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种为什么会是一副气势汹汹的模样?这个要从逢同回去后说起。
逢同不是陪同智宵前往“苎萝”了吗?他回到都城肯定需要汇报,再被提问一些沿途的事情。
其他人或许关注点全在智宵到“苎萝”之后怎么搜罗美人上面,听到智宵招揽了范蠡也不会有什么想法。
早就看出范蠡有大才的文种,他却是在知道范蠡接受了智宵的招揽后,很直接地当场大喊了一句谁也听不清楚的话。
约在二十一年前,文种与范蠡首次见面。当时的文种还是楚国的官员,在一个叫“宛”的地方当邑宰。
文种什么时候从楚国来到越国无可考究,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成为越国的官员,他在十六年前再次见到范蠡,两人交谈下来有各自的震惊。
当时的范蠡很不明白文种为什么要离开楚国前往越国,文种给予的答案是再有才能的人,一旦不是公族根本无法在楚国出头。
必须说文种的认知很清晰,并且说得一点都没有错。
目前除了晋国、吴国和越国之外,大多数诸侯国的权力基本被公族把持,非公族的天花板就是获得大夫爵,想要在朝堂获得什么权力则是没有可能。
而各个诸侯国那么严防死守的锅在晋国身上,原因是晋国的权柄全被卿位家族把持,第一个被吓到的国家就是郑国。
在公子乔(子产)在世时,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法,核心就是一再削弱郑国非公族的贵族权力和实力,期间还引发了“五氏叛乱”这个事件。
当时郑国非公族的贵族实力确实有点强,其中以侯氏的实力最为雄厚,子产在拿第一个非公族的贵族开刀过后,侯氏立刻做出反应,联合司氏、堵氏、子师氏和尉氏发动了叛乱。
而这五个家族中其实有两个也是公族,只不过他们在之前的内乱中失败,不甘心之下才与侯氏走到一块。
子产拿“五氏之乱”来证明自己举措的正确性,认为只是想要削弱就发动叛乱,一旦真的让他们做大,那还得了?
在后面,侯氏投靠晋国并被接受,此后郑国北部的“滑2”等地就永久归于晋国疆域的一部分。
其他诸侯国看到郑国那样,他们也会担心非公族的贵族做大,纷纷开始了自己的打压行动,以至于非公族封君的话,压根没有可能获得太大的权柄。
因此,子产推动之下的“五氏叛乱”起到的影响贯穿了春秋中期和晚期,直接导致的就是绝大多数诸侯国不敢相信外臣,结果也很难获得优秀的人才来发展并壮大国家。
与之相对比的是吴国和越国,他们一再从国外吸引人才前来效力,先后用极短的时间就得到了崛起。
文种已经向勾践大力举荐范蠡,以文种的心态就是:明明是我先来的,也差不多谈好了条件,结果范蠡特么跳槽了!?
事实是什么?范蠡已经等了文种……或者说越国十六年,一个人才有多少个十六年,不怪范蠡被智宵招揽时稍微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这个也是信息差有关,范蠡并不知道在文种的举荐之下,勾践已经对自己产生了兴趣,有极大的聘任可能性。
然而,以前是范蠡没得选,只能苦苦地等待越国任用自己,并且很像是一厢情愿地相信越国会任用自己,等于一切都还没有谱。
现在,范蠡得知文种要硬闯晋人的营寨,知道消息的第一时间就赶了过来,见到文种就是被怒气冲冲一顿骂,听清楚了露出一幅“明明是你拖拖拉拉了十六年,还能怪我咯?”的表情。
文种看懂了范蠡的表情,知道不能怪范蠡投效晋国,仰天低叹了一声,很是落寞地呢喃:“天意,这是天意啊!”
怎么说呢?
成功被文种勾起兴趣的勾践已经有心思见一见范蠡,只是时间并没有确认下来。
在勾践有意思要见范蠡之前,结果范蠡接受了智宵的招揽。
讲究先来后到的话,文种从来没有给予范蠡确切的承诺,仅是站在帮忙的立场,述说一个有可能,人家智宵见到范蠡直接招揽,等于变成了智宵早于勾践之前先下手才对。
所以,文种在恢复理智后,太清楚自己根本没有苛责范蠡的立场,乃至于要因为自己拖延了十六年而感到对不起范蠡,只是心里的遗憾太重了。
“少伯何时离越?”文种比较落寞地问道。
刚刚被骂了的范蠡丝毫没有恼怒,相反心里也是有不少的遗憾,低声说道:“两日之后。”
其实,范蠡以为自己会在越国出仕,不免会站在越国臣子的立场去进行思考,怎么让越国强大起来,该如何去对付吴国,再怎么跟楚国、晋国相处,等等之类。
曾经做了那么多的功夫,耗费了不知道多少精力,说什么也不能浪费了吧?
因此,范蠡请文种来到自己帐篷,分别坐下之后,把自己曾经的思考与谋划,捡一些重要的来跟文种详细阐述。
文种明白范蠡是因为两人的交情摆在那里才愿意分享,一连串听下来心里更为后悔,怎么就拖了十六年之久,搞到最后还是没有让范蠡留在越国出仕呢!?
怎么发展越国?搞农桑是很没有前途的事情,一切只因为当地可供耕作的土地不多,土地也显得相对贫瘠。
范蠡给了很多建议,想让越国强大需要越来越繁荣的贸易,再来就是想方设法从楚国吸血。
这个想法跟文种不谋而合,并且文种有极大的把握能从楚国一再吸血成功,原因是楚国比越国更怕那个强大的吴国,哪怕仅仅是为了让越国牵制吴国,楚国不敢直接出兵也会在物资上进行资助。
“晋国虽无远,对晋国仍旧不可不敬。”范蠡说道。
文种也是一直向勾践强调要尊重晋国,为的却是融入晋国构建的体系,完成越国的对外出口以及进口,要不然光是马匹就会对越国造成一个大问题。
越国不并产马,而当前拥有最多马匹的就是晋国,确切的来说是晋国的赵氏,很多诸侯国都需要向赵氏买马。这个也是赵氏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
范蠡等说得差不多了,看着文种很认真地说道:“吴国势必攻打越国。若是再来……,少伯私以为越国将有大难,少禽务必规劝越君进行大忍耐。”
“……”文种被说得脸色大变,见范蠡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想好应对措施,心里后悔自己为什么要拖拖拉拉,并且对先后两代越君的做事效率之低下产生非议。
“越国失去范蠡,一定是最为惋惜的事情啊!”文种这一刻简直就是肠子都悔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