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岳丈如此懂礼,李峰也不吝啬,当朝封秦家世代郡王,享亲王尊荣,但不掌军政权力,对此,秦家上下千恩万谢,自是没有异议。
李峰很欣慰也很感激,秦家真不愧是寡妇清传下来的家族,他们真的很识礼明趣,大秦败退巴蜀时,不惜散尽家财相助。
如今身为外戚,又懂得光享受荣誉,不沾染权力的外戚之道。
秦丹是个有大局观的岳父,在他看来,外戚权力大,看似对女儿好,但其实容易引发皇帝不快,对女儿和外甥的前途更加不利。
一连数日,秦丹自然是陪着李峰接见巴蜀官员,而秦渝则是带着孩子陪母亲闲话家常,聊一些儿女心事。
到了晚上,年轻人和老人自然是有不同的话题和活动。
和所有上了年纪的夫妻一样,秦丹夫妇夜晚关上房门,不再是热衷于量体温,而是喜欢谈一些八卦或者儿女之事。
“老爷,今日女儿对我说,陛下如今正年轻气盛,宫中嫔妃很少,想让莹儿进宫,您看要不问问家兄的意思?”
“还问什么?女儿宽容大度,此乃国家之福,陛下少年英雄,此乃莹儿之福,明日你亲自去知会我那大舅哥,把女儿送来,保不齐又是两代人的富贵呢。”
“好,好,那我明天就回罗家。”
“嗯,那睡吧。”
“就这样睡啦。”
“不睡干什么?”
“你说呢,老爷,你看,我们有段日子没那个了.....”
“夫人,你饶了我吧,我这一把老骨头,歇歇啊,今天累了,明天再说。”
........
正月十五,正是个祭祀天神“太一”的大好日子,巴蜀百姓尤为热衷此道,这时候还没有元宵燃灯的习俗,大家更多地是杀猪宰牛上祭坛,希望东皇太一这两位天帝能保佑今年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
而作为本地第一等的大家族,秦家自然担任了巴郡的首祭之责。
以往这种盛世都是秦丹出席,但今年有李峰这位大秦皇帝再此,秦丹不敢抢了风头,尽管李峰一再推辞,还是坚持要君王主持大祭。
李峰拗不过,只好硬着头皮上。幸好他来自21世纪的龙国农村,对于这种几千年不怎么变的祭祀活动有一定了解。
加上有类似于司仪一类的角色指引,倒也没有手忙脚乱,反而弄得像模像样。
“表姐,你看陛下这人怎样。”秦渝拉着一绿色衣裙的女子看着台上的李峰,面露得意,就像在分享一件自己的绝世珍宝。
秦时巴郡女子大方奔放,姐妹之间如果关系很好,丝毫不避讳分享自己的丈夫,而对于两女共事一夫的事情也没什么抵触。
秦渝身为皇后,深受其父教导,知道这种事情阻止不了,也不会少,更加不会有什么抵触情绪,她时刻谨记着国母的胸怀。
只要自己的男人感激自己,真心爱着自己就够了,只要自己的儿子能成为太子就够了。
绿衣女子正盯着李峰发呆,听到秦渝发问,双颊晕红,细声细语道:“陛下风华正茂,是个好郎君呢,妹妹可真幸福。”
“那姐姐也一起入宫伴驾吧。”秦渝双眼中光彩明亮:“这样我们姐妹就可以天天在一起了,有福同享。”
绿衣女子喜不自胜,随即嘴唇微动,脸上又现羞色:“一切还要听从父亲安排,我一女儿家,遵从父母之言便是。”
台下两女还在窃窃私语,高台上的李峰也终于将祭祀典礼走完,百姓们欢呼雀跃,似乎看到一堆堆金灿灿的粮食就在眼前一样。
于君王的角度而言,他很喜欢看到百姓们这种质朴的样子,但凡这时候,一股别样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古往今来,中国的老百姓都是最安于现状,也最好哄的一群人。
只要让他们有衣穿,有饭吃,有老婆睡,他们就很容易心里满足,很愿意努力工作,养家糊口,为这个国家尽力。
自己尽力了还不算,还会卖力生下下一代去继续发光发热。
而往往这么简单的要求,历代统治者却不能满足。
哪怕是在后世的某段时期,不缺吃喝了,但一步差错,龙国的男人们却开始缺老婆了,由此导致了一系列道德沦丧的事情,实属必然结果。
“自即日起,朕祷告上天,正月十五之日,定为元宵节,日后每年的元宵,普天同庆,除祭祀之外,还可燃灯、入戏、祈求天官赐福,以彰我大秦之德。”
“凡有功之百姓、臣属官员,朕将赐下汤圆,以示恩典。”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秦丹和一众大臣带头高呼,牵动百姓内心,跟着一起高喊谢恩,又是一阵山呼海啸。
许下的诺言需要兑现,回到秦府后,李峰不惜亲自动手,做了一批汤圆样板,然后又秦府上下按照样板去批量制作,分发下去。自此,汤圆这一喜庆吃食开始从巴郡流传至全国各地,比原历史提早了至少三百多年。
罗家父母很快就带着女儿前来觐见了李峰,对于将女儿嫁给当朝皇帝之事,他们本就不敢不从命,如今一见皇帝竟然是如此年轻俊逸,风流倜傥之人,内心也是欢喜不已,而李峰自己嘛,初见罗莹儿,就觉得眼睛明眸似水,传神动人,自有一股婉约大气。
既然人家一番好意,实在不好拒绝,也就接受了这个妹子。
按照礼制,罗莹儿被封为莹妃,罗父被封承恩侯,罗家优秀子弟被选入猎鹰龙卫,赏青铜2星军衔,待皇帝回返之日随同入咸阳,建功立业。
秦家也与有荣焉,秦丹的爵位升无可升,为投桃报李,李峰决定任性一回,跳过满堂大臣流程性的上书,当即封赢昊为太子。
一时间,满堂皆大欢喜,秦渝更是喜极而泣,只有她知道,赢昊虽是嫡长子,陛下也喜爱有加,但却迟迟不立为太子,想必心里有别的心思。
尤其是李疾也怀孕了,当初她跟陛下一同入蜀,可谓是共经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