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萧大人,莫卧儿人正在撤退,我们要不要追击?”

看到沙·贾汗率军撤退,比贾普尔的将军阿弗扎勒汗,当即向萧禹求问。

这一次来守道拉塔巴德要塞的军队,不止有来自艾哈迈德纳加尔的,还有比贾普尔和高康达两个苏丹国的队伍。

德干地区有大小六七个穆斯林苏丹国,其中以艾哈迈迪纳加尔苏丹国影响力较大。

被后世印度人引以为傲、远超华夏上海的大孟买,便是在艾哈迈德纳加尔苏丹国。

只可惜此时的孟买,早在几十年前就割卖给了葡萄牙人。

即便如此,也没有削弱艾哈迈德纳加尔的影响力。

因为它是德干地区地抵挡莫卧儿南侵的北方屏障。

比贾普尔和高康达这两个邻国,一收到艾哈迈德纳加尔求援的消息,即刻派军增援。

萧禹也因此才能在沙·贾汗大军的猛攻下,如此顺利地守住道拉塔巴德要塞。

此时,听到阿弗扎勒汗的询问,不由像看白痴一般瞟了他一眼。

“你们阿三都这么自信吗?”

“人家莫卧儿六万大军攻城十天,死伤都不过万,就你带来的八千人马也敢去追?怕不是去送死吧!”

“穷寇莫追,不懂吗?”

“算了,你们懂个屁的兵法......”

对!他直接叫他们阿三。

因为皇帝陛下给他的电报里就是这么说的,他现在叫起来感觉也挺顺口。

他认为现在莫卧儿大军刚退,城内守军也就两万出头,而且还是组合军,战力实在不敢恭维。

守城勉强还可以,但是贸然出击激怒沙·贾汗,对方直接全军回击,那他们这点守军估计得全部覆灭。

阿弗扎勒汗听他这么一说,不由汗颜,诺诺而退。

然而,第二天萧禹收到探马回报得知莫卧儿大军完全撤离之后,即刻下令留下一千人守要塞,其余两万大军启程追击。

阿弗扎乐汗闻听此令,大为惊讶不解:

“萧大人,您昨天不是不让追击吗?怎么今天又......”

“这叫兵不厌诈,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懂?”

萧禹瞪了他一眼:“啥也不是!”

说罢下了城楼,整军出击。

阿弗扎乐汗感觉自己脑子有点不够用。

管他呢,听命行事就是了,反正看萧大人这几天的指挥就知道是个厉害人。

于是,赶紧追随萧禹下了城楼。

萧禹并没有命令大军追得太紧,一直隔开数十里距离咬在后面。

他在等机会,因为他知道曾经驰骋大明数省、换了最新装备的悍匪军团藏西军,正在从列成一路南下。

对德干地区的军队,萧禹没什么信心。

但是对咱大明的军队,不管是以前作为悍匪军团,还是现在作为西部战区一部分的大明藏西军,他可是信心满满的。

他要是能够顺利配合藏西军前后夹击莫卧儿军队,俘虏莫卧儿国王沙·贾汗,那功劳可就大了去!想想就很激动。

而前方正在急行军回救王都的沙·贾汗,对此浑然不觉。

他哪里会想到道拉塔巴德的守军,竟胆敢出城追击?

负责断后的侦查小队,也就查看十多里范围的敌情而已,根本不知道后面有追兵。

沙·贾汗的大军就这样安然无恙地回军向北。

道拉塔巴德城距离王都阿格拉城约两千里,按照他们的行军进度,到达阿拉格起码得两个月。

大军自天启十年三月上旬从王都出发,抵达道拉塔巴德要塞,再攻城十天,等到开始回军北返时候,已是五月中旬。

正赶上印度最炎热的几个月,沙·贾汗又心疼王妃玛哈尔。

一路晓宿夜行,走走停停,端地是人困象乏,到六月十八日才堪堪赶了半程,来到印度中部城市——博帕尔。

好巧不巧,大明藏西军今天也来到了这里。

藏西侯张献忠于四月初一,收到沙·贾汗率大军南下进攻艾哈迈德纳加尔苏丹国的消息,毫不犹豫,立即点兵出征。

藏西军驻守列城(在后世克什米尔),在莫卧儿北端,距离拉合尔城约七百里,到德里一千八百里,至莫卧儿王都阿格拉城得有两千余里路程。

张献忠带上三十辆坦克和三万大军,浩浩荡荡挺枪南下。

所过之处,攻城拔寨、摧枯拉朽、无一合之敌。

先后攻占了拉合尔城、德里城和王都阿格拉等重要城池。

所过城池,但有莫卧儿兵将敢反抗者一律轰杀。

这一路下来只有阵亡的,没有投降的。

因为一旦敢对藏西军扣动过扳机、举起过战刀的莫卧儿兵将,张献忠盖不受降,一律击杀!

同时有吴明这个锦衣卫指挥同知做军师坐镇,约束军纪,藏西军士兵尽量做到与民无犯。

就这么着两个半月下来,转战约三千余里,终于来到这博帕尔城郊旷野。

这个速度对于现在的大明军队而言,根本谈不上快,甚至还有些慢。

不是他们故意放慢脚步,而是这越往南天气越热,这坦克车和运输车不能一直开着,要适当休息维护,不然容易爆掉。

另一方面,在等待后续柴油补给的同时,攻城和善后也花费了不少时间。

因此,藏西军今天才走到这里。

正是刚用过早餐,双方启程相对进发,队伍浩浩荡荡动静都很大,早早被各自的侦查兵发现,回报中军。

沙·贾汗大为震惊:“明人大军怎么会出现在这里?难道王都被攻陷了!”

张献忠歪嘴一笑:“贼尼玛,个瓜怂终于来了,让本侯爷追的好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