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红楼襄王 > 第780章 帝御奉天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臣妾倒是得闲,然陛下日理万机,哪有闲暇无事静坐!”

“是啊,最近确实忙了许多,已许久未得放松了!”

“先帝把江山交到陛下手中,这是对陛下的信重,但于陛下而言……这也是责任!”

朱景洪笑容更甚,随后说道:“朕把后宫诸事交你处置,也不只是对你的信重!”

此刻宝钗正端起茶杯,听得此言便又放了下来,随后答道:“多谢陛下信任,臣妾这些天可做了不少事,把自己的职责担了起来!”

这时宝钗往身后看了一眼,莺儿会意立刻靠近过来,一个卷轴递给了宝钗。

接过之后,宝钗便将其递给了朱景洪,见后者面露疑惑她便说道:“看了你就知道了!”

打开卷轴,朱景洪瞬间了然,这是一份册封嫔妃的名单。

更准确的说,是宝钗草拟出来的名单,这是拿给朱景洪审阅确定。

贵妃是黛玉和杨静婷,这是没什么可多说的事,再之下便是妃位了。

宝钗草拟妃位有三,分别是:湘云、可卿、甄琴。

看到这里朱景洪皱了眉,于是说道:“甄琴过于轻佻了些,骤登妃位……怕是不妥!”

“那就降为嫔,如何?”

“可以!”

所以贵妃是黛玉、杨静婷,皇妃则是可卿和湘云,分别都是士大夫家族一个,勋贵家族一个。

随后朱景洪继续浏览,宝钗拟定的嫔位为:宝琴、英莲、诺敏、琪琪格、迎春、探春。

宝琴作为宝钗的堂妹,拟定位份比甄琴还要低些,这也算得上是高风亮节了,毕竟甄琴的资历却是摆在那里。

“迎春探春,在潜邸时并无封号,其余嫔位皆有子嗣,如此安排只怕也不妥!”

“那就降一级?”宝钗又问道。

朱景洪暂时沉默了,其实他就没打算给这两位封号,毕竟他喜欢那种别样的感觉。

见他不说话,宝钗遂开口道:“依照旧例,潜邸有位份的女子,哪怕没有诞下子嗣,至少也要给个贵人,你总不能给个才人,亦或是更低的选侍!”

话音刚落,宝钗突然意识到什么,极为惊讶道:“你总不会是想……”

“罢了罢了,就依你的意思,给个贵人吧!”

见朱景洪这不情不愿的样子,宝钗吐槽道:“人家迎春妹妹,这些年别无他求,一心侍奉于你,忍受了多少非议,心里有多少委屈,你总不能无动于衷!”

“何况人家当年,还为伱未过门而有子嗣,之后更是忧伤过度没保住,这个贵人她本就该得!”

收起卷轴,朱景洪递回给宝钗,说道:“行行行……就这样吧,咱们不说这个了!”

接过卷轴后,宝钗递给了身后莺儿,同时看着朱景洪道:“见陛下不太高兴,怕是在怨我迫你!”

朱景洪叹道:“岂敢!”

宝钗半开玩笑道:“陛下要怨,只在心里怨便是了,多少给臣妾留点儿薄面……可好?”

“倒也不是不可以,今晚朕到长春宫用膳,就看皇后如何表现了!”

今天是热丧解除第一天,见丈夫憋这么久第一个找自己,宝钗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但此时她半带遗憾,欣喜道:“只怕要让陛下失望了!”

“哦?这是为何?”

“今日臣妾前来还有一事!”

“何事?”

“太医确诊,臣妾……怕是又……有了!”

所谓“有了”便是指怀孕,以当下的医疗水平要确诊,起码已经怀了两三个月。

“这……好事,这是好事啊,往后你可得多注意,不要太辛劳了!”

“多谢陛下关切,臣妾自当遵旨!”

随后,这夫妻二人又聊了其他事,一下午时间便过去了。

晚上朱景洪去了长春宫,把黛玉和湘云也叫上了,四个人一起吃的晚饭。

转眼又是几天过去,时间来到了正统二十年九月初一,即新帝登极仪的日子。

大明门外,旌旗招展,甲士林立,一切显得威严肃穆。

宫门之外是无数的百姓,以及各藩国及外邦商旅使臣,这些人都是来见证今日这重要时刻。

虽然登基仪式在宫内举行,与大明门之间隔着好几道宫门,但今日登基之大诏令会在大明门宣读,所以也不是什么都看不到。

百姓议论纷纷,对朱景洪这位新的天子,个个都是称赞有加,议论着这些年他的英雄事迹。

乾清宫东暖阁内,在一众妃嫔注目之下,朱景洪换上了黑衣黄裳的冕服,这是天子最高级别的礼服。

在正式登基仪式之前,他还要去祭奠正统帝,之后还要去告祭天地祖宗。

“陛下,辇轿已备好,礼部已派员来恭请陛下起驾!”

“知道了!”

应下之后,朱景洪对一众妃嫔微微一笑,然后便在诸太监簇拥下,往乾清宫大门外走了去。

宝钗等人送他到了宫门处,然后接下来的事便与她们无关,只是等待登基仪式结束之后,众人要到乾清宫向皇帝朝贺。

众妃各自散去,而黛玉则与宝钗一起,聊着入宫的一些琐事。

走了一会儿,宝钗突然说道:“一会儿,陪我去个地方!”

黛玉随即问道:“去哪儿?”

宝钗微微一笑,说道:“去了你就知道了!”

当朱景洪开始行祭礼时,奉天殿外的广场之上,宗室、武勋、文官和各部、盟、土司、藩国使臣,以及外国诸使节都已按位次站好,人数接近有两千人。

好在,奉天殿外的广场足够大,安置下这些官员使臣绰绰有余,甚至现场还有近两千的仪仗侍卫。

而宗室郡王、六部九卿、五军都督府的将领们,则因地位高则是站在大殿台基之上。

而朱景洪的宝座设在奉天殿外,一会儿他将在此颁布诏书,接受群臣朝贺叩拜。

丹樨两翼,锦衣卫设云盖云盘于东,教坊司设乐于西。

钦天监官员设定时鼓,尚宝司设宝案于御座前,鸿胪寺设表案于丹陛上,告祭上苍的诏书将在此宣读。

随着时间流逝,距朱景洪驾临奉天殿的时刻越来越近,丹陛上下列队的文武百官们,神色越发肃穆等待着皇帝陛下驾临。

今日天气非常不错,天空湛蓝只有少数云朵飘着,让朝日阳光可以自由撒向大地。

突然鼓声响起,这便是皇帝即将驾临的信号,随后乐工们开始奏乐,乐曲高亢宣扬着皇家威仪。

朱景洪是告祭祖先,所以是从太庙返回,故而是从午门、奉天门出现。

旗手卫的三十二名军士,抬着他那过于豪奢的辇轿,从奉天门外进到了广场之内。

在周边最靠近的是四十多名乾清门侍卫,这些人或许武力值不一定最高,但全都是最忠心于他的人,其中多数是他的外房亲戚。

在这些侍卫更外层,便是龙禁卫的侍卫们,此刻随扈者乃是百户以上武官,普通侍卫根本求不到这机会。

朱景洪手持大圭,端坐于辇轿之上,此刻他眼前除了晃动的冕旒,再也看不到其他东西。

目光扫向左右,他看见了匍匐在他脚下的百官,似乎漫无边际一样无穷尽。

他的前方,丹陛之上,皇帝宝座等候着他的主人。

从奉天门到丹陛石,中间差不多有两百米的距离,不算太长却让朱景洪感觉走了很久。

他确实走了很久,广义上来算他走了十年,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他都是提着心吊着胆在走。

辇轿往前行进,当朱景洪回忆这十年时,现场官员们也在回想这些年发生的事。

时间往前倒推十年,乃至于只往前推五年,都不会有人想得到,会是这位继承了帝位。

他适合做皇帝吗?如果是十年前,几乎所有人都会否定。

但现在,所有人都必须要承认,这位天生就是做皇帝的料,手段之严比他爹都有过之。

视百官如家奴,治朝政如私产,用军队为爪牙,待外邦如鱼肉……

虽是年少继位,却有安邦定国之功,得到军队上下一致效忠,这样的皇帝无人敢轻视。

尤其是这年少继位,让群臣想到了一位故人。

今年皇帝二十五,当年唐太宗继位二十八,两个人起家的经历也类似,这让很多人产生了联想。

太宗已降,大批帝王自比唐太宗,但都是往蹭流量给自己贴金,但眼前这位年轻皇帝,或许真有可能开创如太宗那般伟业。

官员们思绪发散得很开,而此刻奉天殿内四三层阁楼上,宝钗与黛玉并肩而立,平静看着外面的盛况。

她们这里站得足够高,所以视线非常之好,而且不容易被人发现。

依照制度来说,她二人不能出现在此,可宝钗乃是中宫皇后,她愿意来也就来了。

“宝姐姐,咱们这样……只怕是不太好!”黛玉有些犯难。

她没想到自己都已经做皇妃了,还会干出这样出格的事情,而且还是跟着皇后一起。

这里可是奉天殿啊,象征皇权至高无上的奉天殿……黛玉心中难以平静。

手扶栏杆,宝钗微微笑道“只要没人说出去,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即便说出去了,又能如何?”

“可你毕竟是皇后,母仪天下的皇后,总是该……”

“妹妹啊,从王妃到如今这皇后,你可知我经历了多少风浪?”

“平日你见我,总是处置人情往来,亦或是接见各府贵妇,最繁琐的便是管理一府之账目!”

“但你可知除了这些,我还要细致了解某人品性立场,并以此用人罢人乃至杀人!”

听着宝钗的自述,黛玉没有再插话,她知道这十年王妃之路,眼前这位姐姐确实走得不易。

“我常劝他,狠辣事做得多了,也不能忘了自己是个人,多少保留些人性!”

说到这里,宝钗叹了口气:“我又何尝不是如此,手握生杀予夺之权,真就会让人随心所欲,完全不顾忌旁人感受!”

转过头来,宝钗面露微笑,看起来非常和煦。

“所以林妹妹,不必提醒我是皇后,让我多像个人好么?”

黛玉点了点头,她知道这是心里话,是非贴心之人不能说的话。

“宝姐姐,这些年可苦了你!”黛玉面带忧色。

宝钗笑容依旧,再度看向广场方向,说道:“比起那些死了的人,我这也算不得什么,说起来……还有些矫情!”

看着宝钗的背影,黛玉一时不知该说什么,然后也看向了广场方向。

“宝姐姐,他来了!”

黛玉口中的他,便是指被抬上丹陛的朱景洪,此刻他的辇轿已经落下。

在司礼监两位秉笔太监搀扶下,朱景洪手持大圭下了辇轿,左右是跪伏于地的宗王和文武重臣。

徐徐往前走去,冕旒摇晃之间,御座已近在眼前。

最终,朱景洪坐上了皇帝宝座,左右则是内廷诸监掌印或掌司太监。

这时,一名礼官手捧诏书,来到朱景洪面前跪下叩拜。

“微臣礼部侍郎崔裕,叩请颁诏!”

“可!”朱景洪肃然道。

随着朱景洪话音落下,礼官随即起身来到丹陛之上,当着文武百官徐徐展开了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惟我皇明,诞受天命,为天下民物之主……”

“皇考嗣统逾二十年,深仁至德,泽被海内,治化之盛,在古罕闻……”

“悯念民穷,励精新政,访求利弊,大有兴革,纶音未布,遽至弥留,叩天吁地无所逮及,天下之恸矧予一人……”

“亲承遗命,谓主器不可久虚,而宗亲、文武群臣、军民耆老累笺劝进,拒之至再,情益恳切,永惟宗社重寄不敢固辞……”

“谨于今日,祗告天地、宗庙、社稷,即皇帝位……”

“顾国家创造之难,眇躬负荷之重,惟祖宗开创之训是遵,惟皇考未尽之政是守,康我兆民登于至治!”

“其以明年为乾盛元年,大赦天下,与民更始,所有合行事宜条列于后!”

诏书念到这里就结束了,完整版的大诏令非常长,一会儿将会在大明门宣读,并随之传发各省、府、县,以及各藩属部盟。

到这里,登极仪已完成最重要的一步,全程朱景洪都是那副淡漠表情,让人看不出他在想什么。

此刻,诸王百官在礼官引领下,此刻皆面奉天殿而立。

“拜……”

随着礼官一声高呼,诸王和勋贵大臣再度跪地,而后向宝座上的朱景洪叩拜。

“兴……”

众臣于是起身站定,等待着礼官的下一步指引导。紧接着只听礼官喊道:“拜!”

“兴……”

一共是五拜五叩头,整个过程将近两分钟。

大殿宝座上,朱景洪目光所及之处,尽是叩拜行礼之臣。

他本以为,自己已看透了一些,不会有情绪波动,可此情此景还是让他心潮澎湃。

众臣拜毕,内阁首辅赵玉山在礼官引导下,来到宝座前御阶下站定,在其身后还跟着次辅郑志清。

“跪!”

老迈的赵玉山徐徐跪下,刚刚起身的百官们便再度跪下,内阁次辅郑志清手捧托盘,徐徐来到赵玉山身侧跪下。

托盘上放着个明黄色锦缎包裹的盒子,礼官上前将盒子打开后,里面静放着一方宝玺。

此玺四寸见方,上纽交五龙,缺一角由金补足,不出意外这便是传国玉玺。

这东西朱景洪做太子时就看过,当时还问过老头儿是不是赝品,得到的回答是屁股上挨了一脚。

礼官小心翼翼取出宝玺,而后跪下递给了赵玉山。

传国玉玺具有象征意义,平时并不担负用印之职,所以大臣们基本没机会接触到。

接过宝玺的赵玉山,此刻心情也是无比激动。

往前膝行三步后,他来到了朱景洪的御座旁,而后托举宝玺高于头顶。

“皇帝进登大位,臣等谨上玉玺!”

内阁首辅次辅,代表百官群臣,向皇帝进呈玉玺。

不需要朱景洪动作,只见司礼监掌印太监吕通,端着锦盒走下了御阶。

与赵玉山相对而跪,待赵玉山将宝玺放入锦盒,吕通便起身沿御阶返回宝座,将宝玺放置于朱景洪面前大案上。

“拜……”礼官的声音响起。

听到礼官的招呼,众臣再度叩拜,一连三次之后,礼官却并未叫起。

几息之后,只听朱景洪道:“平身!”

下一刻,众礼官方高呼“平身”,

最主要的仪式结束,接下来又折腾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奉天殿的登极仪才宣告结束。

接下来,朱景洪将去更衣,换上十二章纹十二团龙衮服,于崇政殿接受重臣和列国使臣朝拜。

到此,今日之登极仪才算结束,传承三百余年的大明朝,迎来了第十六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