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帅的反应也快,水性也好,立即就将身体向下一沉,准备从下面逃过几个人的围攻。
同时,主帅又伸手向腰间摸去,准备抽出佩剑。
却是慢了一步。
一个水鬼已经贴近了他,一把抓住主帅的右臂,拦住了他抽剑的动作。
主帅又惊又怒,立即抬起右腿,一脚踢在了这个水鬼的小腹上,将他踢开。
可就在这个时候,主帅忽然感觉到背后一凉,接着就是一痛。
不好,主帅心里明白,又一个水鬼靠近了他,从背后给了他一刀。
主帅怒极,一把抽出佩剑,倒转剑把,向身后刺去。
这一下,似乎刺中了。
但是,前面几个水鬼也靠近了,匕首飞舞之下,主帅很快就是失去了知觉。
这一场大战,大鹰国军队全军覆没,没有一个人逃出去。
这就是海战。
一旦战败,失去了战船,想在大海中逃生,几乎是不可能的。
萧逸再次收获极丰。
虽然有不少的枪支弹药浸水了,但只要晒干,并不影响使用。
现在,萧逸的手中,已经有了差不多五万支火枪,以及上百万的子弹,绝对可以装备一支五万人的火枪队了。
而蒸汽轮船呢,萧逸也有近七十艘。
另外二十多艘,毁在了这一战中。
萧逸的手下没有机械师,无法修复破损的蒸汽轮船,只能是弃之不用。
于是,萧逸派人去燕国传令,调拨三万人过来。
同时,萧逸又从南燕岛中选出一万精锐,凑足了五万人,正式成立燕国的火枪军。
火枪,有了。
子弹,有了。
小炮,有了。
蒸汽轮船,有了。
火枪军,有了。
但是,萧逸有一个致命的硬伤,那就是燕国无法生产热兵器。
这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了。
从俘虏的口中,萧逸得知了一个消息,在南洲的阿三国,大鹰国有一个兵工厂,专门制造枪支弹药,甚至于还生产蒸汽轮船。
这个消息,犹如黑夜中的启明星一样,为萧逸照亮了方向。
只要能将阿三国的这个兵工厂搬到南燕岛,萧逸就有了绝对的实力,跟大鹰国抗衡。
于是,在董小宛的建议下,萧逸决定兵分两路。
第一路,不是打仗的,而是从燕国迁徙人口来南燕岛。
南燕岛只有一百多万人,着实是太少了。
所以,萧逸准备从燕国迁徙过来大量的人口,充实南燕岛。
其实就是储备兵源。
毕竟,南燕岛与燕国之间,隔着萧天行的大夏国,往来太不方便了。
另外,根据四洲海图,从南燕岛往东,一千公里多一点,还有一个岛屿,比南燕岛还大一点,叫做台岛。
根据俘虏的交代,台岛也已经是大鹰国的殖民地了,大鹰国的人正在疯狂地掠夺岛上的资源,源源不绝地运往大鹰国。
所以,拿下台岛,也是萧逸的下一步目标。
巧的是,就在萧逸等待着三万兵马从燕国来到的时候,十几艘蒸汽轮船从台岛而来,准备去大鹰国。
船上,没多少士兵,因为这些船是运输资源的。
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资源不是石油,因为还没有出现炼油的技术。
所以,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资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煤矿,一个是铁矿。
当然了,也有别的资源,却不如这两样主导。
这些蒸汽轮船运送的煤和铁,萧逸自然是毫不客气地笑纳了。
无他,下一步,萧逸制造枪支弹药,铁定少不了这些东西。
再次,萧逸从俘虏的口中得知,台岛上也是两千大鹰国士兵。
大鹰国的情况,萧逸已经从这么多俘虏的口中了解了很多。
大鹰国的人口不多,也不少,足足一千万。
一千万的人口,就算是按照二十比一的比例养兵,大鹰国也才只有五十万军队。
可实际上,热兵器之后,军队的比例就不是二十比一。
所以,大鹰国的实际军队数量,总共也不过三十万人。
而在大夏国,大鹰国就已经损失了三万多人,占大鹰国总兵力的十分之一还多。
要知道,大鹰国已经开始向全世界殖民了,三十万兵力留守本土的,不过只有六万人。
也就是说,大鹰国撒出二十四万兵力在海外进行殖民。
萧逸有心来个突然袭击,一举将大鹰国的本土拿下。
但是,这么一来会引起大鹰国的彻底还击。
二十几万大鹰国军队来袭,以大夏国的实力,乃至以燕国的实力,极难抗住。
到时候,东洲铁定会是血流成河,不知会枉死多少人。
萧逸的整体作战计划,暂时不动大鹰国的本土,先将大鹰国的海外军队尽可能地消耗,同时强大自身,最后再动大鹰国的本土。
所以,在南燕岛建造一个兵工厂的事情,就是迫在眉睫了。
尤其是子弹,是萧逸目前最紧缺的。
一旦这个资源解决了,萧逸就可以展开全员大练兵。
甚至于,在萧逸的指导下,那些武器专家或许能够改进枪支,提前研发出可以连发的枪支也不一定。
于是,萧逸下令,先将台岛拿下,同时,也等着燕军的后援来到。
有了南燕岛的经验,萧逸将台岛拿下,就是轻车熟路了,只付出了几个人的伤亡。
在台岛,萧逸再拿到五千步枪和几万发子弹。
更让萧逸得瑟的是,台岛的资源比南燕岛要多许多。
台岛的人口,也有足足两百多万,是南燕岛的两倍。
跟南燕岛一样,台岛的人也是从东洲大陆南下的,但历史比南燕岛差了一点,只有八百多年。
在台岛上,竟然有一个台王,是东洲历史上一个朝代的皇子延续下来的血脉。
当然了,有皇和王的地方,就有世家门阀,也有恶霸豪强。
萧逸拿下台岛之后,立即推行仁政,将台岛的所有世家门阀和恶霸豪强全部剪除。
台岛的王族,但凡是劣迹斑斑的,也全都被萧逸给砍了。
这么一来,就等于是萧逸在大夏国南部,有了两个军事基地。
一旦日后萧昕即位,燕国与大夏国发动战争,萧逸就可以南北夹击大夏国了。
当然了,这一场战争,萧逸的想法是,能免则免,最好是和平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