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240章 以势压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一次会见不是双方都能携带百人吗?

智宵除了带上一些高阶人士之外,护卫方面有九十名。

这九十名护卫肯定经过精挑细选,其中的甲士数量五十,剩下的是身形灵活的轻卒。

智氏的甲士也有分级别,例如能负重五十斤跑个三十里就算一名合格的甲士,可是有的精锐甲士却能负重五十斤跑上近百里;负重跑三十里还能有余力作战只是达到甲士的基础数值,负重跑百里左右还能作战不是更加精锐吗?

甲士从来都没有身形灵活这一点要求,他们因为负重太大的关系,倒下之后想自己爬起来都有难度。

以上指的是穿旧式甲胄的甲士。

智宵对甲胄的要求很符合诸夏的特点,也就是说并非铁罐头,里面穿上了锁子甲,再套一层皮甲,最外面则是胸甲。

站在远处的智氏护卫,甲士分成了两个纵队,携带战戈、战刀、盾牌的轻卒自成一个队列。

司马穰苴之所以愣住,原因在于智氏甲士的最外层甲胄看上去与当代所有类型都不相同。

怎么个不同法呢?他们胸前有两个光亮的护心镜,余下部位则是层层叠叠的鱼鳞甲片,有护颈、护肩、护腕、护腿以及裙甲,脚上穿的是缝上了甲片的战靴,其中最为有特色的莫过于带有面甲的缨盔。

甲胄除了护心镜没有上漆之外,其余部件都上了黑色的漆,里面的战袍颜色为晋军传统的玄色。

这么一套装备无限接近隋唐时期的明光铠,身材高大的人穿起来会显得更加英武不凡,懂行的人一看也知道箭矢攻击基本不会有什么效果。

隋唐明光铠有什么特色?它不止防箭,并且对钝器也有一定的防御效果,秘密在层层叠叠的甲片布局之上,护心镜更是其中的重点。

春秋时代的甲具类型就那么多,普通的穿甲士兵一般就是穿练甲,也就是以缣帛夹厚绵制成的布甲,非主流的则是穿木甲、竹甲、藤甲,好一些就是穿皮甲。

当然也有金属甲,也就是青铜甲,由于文明属性的关系,金属甲肯定是扎甲款式。

鱼鳞甲其实也是扎甲的大类别之一,春秋时代已经出现。

司马穰苴惊愕的是智氏的甲士装备着实太好,拿出其中的任何一套都要比齐军将校自行打造的甲胄要华丽,初步判定在防御力上也更好。

不知道智氏的甲士是不是都穿那种甲胄,只看已经有成批的甲士列装,证明智氏已经掌握了成套的工艺,有条件进行量产。

“上漆可以让恶金避免被腐蚀?”司马穰苴想到的是这一点。

很多诸侯国都懂冶铁,只是冶炼过程温度不够,再加上没有掌握优质的配方,生产出来的铁质量方面非常堪忧。

制作甲胄不需要面积太大的铁片,面积小也就代表质量减少,非优质的铁也能打造成为甲胄。

如果能够解决太容易生锈的困扰,或者维护方面成本降低到能够接受,相信有许多诸侯国会愿意大批量生产铁甲。

“太奢侈了,不愧是晋国的智氏啊!”司马穰苴满心的羡慕。

现在的生产力无比低下,并且不止单指某项资源,漆也算是奢侈品之一。

讲一句很现实的话,给一套甲胄上漆的话,价值差不多是整套青铜甲的十分之二左右,仅是这一套上漆的花费,不将人工成本算进去,大概是普通之家一个三个月的花费。

不开玩笑!

哪怕是到了西汉时期生产大幅度提升,小猪大帝在建造新的宫阙时,想要给木梁以及其它需要的位置上漆,还是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原因是耗费实在太大了。

智氏的铁甲绝不是全部上漆,仅仅是一些精锐甲士才有的待遇,并且甲士穿上甲胄不等于物品归属个人,甲胄的所属权在智宵手里,他们只是获得使用权而已。

如果甲士以购买的方式获取那种甲胄,九成九的士兵变卖家产都凑不出足够的钱财,只不过买到了一套势必能够成为传家宝。

“这么说,黑甲是智氏的绝对精锐了?”司马穰苴当然知道有穿原色铁甲的智氏士兵。

应该说,穿原色甲胄的智氏士兵数量最多,一般就是简易的胸甲,也就是不搭配护颈、护腕……等等的配套。

司马穰苴看完了甲胄,开始观察黑甲的武器装备。

目前智氏约有七十万的人口,智宵挑选出来的黑甲数量仅有两百人,等于三千五百人之中才会出现一名黑甲。

这些黑甲除了一身超豪华的甲胄之外,他们配置了一面塔盾,不使用时塔盾被背在了背上;另有一杆战戟,一柄战刀,一张强弓以及一壶装有五十支箭矢的箭囊。

武器一样是精铁打造,归属权同样属于智宵,甲士只有使用权。

两百黑甲集结起来投入战场,他们对上两千晋军能够打得有来有往。他们跟诸侯作战的话?两百黑甲抵上四千左右的诸侯之兵绝对不成问题。

以上说的是伤亡换算,不指价值。

智宵挑出两百名黑甲,自己只是留下五十名黑甲,有五十名负责保护智跞,二十名保护智申,剩下的黑甲分配给了智氏的核心族人。

因为装备足够好的关系,任谁一看就知道是绝对的精锐,非精锐也配不上那一身装备。这个道理司马穰苴很清楚。

司马穰苴在意的是智氏在甲胄研究上的进度,仅是智氏能够量产优质铁甲这一点,无疑问是将各诸侯国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听说智氏士兵手中的武器也很精良,能够轻易破开皮甲,斩断木杆也不在话下……”司马穰苴看过太多军报,各级军官一再强调吃了武器差距的亏。

那些军官推卸责任的成份比较大,哪怕没有武器上的劣势,齐军与晋军交战想赢也不容易,输的地方是全面素质上的差距。

跟黑甲所穿的甲胄一样,智宵不可能给所有智氏的士兵提供优质兵器,也就是同样为武器,质量上面也会存在差距。

例如黑甲所使用的武器,它们会是全由精铁打造,轮到提供给其余士兵则是在刃的部位才是精铁。

一样是铁,有什么区别吗?只能说其中的区别很大!

在开刃的部位之中使用更加坚硬的金属,能够增加它的锋利度,再来也是不容易出现豁口,因此使用普通铁和特种金属会呈现两种效果。

智宵看到司马穰苴目光一直停留在自家黑甲身上,没有开口去进行打扰。

只有足够简陋的东西才能看一看就进行模仿,一般看个样式也就模仿个七八成。

智氏在甲胄与兵器得到的进步,款式方面的价值肯定很大,其中最为核心的还是在冶炼以及金属配方上面。

所以,只要其他家族或诸侯国没有在冶炼以及金属配方上面取得突破,他们能够模仿的只有外形,核心上想模仿根本没法子。

智宵也不怕司马穰苴只是看一看就能研究出针对的战法,仅是这样就能针对的话,黑甲不可能永远不出现在战场,早晚都会被人洞悉怎么进行针对。

怎么去针对重步兵?齐军已经碰上了魏氏的重步兵方阵,有相关的研究早就在进行了。

魏氏很清楚会被针对,他们提前进行相关预案,比如明白敌军使用战车冲阵的威胁,搞出了小队搭起倾斜面的盾墙用在反制措施上。

其实跟晋军知道齐国在组建技击之士部队一样,洞悉到跟齐国技击之士单打独斗干不过,避免去进行单打独斗,发挥晋军协同的能力采取群殴才是正确方式。

重步兵的弱点是什么?不就是行动缓慢嘛!

齐国没有骑兵,战车不如骑兵灵活,结果就是从春秋到战国被魏氏长久压制,直至魏氏的财力不足以支撑成建制的重步兵,列国沦为差不多的水平,不再打造数量少的精锐军团,打起来用人命去堆出胜利,变成了总体战模式。

司马穰苴看够了,视线转到与智宵对视,说道:“今日智氏之强已无敌手。”

智宵皱眉说道:“智氏乃是晋国之智氏。”

现场不止智宵与司马穰苴两个人,还有魏驹、赵毋恤等人在场。

智氏无敌手了是吧?可以视作是一句挑拨之言。

司马穰苴的目的反正达到了。

晋国是一个集体,每一个卿位家族则是作为一个个体。

谁不清楚随着时间的流逝,晋国卿位家族的内斗越来越尖锐化,不可能也没有可能就此和平共处了呢?唯一的区别仅在打打和和,总有一天只会剩下一个卿位家族。

“既是已派使节前往‘临淄’出使,世孙何故率军而来?”司马穰苴问道。

是不是能够理解为司马穰苴猜测在“临淄”的君臣会怂?

以实际情况来判断,齐国近年来折损的兵力确实很惨重,他们自己出兵会耗费资源,同时还要不断支援范氏、中行氏,哪怕以齐国的富有,时间一长也支撑不住吧?

智宵沉默了一小会才说道:“若能与将军一战,宵怎会不愿?”

司马穰苴立刻动容了。

互相承认对方的实力,才会更想要进行一番较量。

换作认为对方不是自己的对手,有那种高手寂寞心性的人,但凡再性格再骄傲一丢丢,不会从虐菜中诱发出爽感,只会感觉到乏味。

司马穰苴从自己个人的意愿,再根据齐国的需要,仅有一丝丝可能击败统率六万大军的智宵,估计都愿意去进行尝试?

非常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先有晋国使节来拜访,大肆嚷嚷自己出使齐国的目标,搞得驻扎在“杏”的齐军战心丧失;后有六万晋军压上来,压得齐军上下喘不过来气。

作为一位名将,不止要在困难中找到获胜之机,更重要的其实是懂得审时度势。

换句话来说,明知道没有一丝获胜的希望还一定要打,他们也不会成为名将。

更加直白一些,以寡击众历来就是迫不得已,困境之中挣扎出一个胜利也不是名将想要的。

以多打少才是每一位将军想要的战争,哪怕打赢了无法获得个人的荣誉。

不是被逼到没有退路,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那些经典战役往往也是有一方被逼得没办法进行拼死的尝试。获得成功才可以成为经典战役,去问指挥官的话,答案一定是能够避免绝对不想打。

司马穰苴脸色不变,心里则是不断吐槽:“智宵跟孙武的风格无限接近,完全是不讲武德啊!”

孙武怎么个不讲武德法?他其实很少采取不折手段,只是在吴国对战楚国的五战五胜之中固然打出赫赫威名,以时代定论真的是属于不讲武德。

要是传统玩法,孙武打赢了一场,吴国和楚国就该商量怎么来结束战争。结果是孙武根本不给楚国投降输一半的机会,抓住战绩连续发起大战,乃至于直接攻破的楚国的都城。

因此楚国被吴国打得挺惨,可是楚人非但没有服气,相反比以前更加痛恨吴国了。

中原这边国与国交战,开战原因大多出自利益分配的矛盾,无论战争结果怎么样,没有出现举国臣民痛恨一个国家的情况。

拿齐国来说,他们一直跟晋国发生战争,为的是夺取霸权,不是源于仇恨才开战,等于恩怨在其中的比例非常小,更多的是因为利益。

司马穰苴问道:“世孙与国夏有过约战?”

智宵大概知道司马穰苴的意思了,反问道:“将军决议出兵多寡?”

这种一点不怂,甚至还有点戏谑的态度,直接让除了司马穰苴之外的齐人脸上变色。

晋军为什么要怂?他们的整体素质本来就比齐军好。

司马穰苴摇头说道:“国战非儿戏。”

这一句将智宵和国夏都骂了进去?

智宵正色说道:“此乃周公之礼。”

这个“周公之礼”不是讲男女之事,指的是《周礼》上对各诸侯国爆发矛盾,采用军事手段分高低时那些条条框框的限制。

司马穰苴可不敢质疑周旦,左右而言它:“我有硬寨,世孙可来试也。”

智宵也就是给老前辈面子,要不然有太多话能够用在吐槽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