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末罗瑜,义净与僧人聊得最多的,是部派问题。这些僧人,有不少是从佛逝国一起过来的。
义净发现,佛逝国的梵语是boja或?riboja,从佛逝国到末罗瑜国,用船行驶的时间竟然也达到了十五天之久。当然,这一段路程的行驶,与从中土大唐往佛逝国行进的情况不完全一致,这时候的行进,距离其实并不太长,因为一路上不少时候在绕着海岸线走,一路上走走停停,才消耗了十五天。
这很正常。就像中土大唐,只要有较大的河流,就能形成一定的运输渠道。
义净很清楚地感受到了佛逝国国王派船送他们的好处。
因为是王船行进,有士兵保护,一路上没有人打扰他们的宁静。义净这才明白,为什么佛逝国的僧人会那么主动约他并配合他的时间出发,毕竟,王船不会送所有的人。
路上,有僧人悄悄指着义净的通关文牒,也就是在唐朝称为”过所“的锦帛,颇为羡慕地说:“你别小看了你手里的这个东西,它能让你在很多国家很顺畅。”
“是啊,我也很感激大唐给我出具了这个过所。相比玄奘法师,我可算是比他幸福多了。”义净感慨。他是知道的,玄奘法师本来是不能出国的,因为他没有过所。他的过所是他离开大唐之后,由高昌国的麹文泰提供给他的。这也就让玄奘法师回国的时候,不得不先给唐朝皇帝说明情况,得到允准再返回国内。而他义净在这一点上是幸福的,他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因为贝州刺史已替他做好了这些。
“义净师,你到末罗瑜也有一些时间了,你有没有发现,末罗瑜melayu,也有不少人将它称为malaya?”一位僧人提到。
“是的,我也注意到了,它的声音很像我们汉语的‘马来’。”义净答道。
“义净师,你知道吗,我很怀疑,这个词很可能是代表的就是大山的意思。记得五天竺那里有一片连绵的大山吗?那一片连绵的大山被人称为himalayas,人们说,它的意思是雪山。”一位僧人道,“你听,malaya,himalaya,hi是雪,malaya是山,你觉得对不对?”
“嗯,还真有可能。”义净没有给特别准确的回应。毕竟,这只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方案,到底对不对,还是值得思考的。义净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他们下一步应该如何行进。毕竟,前往五天竺这个目标看似已经起步,却也需要在等到真正抵达了五天竺才算成功。
望着末罗瑜一带连绵的群山,义净很想知道,如果水陆并行,有没有可能进入羯荼?毕竟,这里有一条河,如果沿着河流行进,能不能实现向羯荼的贯通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听和追问,终于有路径比较熟悉的商人帮义净他们画了一条行经路线图。大家展开地图仔细商议之后,发现这种行进方式中,有的地方需要坐船,有的地方则最好请骆驼帮忙,还有的地方可能需要人力来实现。而这些最好和商人一起行走,才能更懂得如何利用和调配资源。义净将与商人同行前往羯荼的想法说给大家听,有人同意跟随商人一起去看看,也有人觉得还是不要冒险,直接在末罗瑜学习佛法就挺好。
于是,从佛逝国出发的几位僧人形成了两条路线。前往羯荼的人员相对较少。义净知道,自己是肯定要去羯荼的,因为他已经打听过了,从佛逝国到末罗瑜之后,还是需要到羯荼港去,从那里才有机会继续向着五天竺方向走得更远。至于为什么,这是因为商人们已经告诉他了,如果去羯荼港,将有比较大的船只向义净想去的五天竺进发,速度远远比沿着海岸线慢悠悠地前行要快得多。
既然有稍微快一些的方式,为什么不采取稍微快一点的方式呢?毕竟,只有进入五天竺之后,才能知道,佛教的部派传承是否如佛逝国和末罗瑜国的这些僧人所分析的这般。终究,佛陀涅盘也有了千年时光,在这千年时光里,部派的发展状况到底有那些保留了原有的状态,又有哪些发生了变化,这些发展和变化到底又怎样影响了佛教戒律的发展,义净很想早点读到更多原始文献资料,以便有更真切的把握和了解。
“义净师,你确定要从小路前去羯荼吗?这一路上没有士兵保护,可就不一定会不会遇到什么了。”有僧人还是劝道。
“嗯,我还是想去。”义净很笃定地说。尽管通关文牒让义净得到了较多的支持和帮助,但义净知道,自己不能一直靠各地国王给予的帮助。自己也应该进行一些努力和争取。义净很清楚,如果不能自己去闯闯,一切都被安排着,所见所闻所感都将会受到一定的局限。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还是更贴近当地的百姓更好。如果可以,义净甚至想自己独自行走一些地方。但他也清楚,在陌生的地方,结伴而行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