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山长的带领下,王谨来到学宫后殿,见到了正在看书的李耳。

“伯阳公安否?”王谨笑着说道。

看到王谨额头眉心处的玄鸟纹,李耳立刻就明白他是淮国公室嫡系,当即起身还礼:“可是淮国公室?”

“这是国君!”山长说道。

“原来是国君到了,请坐吧!”李耳表现的依旧很平静。

“伯阳公觉得孤会来?”王谨笑着说道。

“淮国公室礼贤下士,人尽皆知。我自信还是有一些才能的!”李耳语气平淡,但是其自信却溢于言表,那仿佛在说,我来了,淮国公室定然要来相见。

王谨微微一笑道:“伯阳公乃是大才,孤自然是要亲自前来的!”

“孤想要请伯阳公担任淮国学宫的祭酒!”

李耳微微一愣,他虽然来的时间短,但也知道这个祭酒通常都是淮国公室之人担任的,没想到淮公居然直接邀请他担任祭酒,不过李耳想了想,就打算拒绝:“淮公,我自从辞去周室守藏室长史之后,就决定...”

“伯阳公不忙拒绝,担任学宫祭酒有个好处,可以去我淮国守藏室查阅书籍!”王谨笑着说道。

“淮国守藏室?”李耳微微一愣,来之前他只知道淮国学宫的守藏室,没想到淮国公室还有一个。

看到李耳诧异的表情,王谨笑着解释道:“淮国公室的守藏室只有淮国公室子弟可以入内观看,所以名声不显。”

“不过其内藏书却比学宫更多,当年淮国初建,先祖文王就编纂了大量书籍存于守藏室之中,只有一部分放入学宫之中。”

“是淮文王所着之书?”李耳顿时来了兴趣。在讲学的这两天,他已经看过了学宫之中淮文王所着的书籍,每一本都称得上是经典之作。

特别是《淮律》这本律法竟然如此完善,并且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也和他有些相似。若是能够翻看其他书籍,想必对他有更多的启发。

“既然如此,那我就答应了!”李耳当即说道。

王谨很是高兴,然后道:“伯阳公还有一件事情需要说明,您在学宫之中所着书籍,需要我们抄录一份,收入守藏室!”

“哈哈哈,这是自然,不仅是在学宫的书籍,以前我所写的书也都可以抄录。”李耳笑着说道。

......

在李耳答应担任祭酒之后,王谨带他来到淮国公室的储藏室之中。当进入守藏室之后,便是李耳也为这里面的藏书而惊叹。

淮国守藏室中有多少藏书,除了淮国少数几个人外,没人知道,这里不仅有列国的史书,还有淮国收集而来的书籍,历代淮公所编写的书籍,以及最重要的子珏所写的书籍。

李耳没有去看其他书籍,直接拿起子珏所写的各种书籍。子珏当初将他前世积累的知识,结合这个时代进行了编纂,很多书籍远超这个时代。

在李耳看来,这些书籍就是天道的显现,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李耳都在守藏室中渡过,甚至就连吃饭都是由公室的公子,嫡女送饭。一直等到他将子珏所着的书籍看完,这才离开了守藏室。

接下来李耳一边担任祭酒,一边开始思考子珏所着书籍上的知识,将其融入自己的道中。

淮国学宫的地位很特殊,虽然祭酒没有行政权利,但是淮国很多官员都是出自学宫。就连公室公族子弟都会到学宫学习,担任学宫祭酒的位置,其所蕴含的能量是非常惊人的。

作为学宫的祭酒,必须是学识渊博之人,每过一段时间祭酒都会进行讲学,学宫之中的弟子也会提出问题。

王谨对于学宫室持开放态度的,并不禁止各国学子前来,只不过这些学子学成之后,愿意用他们的君王并不多。

所以很多学子就在淮国出仕,或者不出仕而去研究各种学问。对于这种行为,王谨也是支持的。

淮国想要和邦周争夺正统之位,这些工作都是必须要做的。

在李耳担任祭酒之后,王谨对于学宫更为关注。

与此同时,邦周列国之中也发生很多变化,其中最令人关注的自然是晋国。

在淮国吞并越国的时候,晋国中的晋侯和赵盾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恶化。晋侯的性格有些肆意妄为,干了许多出格的事情。

甚至因为厨师做饭做的不好,就直接将厨师杀了,并且弃尸于市。他的种种行为让晋国上下不满。

另一方面,赵盾大权独揽,虽然其执政能力很强,但是也让很多卿士贵族不满,这些卿士贵族就聚集在晋侯身边。虽然晋侯有不少贵族支持,但是晋文公当年设定的政治制度给了六卿太多的权利。

作为六卿之首的赵盾在这二十多年时间里积蓄了极高的威望,想要依靠政治斗争,将赵盾扳倒,晋侯完全没有这个能力。

后来赵盾因为屡次劝谏晋侯,这让晋侯彻底恼了。于是晋侯头脑一热,就想要找一个勇士去刺杀赵盾。

晋侯让手下去刺杀赵盾,这座做法可以说是完全破坏晋国政治环境的事情。用政治手段解决不了你,那就直接以武力服人。

可晋侯能想到的,赵盾怎么可能没想到?再加上当年和狐氏一族相争就用过这种刺杀的手段。

因此晋侯的刺杀并没有杀掉赵盾,甚至那位刺客看到赵盾是一位品德高尚,国之重臣,对于自己要来刺杀这样一位国之栋梁很是羞愧,竟然在赵盾家门口自裁了......

至于是真的自裁还是另有缘故,其他人也不得而知,不过晋侯刺杀赵盾的事情被赵盾知道了,更离谱的是,这件事情居然闹得满城风雨.....

正常人如果知道,刺杀事件闹得满城风雨应该就会收手,或者暂时收敛,但是晋侯不一样,他非但没有因此收敛,反而继续派人刺杀赵盾。

连续三次刺杀,虽然都没有成功,但是这种举动彻底将赵氏一族激怒了。赵盾知道自己再待下去,可能会彻底激发晋国公室和卿士之间的矛盾,于是就准备暂时先离开晋国。

然后出现了一场震惊诸国的大事,赵盾的族弟将晋侯杀了...

......

宣公二年,赵盾弑其君,董狐直言记之。

赵盾边界,董狐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