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乾将难民送到南方、乐浪郡等地,除了分配三十亩土地外,还有各种农具。南方因为气候湿热,雨水充沛,很多地方都适宜耕种。

在这里比北方更适合两年三种制度,只要土地的养分充足,就能够就能连续种植。优越的气候实际上比北方更适合耕种。

但是,南方的红土地比北方的黄土要贫瘠,南方气候温暖,是一年四季都能耕种,但是土地贫瘠是绕不过去的。

大琉球群岛能够连续耕种是因为那里的土地肥沃,同时有牛粪、甘蔗渣等堆肥。同时种植大豆、黑豆、绿豆、红豆等植物,为的就是增加土地肥力。

但是南方很多地方都是红土,肥力本就不及黄土,再连续种植,结果就会造成地力越发贫瘠。现在只能一年一种,同时为了增加肥力,朝廷一直都在鼓励百姓养牛,推广粪肥使用。

实际上在真实历史当中,一年三熟的水稻出现之后也没有全面推广开来,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肥料。

没有肥料,即便是一年三熟的水稻,种下去了也打不了多少粮食,人类未来农业爆发式增长就是近代化学肥料的出现。

皇室的守藏室中,对肥料的办法并不多,其中粪肥是最常用的,也是最容易推广的肥料。而除了粪肥外,另外能够制作的肥料是鸟粪石还有骨肥。

鸟粪石是在海外一些岛屿上存在,王澈已经让王赟去搜寻,而骨肥则是海鱼骨头研磨而成的肥料。这里的骨肥,主要指的就是鲸鱼。

鲸鱼体积庞大,有十几吨甚至几十吨重,在真实历史当中,大量捕鲸活动出现在十七世纪,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鲸鱼油脂。在没有发现石油之前,鲸鱼一直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自从朝廷能够出海远航之后,就已经将鸟粪石和捕鲸安排上了日程表。只不过因为航海技术还不够成熟,并没有实施。

大量人口迁徙,对于大乾朝廷来说是一个重大考验。朝廷规划了几条路线,然后让沿途官府准备了粥棚和休息地方,一批一批的进行迁徙。

数十万百姓按照三千或者五千为一批次从河北出发往南或者往东北辽东前进。这些百姓中是有官吏进行官吏,其中每一队人中有一百人的军队负责安全和秩序。

所有的百姓按照家庭为单位进行分组,大约十户家庭为一什,预计有五十人左右。这十户家庭中选出一人为什长。每五什为一甲,选出一人为甲长。

这些什长、甲长负责维持他们的秩序,进行互相帮助,出现问题及时进行汇报,同时提防有人趁机作乱,妖言惑众,也是为了防止有人逃跑。

在整编完成之后,朝廷会让士兵护送这些百姓南下或者北上。所有百姓的行进路线都是沿着运河或者驰道。同时每隔三十里左右,当地的官府就会设立一个休息点。这里会准备食物、水、药品以及休息的地方。

百姓一天会走三十里左右进行休息,为了防止官员们敷衍,王澈特意安排了绣衣使和巡查御史在每一个站点进行巡查。

同时为了防止地方官员为了完成任务,不顾百姓死活拼命赶路,朝廷每一站都会检查人数。这种长途迁徙肯定会因为各种问题或者意外,造成伤亡,但只要伤亡在合理范围内,朝廷就不会处罚,若是超过了这个数字,所有人不仅无功,还要受罚。

数十万百姓迁徙工程量浩大,朝廷调集了数万大军沿途守卫。大量百姓从河北出发,然后一路往南,百姓拖家带口行进速度并不快。

很快朝廷就发现了,第一批百姓赶路速度不一,很多老人孩子无法承受一天三十里的路程。好在朝廷反应很快,直接下令将三十里一站改成了二十里。

有大乾士卒护卫,沿途也有官员负责接待,虽然这一路行来很是辛苦,但是百姓们的精神也很不错。

朝廷在南方改土归流,编户齐民之后,实际控制面积扩大了很多。同时也多了很多可以耕种的田地。

为了震慑那些生夷山越,王澈下令抽调军中有功之臣,在这些地方建立农兵。不过这一次的农兵并不多,只有五百户。

而且因为这些人的功劳不足,这一次分封的农兵只有百五十亩农田。当然以后立功之后会继续赏赐,四百亩为限。

朝廷搬迁百姓,虽然大多都会编入农户,但是也有一部分百姓会成为农兵的部曲。农兵的部曲原本大多都是其亲属,毕竟上阵父子兵这已经是传统了。

但是现在分封的农兵很多早已分家,或者不愿成为其部曲,于是朝廷就让这些人自行招募。

部曲和奴婢是完全不同的,很多百姓投靠世家大户,基本上就是奴婢,没有人身自由。部曲则不然,部曲介于普通自由民和奴婢之间,可以娶良人为妻,可以有自己的财产,除了人身依附关系外,和自由民没有什么区别。

当然部曲的税收也要比自由民低上一些。

刘猛站在田埂之上,面前站着的就是他的部曲,三户百姓其中一户为山越归化,另外两户则是河北迁徙来的灾民。

刘猛心中盘算眼前十八名男女,丁男五人,丁女五人,孩童八人。

五个男丁中,两个年纪都不小了,三个正当壮年,朝廷迁徙保护,便是老者也多少有死伤。不过若是上阵打仗,只能那三个壮年去。

女人没什么可说的,风吹日晒,常年劳作,皮肤粗糙,和洛阳那些小娘子相比是差远了,但是一个个都是干农活的好手。

刘猛不久前刚刚成婚,要知道他成了农兵之后,可是有不少人前来要和他结亲呢,城中那些豪门大户也愿意将闺女嫁给他,因此他特意挑选了一个长的漂亮的。至于说不会干农活,刘猛从来没有考虑过。

那八个小孩普遍年纪不大,最大的一个已经有十二了,再过个几年就是一个壮小伙了。只需要十年,再生几个孩子,他这刘氏一族也就彻底站稳脚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