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当然不希望晋国与楚国达成任何的合作,那将使吴国失去可以狐假虎威的依仗,再来会让形势朝着未知的方向演变。
智宵在阖闾的葬礼上见过伍子胥几次,只是两人从未有过语言上的交流。
伍子胥本是楚国贵族,他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储君熊建的师傅,熊建被大夫费无极陷害,期间伍奢遭受牵连被楚平王连同长子伍尚一起杀害。
那一次风波让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阖闾的重臣。
伍子胥的名叫员,子胥是他的字。他的情况比为吴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孙武有点不同,有获得一块食邑,只是依旧没有世袭的资格。
“智世孙,魏宗子、韩宗子。”伍子胥将智宵排在问候致意的第一位。
智宵、魏驹、韩庚自然是回礼,口称:“伍大夫。”
孙武也是行礼致意,智宵三人回礼问候。
几个人是在辕门外相见,随后来到一栋三层竹楼的平台之上,分别在自己的座位坐下。
这个军团太过于靠近山体,白日里也能听到山林里面野兽的吼叫声和鸟啼声,到了夜晚昆虫的鸣声非常吵。
以地理位置来算,军营多少算是一个风光秀美的地方,只不过当前类似的景色很普遍,人们看得太多也就习惯了。
坐下的众人谁也没有开口讲话,一边看着周边的景色,另一边等待仆从煮好汤水。
什么汤水?反正不是茶。
饮茶的习惯从什么时候开始很难说得清楚,起初是煮茶再加入很多奇奇怪怪的佐料,后来炒茶出现才变成纯粹的泡茶叶。
现在贵族用来招待客人的汤水一般是骨头汤,讲究一些还会安排上一些剔骨肉,更讲究则是将蜜饯安排上。
汤水煮沸的声音出现,一应皿具也被拿了上来。
仆人拿着长勺子将汤水勾着放入陶盏之中,随后奉上了去掉水份的剔骨肉,安排好了一切再退到一边。
智宵举起盏,比了一个邀请的手势,说道:“且饮此汤。”
众人当然举盏回应,喝下了盏里面的汤水。
在有正事要谈的场合,一般认为谁先开口说正事就会失去主动权,经常会先东拉西扯一番,等待谁先按耐不住。
智宵等人猜出伍子胥和孙武过来是为了楚国使节沈梁诸的关系,他们一点都不着急谈事情,轮流着讲述来到吴国的所见所闻。
其实并没有什么见闻能讲,地处东南的吴国没有多少城邑,国中的人以村落模式分得太散,几乎看不到什么繁华,更看不出吴国有什么潜力。
如果智宵、魏驹或韩庚说出心中的实际感受,不免会伤到吴人的自尊,甚至连吴人的生活习性以及风俗都不能提,要不然就变成是在埋汰了。
吴人到底怎么样?说愚昧,他们喜欢在身上刺青,性格上显得比较散漫,其它的重点就是村落与村落的仇杀很严重,其余倒是没什么了。
当然了,那是站在晋人的立场去评价,换作吴人对晋人的看法能找出更多的毛病,比如晋人最大和最致命的硬伤就是爱内斗。
所以了,其余诸侯国的人跟晋人吵架,不用多哔哔什么话题,直接一句“你们爱内斗”就能让晋人羞愧闭嘴或是变得恼羞成怒。
伍子胥全程做出专注倾听的模样,极少开口说点什么。
一同前来的孙武干脆就是做出闭目养神的样子,看上去好像不愿意来,来了也是要当一个木头人。
他们其实都不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吴人,由于各种原因才来到吴国,自己都不确定会不会在吴国待到寿终正寝的那一天。
只是呢,出于“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理念和节操,他们在面对有谁说吴国不好的时候,一定会进行相关的反驳。
到了智宵、魏驹和韩庚其实没有什么话好说的时候,他们的表情变得干巴巴,现场气氛也在逐渐变得尴尬。
“伯国对吴国了解略略片面,或许应当多处走动?”伍子胥好像感觉不到气氛的尴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吴国有什么好看的?或者说应该怎么看,总不至于智宵等人爬山涉水到一些村落溜达吧?
智宵与魏驹、韩庚分别对视了一眼,能看出对方的无奈。
这时候,孙武睁开了眼睛,看着伍子胥说道:“谈正事罢。”
他们从见面到一阵尬聊下来,时间已经过去快半个时辰,大家都有很多事需要忙,晋国的三位小伙明显已经不耐烦,何必再浪费时间呢?
这也是孙武与智宵、魏驹、韩庚接触的时间比较久,对三人了解更多的原因,太清楚伍子胥不提来意,一整天就只能那么尴尬的徒耗下去。
伍子胥看向孙武,眼眸里有着比较明显的诧异。
孙武一拍自己的额头,说道:“此三位乃是伯国卿族未来之主。”
意思就是,伍子胥现在面对的不是什么普通人,不要因为年纪轻而觉得能够掌握主动权。
晋国的卿位家族对子嗣有很系统的教育,启蒙之后就将各种知识往脑袋里面灌。这样的教育方式之下,哪怕纨绔都能玩出很新鲜的荒唐行为,成才的人则是会变得很可怕。
伍子胥首次变了脸色,不是尴尬,而是一种歉意。
智宵与魏驹、韩庚又再一次对视,觉得孙武提醒得好假,只不过台阶可算是给了伍子胥,到该谈正事的阶段了。
其实,还是谁先忍不住谁输,只不过有一个自认为在第三方的孙武进行干涉,让这次较量一下子变成了没有赢家。
“楚国虽有势衰,然其疆域辽阔,国中口众亦多,必定再有盛起之时。”伍子胥用这句话来作为谈正事的开场白。
智宵引用了沈梁诸的一句话,复述道:“‘弭兵之盟’后,晋楚遵守盟约,不再相争。历代或多有摩擦,然而并未大战。”
伍子胥很明显的愣住,随后像是听到了什么很好笑的笑话那样,大声地笑出声来。
很多的谈判之中,历来越是惊悚的言语最能吓唬人,一旦某方突然大笑,其实就是有些词穷,看上去在笑,脑子里在思考怎么回应,再来也是能打乱对方的节奏。
要是智宵这时候问一句“为何发笑”,估计伍子胥能答“笑你太天真”之类的话。
智宵没有问,又说道:“楚使言告,吴必北上争霸。”
伍子胥一下子不笑了。
在阖闾的时代,他弑君上位之后,对吴国众臣发表的第一篇演讲,说的就是必定会带领吴国崛起,变成一个能够与晋国分庭抗礼的国家。
阖闾的那一段演讲其实就是许下一个豪情壮志,希望不好计较自己怎么上的位,希望监督自己超过先君僚而已。
从那个时候,吴国的贵族却是把阖闾的话当真,并且一直在向着那个目标坚定踏进。
轮到夫差上位,他其实也发表过类似的演讲,明确表示自己会遵循先君的愿望,将吴国治理得越加强大,终有一天会北上击败晋国,取代晋国成为下一任新的霸主。
所以,智宵说出那一句话之后,伍子胥和孙武都是内心震动。
他们第一时间怀疑的是有没有谁泄密,随后开始担心晋国与楚国真的达成和解。
是的,只要晋国与楚国和解,楚国起码能够将本来防御晋国的力量用在对付吴国身上,那样就够吴国受的。
晋国与楚国早就国土相连,互相之间的摩擦也从来没有断绝,只是没有开启规模浩大的交战罢了。
这么说吧?前506年时期,楚国的都城已经有被攻克的危险,他们还是在晋国的边境部署了大批的军队,没有将那些军队回调防御都城。
孙武很是笃定地说道:“楚使乃是离间!”
《兵法十三篇》里面就有一篇专门用来描述使用离间手段的文章,包括离间一国的君臣,破坏两个国家的关系,等等很多的侧重。
伍子胥却是苦笑说道:“吴强必北上,此乃必行之事,无从反驳。”
呃!?
这么直接就承认,合适吗?
伍子胥语速极快地继续往下说道:“然,吴北上非是争霸,乃是攻齐。”
这个答案符合智宵对历史的了解。
吴国确确实实是先需要将齐国打服,最好是攻占齐国的一些土地,近一步再让鲁国成为自己的附属国。这样才有前哨基地,不用跨越数百里之遥运输补给,在于晋国的争霸战争中减少更多的劣势。
齐国现在还在干涉晋国的内战,晋人一定非常痛恨齐国吧?
这不,魏驹和韩庚变得若有所思,他们不是去掉了吴国会挑战晋国的疑虑,纯粹是觉得让吴国去攻打齐国也好,至于吴国会不会挑战晋国的事情可以往后放一放。
智宵也是一名晋人,没有特殊境遇的话,听到伍子胥那么讲也会如同魏驹、韩庚般的想法。
事实是什么呢?智宵并不在乎吴国会不会北上,等吴国北上的那一天,晋国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也许到时候智宵需要顾虑的不是吴国呢?
智宵今天是想借机会让吴国紧张进来,近一步达到提出要求的机会。
所以,智宵接下来就重申了一点,谁想挑战霸主地位,哪怕只是有了一丝丝的苗头,晋国就会着重针对谁。
现场的气氛从尴尬变成了压抑。
“不愧是名传列国的智氏世孙,难怪齐、宋、卫、鲁先后败在他的手中,并且愿意重新签订不利的盟约。”
“只是,智宵这么明显的威胁吴国有什么意图?”
“晋国现在内战都没有打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打完,当前根本无力出兵南下讨伐吴国,光说不练不是晋国的风格啊!”
“一定是智宵有额外的什么目标,到底是什么用意呢?”
伍子胥也看出了一点,韩庚完全以智宵马首是瞻,魏驹则是出于某种原因在勉强地附和。
“只要韩氏坚定地与智氏站在一起,智氏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看上去魏氏也是迫于智氏和韩氏盟友关系牢靠,不想陷入两败俱伤才脱离赵氏,想站到胜利者的一方。”
“如果智氏、魏氏、韩氏结盟,未来即便智跞不在了,智氏依旧会是掌握晋国最大话语权的家族。”
“这样的话……,倒是可以同意智宵不过份的要求,乃至于智宵的要求过分,吴国也要捏着鼻子认下来,先度过当前的这一道难关。”
在极短的时间内,伍子胥思考了很多,回过神来却发现智宵与孙武聊得很热烈。
智宵跟孙武在聊的是关于处理金属上的一些技术,一再重复出现“镀锡”的关键词。
镀锡这一项技术在列国都有,青铜容器、礼器、兵器、车马器等都会采用到这一项工艺。
要说春秋时代哪个国家将镀锡工艺发展到极致,却是位处东南的吴国和越国。
因此,吴国和越国在诸夏历史上留下最后的名剑,比如不久后就会开始制作的夫差剑与勾践剑。
伍子胥开始有点懂了智宵的追求,只不过一开始以为是在求剑,听了很久才明白智宵要的是吴国的镀锡工艺。
听出来归于听出来,能够拿主意要不要给的人是吴国的一国之君夫差,反正不是伍子胥或孙武能拿出决定的。
由孙武试探出智宵的需求,后面吴国君臣需要商讨的是自己能得到什么,再决定要不要满足智宵的要求。
在伍子胥与孙武离去之后,魏驹和韩庚总算是忍不住了。
“如此威胁吴国,岂不告知我(晋国)已在防备?”韩庚说道。
魏驹则是有点生气地质问道:“与吴交恶与我何益?”
智宵不免就需要好好进行解释,再明确地说道:“若吴君愿予,我自与魏氏、韩氏共享。”
大家都有好处?那没事了。
从这里也能看出晋国的卿位家族有多么现实。
那么,得到吴国的镀锡工艺对智宵来说有多么重要呢?只提到一旦合适的话,智氏就不用再为铁器生锈问题苦恼就行了。
吴国君臣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进行商讨,在这一段时间智宵并不想浪费,再则就是有去越国一行的需要。
智宵提议前往越国,魏驹和韩庚搞不懂去做什么。
去寻找美人这种事情当然不能说出来,智宵给出的是逼一逼吴国的解释,得到了两人的赞同。
“苎萝山下用来浣纱的河流是吧?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