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修真大佬在星际时代 > 第1144章 量子通讯卫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回到西方军区执政官办公室的李乾随手查看了一下天琴星系的报告发现其中一份标记为普通的报告中提到舰队检测到东方帝国释放的一颗围绕天琴炼狱星轨道中旋转的卫星,舰队并未检测到该卫星有任何的信号发出与接收,初步判断卫星应该为某种测试性质的量子通讯卫星。

为何李乾的星舰编队会把这一事件作为普通事件汇报呢?

这就要从量子通信卫星?说起了。

量子通信的基础理论是量子纠缠,两个相互纠缠的量子其中一个发生旋转时处于【纠缠态】的另一个量子会发生相反方向的旋转,零延迟,无视相隔距离。

如果把量子看成硬币,处于【纠缠态】的两枚硬币如果其中一个是正面朝上,那么另一个就是反面朝上。

假设一个硬币在火星上不断抛出【正正反反】的连续信号,另一枚在土星的硬币则会同时接受到【反反正正】的信号,这似乎很容易就能够生成类似AScII一样的二进制码,信息也就能由此得到传递。

可是如果每次抛硬币是出现正面反面都是完全独立的随机事件,那么就很有可能出现你打算抛出【正正反反】的信号,结果实际出现的却是【正反正反】,另一边接收到的则是【反正反正】,完全是乱码根本无法解析。

这就是最初制约量子通讯的基本难题。

当然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超距离的瞬时通讯暂时无法做到,可是完全随机无法破译的安全通讯却在这个基础上实现。

当然这不是现在需要探讨的问题就略过不说了……

距今约三百年前人类科技终于是把量子纠缠中的随机旋转变为可控形态,也就是说每次抛硬币出现的结果变成可操控的,能够超距离瞬时通讯的量子通信技术真正实现,这也成为人类星际通讯的基础技术。

这时仅仅解决了超距通讯的问题,对于常规意义上的多人互通问题还没有解决。

比如A和b之间的设备实现了量子纠缠,通过相同的编码和解码程序再加上计算速度非常快的芯片,A与b之间实现了超距通讯。

可是这个时候来了个c,他的设备与A和b之间没有实现量子纠缠,那么c和A或者b之间任何一个都无法实现通讯,超距情况下A和b的设备也无法与c的设备之间生成【纠缠态】的量子。

此时量子通讯卫星和量子通讯服务器登场了。

就如同古时候电波通讯的组成一样,量子通信卫星和服务器相互配合形成一条通路,通过服务器的转发与另外一条通路对接形成略有延迟的完整通讯链路。

像东方帝国这样拥有单独加密服务器的于外界通讯过程中还多了密钥解码的过程,延迟也要稍微高一些,不过都在能够接受的范围。

就比如当初东方帝国的直播,帝国外观看实际上要比帝国内观看延迟了1.5秒,这个延迟很难被观众察觉。

这里要多说一句,个人终端通过电波信号于卫星进行连接,卫星将根据电波信号所携带的信息生成于终端设备【纠缠态】的量子,至此终端才能正式进入量子通信的链路。

一旦终端进入链路,量子通信是没有办法被外界物理手段干扰的,至少目前人类已知可以生存的环境中(包括借用设备生存的环境)还没发现能够干扰量子纠缠的存在。

鸿蒙殿的信号干扰实际上是通过终端串号直接中断了终端设备与卫星之间的量子纠缠实现的。

量子通信服务器可以通过增加机组的方式近乎无限扩容,但是量子通信卫星的通信容量是有限的。

当量子通信卫星容量满了之后,就需要新的卫星扩容通路。

扩容通路涉及到于服务器的匹配,要让服务器内生成和卫星成【纠缠态】的量子才行,这个过程自然是少不了最后验证测试的。

所以东方帝国弄一颗量子通信卫星在天琴星系做测试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正常的点在于测试地点在天琴炼狱星的轨道上。

这就像一个间谍在别国的马路上看到一对情侣接吻这种事情肯定是不会上报给上级单位的,多正常啊,自己国家的情侣不也这么做嘛。

可是这个间谍如果看到一对情侣非常恩爱的互喂粑粑恐怕就会提上一嘴了,这特么真的平时看不到呀!

可是呢,这也不是什么能够危害国家安危的大事,标记普通就不难理解了吧。

李乾随意看了一眼报告就略了过去,只是在报告滑动的那一瞬间他突然有一种错过了什么重要事情的感觉。这个念头转瞬即逝,等到他想仔细抓住的时候已经完全找不到头绪了。

恰好此时参谋部对伊甸帝国的第一步有了明确的规划,李乾把这么一丝莫名其妙的思绪压了下去专心听参谋部的汇报……

*****

7天后,彼得和李乾如约来到了m星系的帝星。

这一次他们是通过星门直接传送到帝星附近的星门,外界根本不知道他们此次的行动,东方帝国也是全程保密没有进行任何的宣传。

唯一能够察觉出异常的地方可能就是帝都警备力量全部走上了街头,从荷枪实弹的警备巡逻队身上生活在帝都的民众觉察出一丝丝紧张的气氛。

不过警备巡逻队并没有扰乱居民的正常生活,居民们也没能发现那一丝紧张气氛下隐藏的真相。

用于测试的地点选择在了武器研发中心的地下试验场。

试验场因为本身需要测试各种武器就安装有功率颇大的防护装置,能量供应更是直接来自于附近的核电站,所以改造成为符合超远程传送的环境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

用于支撑前期小型传送门的小型氦3聚变发电装置,负责安装星门的太空机器人和数量体积都十分庞大的星门组件均已运送堆叠在试验场。

庞大的星门即使经过改良被拆分成较小的零件它的体积也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试验场上能看得到的仅仅是四分之一的零件,更多的零件都存放在试验场边缘那堆码有三层高的压缩空间集装箱里,只有等现场的零件全部传送完了之后才会按照已经标明的顺序一一开启集装箱进行传送,因此现场还存在大量用于搬运的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