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452章 一百五十万人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智宵也不是不在乎南边的楚国、吴国和越国,只是事情存在缓急轻重而已。

目前,智氏最为侧重的当然是秦国,随后便是同在晋国的魏氏、韩氏和赵氏,再来就是怎么从周天子处获得爵位了。

“为父将返回都城,宵有何去处?”

季节已经临近夏季,很快就要迎来夏收与补种。

本来智申在一个多月前就应该去“新田”了,只是“智”地这边的客人还没有全部离开,有些客人需要智申这位智氏之主亲自招待。

现下,重量级的客人已经全部离开,韩不信要返回“新田”,智申决定与韩不信结伴同行。

在这一段时间里面,韩不信一直待在“智”城,很诡异的是什么都没有做。

韩氏当前除了瓜分卫国之外,没有其余的什么大动作。

卫国已经确认只余下“濮阳(帝丘)”这么一座都城,其余城池以及下辖的村庄全部交给魏氏、韩氏和赵氏。

智申去“新田”的目的之一便是从魏氏、韩氏、赵氏接收人口,再安排获得的卫人迁徙事宜。

估计智氏会获得二十余万的卫人,只不过年龄分布以及性别构成有点不好说,看就看魏氏、韩氏或赵氏会不会搞什么猫腻。

智宵想了一下,说道:“便一同往都城,宵再南下前往卫地,亲自接收所获。”

“三家可会欺我?”智申问道。

这个问题有点不好回答。

卫国有将近六十万人口,割舍掉除了“濮阳”之外的区域,留在卫国的人口应该有个五六万?

卫国本来的人口年龄分布和性别比例到底怎么样,其实连卫国君臣自己都搞不清楚,乃至于连全国总人口拢共有多少估计都靠瞎猜。

当前所有诸侯国都是相同的情况,全国有多少人口用瞎蒙的方式去猜。

目下能够对治下有多少人口进行掌握的势力大概只有三个,便是智氏、魏氏和赵氏。

智氏和魏氏是因为不久前进行大迁徙,过程中需要支应粮食,安置的时候又能大概点算人头,因此对家族有多少人口大概有谱。

赵氏的情况跟智氏、魏氏差不多,他们比智氏和魏氏还更早进行人口迁徙,搬迁到“晋阳”地之后进行安置,一样需要家族派人全程关注。

“再获二十余万口众,我家生人多寡?”智申不是数学不好,类似的事情之前全交给了智宵去做。

春秋时代有数学知识吗?还真有。并非像有些人了解的是在汉初由张苍、耿寿昌等对它进行过增补删订出《九章算术》,诸夏才有数学。

管夷吾(管仲)的《管子》里面就有数学知识,其中那一篇《九九歌》就流传到了现代。

当然,这个“九九歌”是不是管夷吾创作不得而知,反正春秋时期《九九歌》已经流传得很广了。

什么是《九九歌》呢?春秋时期就有“九九八十一”到“一一如一”的乘法,敢信!?

那个《九九歌》里面将加、减、乘、除全列了进去,为后来墨翟(墨子)创作《墨经》奠定了基础。

《墨经》的创作约在前490到405年期间,里面包括了光学、力学、逻辑学、几何学等各方各面的知识。

墨子在《墨经》中试图把形式逻辑用于几何研究,相似的着作在西方要到约前330到275年才被着作出来,既欧儿里得的《几何原本》。

春秋到战国,得到创作出来的着作非常多,也难怪史学家认为春秋战国时代是诸夏的文明奠基时代了。

智宵为这个时代的贡献之一便是引进阿拉伯数字(其实是印度人的成果),只不过他成了该字符的创作者。

日后,那种字符流传开,并且传播到全世界,命名就该叫诸夏数字或智宵数字了。

那种字符目前只在智氏使用,能够更加便捷地进行计算和记录,想要严谨则是使用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对了,大写数字是到明朝才开始使用,智宵又一次剽窃别人的成果了。

智申为什么不是用“生民”这个称呼?因为在春秋时代“民”就是包括准贵族在内的特殊阶层。

那么,智氏当前的人口拢共多少?

智宵其实并没有掌握精确数据,回忆了一下给出答案,说道:“连同新获之二十余万刃,总数约一百五十万人?”

智申听得整个人都愣住,良久之后欣慰地说道:“吾可面见列祖列宗矣!”

现在的智氏之主是智申,他的领导下智氏变得这么强大,哪天死了与祖宗团聚,可以尽情吹牛逼的呀!

一直以来还有从列国逃亡到智氏治下的人,只是随着各诸侯国严防堵截,迁徙到智氏治下的人口不像两年多前那么多了。

与此同时,随着智氏在秦地站稳脚跟,水利工程大肆开展,不断有秦人加入到智氏治下。

人活着就有生老病死,不断增加人口,以及每天都有人过世,增增减减之下让着实让智宵无法掌握精确数据,估测约有一百五十万总人口是比较靠谱的一个数据了。

一百五十万人口多吗?在现代的话,一百五十万人口也就一个小城市的规模;在春秋时代,一个家族治下有一百五十万的总人口会显得相当恐怖!

这么说吧?五年前秦国的总人口也就约一百八十万,作为当世第一经济强国的齐国也就两百八十多万的人口,一些小国的人口只有可怜巴巴的两三万人口。

五年过去,秦国剩下多少人口呢?根据智宵从一系列数据去判断,认为应该下降到一百五十多万左右,反正不会超过一百五十万。

同等人口之下,尤其秦国还是一个国家,怎么面对智氏显得那么无力?

用现代的真实例子来打比方会比较通俗易懂,天朝一个强省就能跟欧罗巴除了俄、法、德、意、英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单挑。

智氏领先秦国什么?因为智氏是晋国的卿位家族,仅仅是从精神层面就远远胜过陷入衰弱状态的秦国了。

晋国是一个军果主义国家,智氏爆兵最高峰的时期能够拉出十七万经过训练的部队,秦国作为一个国家却无法集结起十七万经过训练的部队。这个就是最为明显的差距之一。

从开展农耕的面积来说,秦国不但跟晋国比较,甚至连智氏都不如。

智氏还能够从晋国内部其余家族以及外部列国购买物资。

秦国被堵在西边一隅,想对外采购物资要问晋国同不同意。

现在还不是讲科技代差的时代,哪怕智氏已经进入铁器时代,秦国却是处在青铜时代,双方的装备差距其实并没有到天差地别的程度。

可是,了解上述那些情况之后,智氏作为一个家族能够压制秦国这个国家,马上就不觉得有什么好奇怪了吧?

智氏父子要回“新田”并不是说走就走。

智宵要安排西边的一应事宜,频繁召见核心族人以及家臣,根据今年的需要做出一连串的布置。

在今年,智氏对秦国的袭扰力度会加大。

之所以加强袭扰力度,原因在于秦国已经从北部抽身,与其让秦国将战火引到泾水流域,不如智氏加大侵袭力度来掌握主动权。

只是随着智宵决定加强侵袭力度,智氏还有水利工程以及函谷关工程,不免造成粮食上的紧张,宋国以及郑国的粮食输入就变得很关键了。

三天后,智氏与韩氏的队伍一同从“智”地出发,走到“稷”地的时候,智氏分出一支队伍向南拐。

分出来的队伍首领是宰予,他将带人南下,再经由周王室的地盘进入郑国,前往“新郑”跟郑国君臣确认粮食输入。

在郑国办完事情之后,宰予等人还会前往宋国,抵达“商丘”一样是为了保证宋国按照协议交割粮食。

在粮食贸易上,主动向智氏提议交易的是宋国和郑国,两国并非是为了经济上的利益,更多的是为了讨好智氏。

如果说宋国和郑国为什么要主动卖粮食给智氏的话,隐性目的是让智氏变得更强,进而使得魏氏、韩氏、赵氏对智氏更为忌惮,大概率逼迫魏氏、韩氏、赵氏加大对抗智氏的力度。

作为当世霸主国的晋国正在展现出极强的侵略性,每一个诸侯国都害怕自己会是下一个受害者,他们无法在军事实力上与晋国抗衡,最大的奢望就是盼着晋国再次内乱了。

要是晋国能够再次爆发一场大规模内战的话,无疑对当世幸存各诸侯国……,尤其是那些不强不弱的诸侯国有着极大的好处。

即便晋国没有爆发内乱,主动讨好智氏的宋国和郑国,两国明白智氏一家独强就能够最大力度牵制魏氏、韩氏和赵氏,并且智氏的扩张方向在西边,无疑在短时间内威胁不到宋国或郑国的。

至于以后?多久的以后,智氏会是宋国和郑国的威胁,谁又能够知道呢。

从出发到二十四天后,智宵时隔将近两年再次来到晋国都城“新田”之中。

进城回家的第一时间,智宵对程集进行召唤。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程集来到智宵面前,行礼道:“拜见宗子。”

智宵请程集坐下,问道:“宫城可有异常?”

发现异常,程集会第一时间禀告。

如果程集没有禀告,说明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只不过,智宵回来就召唤,还问宫城有没有异常,只能是程集忽视什么了呗?

“这……”程集开始回忆日常有没有什么异常被自己忽略,一再回忆还是想不出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

智宵提醒道:“司马寅。”

这个人是谁?他是赵氏当前的首席家臣,只不过相对董安于和姑布子卿来说,当代的赵氏首席家臣显得非常低调。

“赵氏款待代国之主与中山国之主,另有‘赵’地割舍事宜,司马寅确实常有入宫。”程集可以确认自己忽视了什么,有点忐忑地继续往下说道:“每次司马寅前来,左右皆有我家之人监视,并未发现其人与君上密谈。”

目前,代国之君与中山国之主都在“晋阳”城内,他们之所以没有马上归国,一来是赵氏极为热情地进行款待,再来便是不出意外今年智宵会与季嬴成婚的关系了。

智宵再次提醒,说道:“司马寅除却频繁入宫,平时多往来于何处?”

程集答道:“司马寅多有往来魏氏、韩氏,只是……三家联合分卫,赵氏遣派负责之人乃是司马寅,臣、臣……”

智氏因为程集担任阍卫,有便利监视宫城内的一举一动,收买寺人与宫女也挺容易得。

同时,智氏也有安插人手进入魏氏、韩氏、赵氏,问题在于没有可能接触到核心的可能性。

每一个家族里面,能够接触到家族核心人物的仆众,他们无不是好几代人为家族进行服务,祖宗八代的履历在家族内部罗列得清清楚楚。这一类的人非常难以收买,想成为这一类人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在晋国都城活跃的司马寅,他的行动轨迹很好查,接触谁都有正当的名义。

程集对赵氏没有太强的警惕心,缺少可以联想的内容。

智宵不一样,他知道的实在太多了。

面临困境的赵氏,他们不可能没有想方设法要来改变当前的窘境,必然要与外部进行勾结。

代国和中山国的首脑成了赵鞅的女婿,三方近期进入到蜜月期。

魏氏、韩氏与赵氏因为瓜分卫国的事情,比起智氏来说,他们三方虽然不是盟友却有其实。

所以,赵氏看似身处困局,只要智氏没有马上发动,实际上赵氏当前正处在进行交往的绝佳环境状态。

赵氏难得能够有这种环境,该是多么傻才不抓住机会啊?

所以,智宵置身处地地进行思考,再有心去进行监控,原本不相连的事情勾连一下,得出赵氏确实有动作,只是暂时无法确认目标或者目的是什么。

短时间内满身冒汗的程集,脸色显得不看好,精神状态也变得很紧张,问道:“臣当如何做?”

智宵反倒是笑了,盯着程集注视了有一小会,看得对方更对忐忑,才说道:“既然司马寅担负勾连重任,你不知当有何作为。”

本来就精神紧张的程集听得神情骇然。

将赵氏的首席家臣秘密抓起来?这种事情要是不成功,或是成功却消息泄露,一定是要出大事的!

程集被压力压得腰杆不断弯,看样子都快缩成一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