝龙已经被大海盗刘香,以及东番的荷兰人搞得焦头烂额了。

这个东番就是后世的台湾。

大明对台湾称呼很多,有称大园的,有称琉求的,也有称东番的。

要在郑芝龙集团起飞前,先起飞才行。

不过看到现在的登莱水师的规模,张梵简直欲哭无泪。

破船两三支,军兵七八个。

怎么和郑芝龙比,人家一个胳膊,都比登莱水师的两只大腿粗。

“黄总兵,我们登莱水师有自己的造船厂吗?”

张梵试着问道,不过他不报希望。

黄龙小心的说道:“有倒是有,不过已经十几年没有造过船了,现在也只能对现有的船只修修补补,要造船,我们没那个钱造船。”

张梵听完是缺钱,心里倒不担心了,钱,自己还有点,几十万两还挤的出来。

“如果只是缺银子,那倒不用担心,我这里还拿的出来,几十万两还是有的。”

黄龙为难的说道:“现在不银子的问题,能造船的人,也走的差不多了,现在的登莱水师,连一艘蜈蚣船都造不了。”

张梵叹着气,光听黄总兵这样说,自己感受不到,必须自己亲自去一趟登莱水师看看,到底拉胯道什么地步。

“算了,在这里说再多也没用,我亲自去一趟登莱水师才行,等李岩大哥回来了,顺便接管登莱五地。”

黄龙点点头。

“确实,去亲自看一看,才是最真切的。”

但是即便要去,现在暂时还不行,毕懋康不是说这两天就要到宁海卫来了吗。

自己暂时不能走。

“对了,黄总兵,大明的造船厂,以哪里的最出名。

张梵问道。

黄龙想了想说道:“明朝初期时,以清江督造船厂最有名,三宝太监所使用的船,就是清江督造船厂督造的船只。”

“然后就是龙江船厂,现在大明的战船商船都是这里督造的,听说这里还能造西夷人的战船,不过只是传言,是不是真的,没人知道。”

“然后就是长江口的太仓设立的刘家口造船厂,这里都是建造远洋船只的,载货量相当客观。”

张梵听完后,发现这造船厂都在南方。

现在南方可不是自己的地盘,而且这些造船厂都是朝廷的,自己要弄到手几乎不可能,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建个造船厂。

至于造船的人才,只有花重金去造船厂里去挖了,但是这些都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

“大明现在就这几个造船厂吗,还有能造船的地方吗?”

张梵不甘心的问道。

黄龙想了想说道:“这个郑芝龙酒有自己的造船厂,而且他们也能督造西夷战船,速度可比大明战船更快速灵活。”

“郑芝龙吗,找机会去福建会会他,看能不能在他那里买些战船。”

张梵听完念叨着。

见对水师的前途暂时毫无办法,张梵也没有办法,先放一边再说吧。

“舅父,现在公事谈完了,剩下的就是私事了,要不要参观一下我的宁海卫?”

张梵对黄龙发出邀请。

黄龙也很想看看这牟平城以及这个宁海卫,于是点点头,在张梵的陪同下出门了。

第二天,沈炼上门找到张梵,对他说,他帮张梵收养了一批战争孤儿,一番选拔后,他决定帮张梵将这些孤儿训练成优秀的锦衣卫成员。

将来替张梵出去执行情报刺探,暗杀,绑架等张梵不方便出面的事。

张梵虽然不愿意,但是随着沈炼去看了这些战争孤儿后,他还是同意了沈炼的提议。

这些战争孤儿已经一无所有,要不是遇到沈炼他们,也许早就死了。

现在跟着沈炼他们,也是一条活下去的出路,而且这些孩子,已经杀过人,见过血。

围了活下去,他们甚至杀害过自己曾经的小伙伴,也许只是为了了一个野菜团子。

正常人的生活已经不适合他们,这也是沈炼选中他们的原因。

“沈大哥,我先给你们拨五万两银子过来,其余事就麻烦你们了,秘密基地你帮我选址,其余物资后续都会送过来的。”

沈炼点点头说道:“放心吧,我会安排好的,对了,上次你让我们帮忙联系的,以前朝廷裁撤的锦衣卫,我已经联系了几十人身手好的,过段时间就过来,暂时还是待在我镖局里,这样好掩人耳目。”

张梵满意的对沈炼说道:“沈大哥,我都不知道怎么谢谢你们了,他们的饷银由我来支付。”

沈炼看白痴一样的看着张梵说道:“当然你来支付了,难道我来给啊,还有,那个房租能再便宜点吗,我们镖局现在开销有点大,先个月的房租还没攒够呢。”

说完两人都哈哈大笑,然后找地方喝酒去了。

两天后,毕懋康在一个下人的陪同下,满身灰尘的来到了宁海卫。

很快巡逻的骑哨发现了他们,在得知是毕懋康时,一个骑哨飞快的跑回去禀报。

张梵,孙元化,黄龙等都出城迎接,这倒出乎毕懋康的意料。

朝廷邸报他也看到了,这个张梵现在可是勇武伯,已经是王公贵胄,与国同休的贵胄,居然出门来迎接自己这个糟老头子。

这个毕懋康可是最高官居右侍郎,可是正三品朝廷命官,先后在兵部和户部任职。

不过在这次四处游历时,已经向崇祯辞官。

毕懋康在天启年是为南京兵部右侍郎,但是被阉党弹劾,被削官还乡,崇祯元年是被崇祯重新启用,并献上自己的着作《兵器图说》崇祯念其功劳,从行升任毕懋康为户部右侍郎,并且在军器所负责督造军器。

看到毕懋康来了,张梵更是以鞠躬大礼相迎,可把62岁的毕懋康吓坏了。

忙去扶张梵,却被一旁的孙元化拦住了。

“东郊先生,你当得起这一礼,当得起这一礼。”

这倒把毕懋康搞的有点不知所措了。

等到张梵行完礼,毕懋康赶快扶起张梵说道:“勇武伯这样,搞的老夫可有点不知所措啊。”

张梵笑呵呵的说道:“东郊先生,你可让我等的好苦啊,快请进城,酒菜已命人备好,就等先生前来了,快请。”

张梵邀请众人一起回城,在城里最豪华的楼外楼摆了酒宴,给毕懋康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