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从山贼开始 > 第2115章 升知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周朝廷以前都是重农抑商的。

朝廷的税收,绝大多数也都来自于土地税。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

大量的土地被人巧取豪夺,落到了一些官员和豪族的手中。

他们这些人中的许多人都有免税的特权,他们不用交税。

可朝廷要开支,那税收一分都不能少。

因此普通百姓的税赋越来越重,以至于最终落得终日辛劳,食不果腹的地步。

张云川如今采取的是农商并重的策略。

将大量地方豪族官员的土地分给百姓,让百姓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

收拢人心的同时,调动百姓努力耕种的积极性。

毕竟这给别人种地那是维持生计。

可给自己种地,那多出的可以卖银子,那日子就能越过越好。

张云川的土地新政大面积推行,赢得了百姓广泛的支持。

这是他的大夏军团越打越强大的最根本原因。

有了最广大百姓的支持,那就有了源源不断的钱粮和兵源。

他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将士们为了保护那些分给自己的土地,也会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土地新政推行的相当成功,效果也很好。

可鼓励商贸这一块,却效果不佳。

张云川虽让钱富贵搞了钱庄,又鼓励各地衙门筹建银子,搞产业。

诸如发展茶叶、布匹、陶瓷、药材等生意。

这些产业一旦发展起来,那就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提升百姓的生活,扩大税收。

可事实上他们大夏军团一直在打仗。

他的个人精力也放在了战事上。

地方衙门刚开始的时候召集地方豪族搞了一些产业。

这东西倒是生产出来了。

可卖不出去。

为什么呢?

因为百姓没钱。

大量的财富都聚集在了官吏、地方豪族的身上。

他们有了银子,要么存在地窖里,要么拿去购置土地。

导致的结果就是。

地方衙门好不容易搞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只能关门歇业......

这一次洋县搞得风风火火。

实际上很多东西都是梁瑞照猫画虎。

他仿照张云川在宁阳府鼓励商行,商会修建房屋的模式,召集地方豪族大兴土木。

同时仿照张云川让钱富贵的富贵钱庄借贷模式,由衙门作保,借银子给百姓。

以往百姓借银子,那都是一年半载都要偿还的,而且利息还很高。

可梁瑞为了鼓励百姓借银子,鼓励他们花银子。

他亲自出面作保。

百姓借的银子可以分为一年、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慢慢偿还。

这利息也压的很低。

加之百姓有了维持生计的土地,他们的底气也足了许多。

在梁瑞的暗中引导鼓励下,百姓拿到了银子,去花费,去做生意。

这银子不再是存在地窖里发霉,而是流通了起来

这就撬动了各行各业的大发展。

短短半年时间。

各种生意在洋县是遍地开花。

原本死气沉沉的商贸,也变得繁荣了起来。

仅仅是对茅草屋的改扩建,就带动了许多上下游行业的发展。

这烧制砖瓦的一座座砖瓦窑拔地而起,木料也变得紧缺起来。

这人力也变得值钱了。

以前百姓半个月可能都揽不到活儿。

现在不一样。

只要有把子力气,那就有活儿干。

这就形成了一个正循环。

针对梁瑞在洋县搞的这一套,张云川是相当满意的。

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这才是他想要的。

以前他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加之精力有限。

对于商业的发展,他自己都没搞明白呢。

梁瑞现在这么一搞,等于打通了任督二脉,怎么能不让他高兴呢。

张云川很满意,对梁瑞大加夸赞。

这让梁瑞受宠若惊的同时,也心里暗存了许多的担忧。

毕竟现在看起来风光,可许多问题不解决,很容易阴沟里翻船。

“大帅!”

“现在我们洋县各行各业都生机勃勃,很多地方缺人手,都跑到外县区招人去了。”

“可我们还是有许多问题。”

“这物价涨的太快了!”

“百姓手里有了银子,买农具,置办家具,买衣裳等等,这导致许多货物都供不应求。”

“特别是砖瓦、木料、布匹等价格涨的很快。”

“这货物的价格不断上涨,已经让很多人抱怨。”

“我准备下令,限制涨价......”

面对梁瑞的担忧,张云川笑着摆手。

“你有这个担忧是正常的。”

张云川道:“可我觉得,这货物涨价,衙门不能过多地干预。”

“这价格涨了,别的地方的商贾那见有利可图,肯定会大量运货过来。”

“这货多了,那价格自然也就下去了。”

张云川笑着说:“当然,也并不是什么都不管。”

“针对粮食等货物,不能让那些生意人肆意涨价!”

“粮食的价格一定要压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一旦谁囤积居奇,恶意涨价,要狠狠地打击!”

“毕竟粮食关乎百姓的生活,这涨的百姓都买不起,那就会出大乱子。”

“至于别的货物,由他去。”

张云川说到此处,对梁瑞又叮嘱了两句。

“你们这些地方父母官,主要抓的事儿就两个方面。”

“第一是维持地方稳定,凡是影响地方稳定的事儿,一定要重视。”

“诸如粮价高涨,诸如冤假错案,诸如有山匪流寇作乱等等,你们都要第一时间处置。”

“如若一个地方混乱不堪,民怨沸腾,那这个父母官就是不称职的。”

张云川停顿了几秒,又继续说道:“这第二方面就是收税。”

“我们大帅府要养军队,要养活这么多的官吏那需要大量的银子。”

“银子从何处来呢?”

“那就需要你们这些地方官员收取。”

“谁上缴的税赋多,那说明能力强。”

“可收税不是肆意盘剥百姓,而是要扩大税源......”

“你在洋县就搞得很好,这各行各业都生机勃勃,商贸也发展了起来。”

“那商税马上就能收起来。”

“在不增加田亩税的同时,每年上缴的银子增多,那就是大功一件。”

大力地鼓励商贸,用商税逐步的取代田税为第一收入来源。

这是张云川一直以来的梦想。

可百业凋敝,商税收入太少。

现在他们大多数收入还是靠田税,靠战争掠夺。

但是在张云川的规划中,以后衙门的收入,一定要变成商税为主的。

只有商业发展了,做生意赚钱更容易了。

才能彻底的将那些豪族注意力拉到商业中去,彻底遏制土地兼并问题。

“你们在洋县让寺庙出面借银子给百姓,这个想法很好。”

“可这无形中也会提高寺庙的影响力。”

梁瑞他们让寺庙出面,最主要的原因是百姓对寺庙的信任。

可张云川也看到了一些隐患,所以不能放任不管。

张云川强调说:“以后衙门要加强对各个寺庙的监管。”

“这寺庙主持的更换,要得到州府以上衙门的确认。”

“这么多银子经寺庙的手,如若不换信得过的人,很容易让他们养肥自重......”

“以后寺庙算是我们另一个富贵钱庄,只是更接地气,更容易得到百姓的认可。”

“这放印子钱的收入,衙门要拿大头,如若寺庙不愿意,那就换主持......”

“是!”

张云川他们这一顿饭吃了足足的一个多时辰。

张云川和梁瑞谈了许多现实问题。

张云川一针见血的指出许多问题,提出的许多建议都让梁瑞受益匪浅。

最后,张云川转头问了秘书令梅永真。

“现在寿州知州是谁?”

梅永真忙回答:“邓琪,光州出身。”

张云川想了半天,也没这个人的印象。

现在地盘大了,诸如知府知州一级的高级官吏,想见到张云川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张云川沉吟后道:“将邓琪调往他处,即日起由梁瑞接任寿州知州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