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时分,一艘造型简练的快速官船从海上徐徐驶入荻水港口。
身穿绯色云雁官服,年过花甲却精神矍铄的徐光启站在船头,不停看向安东卫城和安东卫城西北虎山口方向,眼里满是好奇和期待。
“老爷既要前来观看陈建气象,为何不直接前往虎山口?”老仆徐世章轻声说道。
“虎山口肯定要去,但不是现在。吾等且先在市井游走片刻,听听陈建在市井中的名声。后见安东卫官员,听他等对陈建之描述。待得对陈建有了大体印象,再亲见其人。”徐光启笑了笑说道。
“老爷就不怕先入为主,以致看不清陈建真实面目?”老仆也笑道。
“无妨。吾治学态度之严谨你不是不知。吾不会犯先入为主之错。”徐光启谦和而又自信地说道。
安东卫衙议事厅里,气氛一片融洽。
卫城一众高官从昨天争扯到这个时候,总算是把陈建带来的这次胜战诸般红利,尤其是陈建上交的12船财货分配了个清楚。
财货已经由他们各自的亲卫搬回了家,剩下的就是等山东都指挥使司将安东卫的功绩转奏朝廷,然后朝廷再给他们下发一应功名、钱财方面的赏赐以及战争损耗补偿。
这个流程最终走完,最快也得一个月,慢则两三个月都说不定。
流程稍微有点慢,不过大家心里也都不急。
这次战争他们每家实际付出的都是几十马匹,其他军械战船都是卫城旧物。而他们现在每个人已经到手的财货价值至少都是六七千两,已经远超他们的付出。
现在众位高官们心里唯一还有点遗憾的是,由于赣榆县提前向南京兵部详述了战争过程,他们没有办法占到更多的战争功绩。这次战争的主战功绩终究还是要被陈建那小子全部占去。
看在陈建给大家带来了如此大收益,他自己的实际收获却相当小,甚至还略有亏本的份上,官员们就决定大人大量,不再与陈建计较这一节,让陈建多少从朝廷封赏上得到一些补偿。
要不然把陈建一下子榨干榨净了,没有了肥皂‘红利’且不说,下次倭寇再来,谁来给他们建立功业?
“既然诸事已毕,各位就各自散去,在家里静候佳音......”
所有事情谈妥,胡延庆心情很好地宣布散会。
“禀报胡大人及各位大人,外面有一名为徐光启的四品官员求见。”传令兵忽然进来汇报道。
“徐光启?他不是被圣上敕令在他老家‘冠带闲住’,怎么跑到我们这里来了?”
官员们一下子站起,脸上齐现惊愕之色。
这个徐光启的官阶虽然不是太高,只是正四品的少詹事,但在大明却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
他虽然已经中进士21年,却不算是一个纯粹的经学大儒。因为他极度推崇‘关学’的‘经世致用’理念,而非推崇程朱理学或是陆王心学。
他精通天文,会历法数算,长于农事,水利,制器,还善于练兵,造枪造炮,并积极引进西洋几何学。
据说他前两年极力活动,从租住澳门的葡萄牙人手里弄到了好几门红夷大炮,送去辽东前线以镇守宁远城。那几门红夷大炮的战场效用到底如何,目前还不得而知。
他在考中进士之前就受洗成为了天主教徒,给自己取了教名‘保禄’。这让他成为大明官场的长期谈资。
这样的一个人在朝堂上完全是一个中立派,从不偏向任何一党,也理应不会受到哪一方政治势力的迫害。
但是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去年中,以太监魏忠贤为首的权阉一党在朝堂上占据了绝对上风之后,为了笼络人心,欲擢升徐光启。
徐光启不受,乃遭阉党弹劾,被天启帝敕令归于苏州府崇明县法华汇(今上海徐家汇)老家‘冠带闲住’。相当于是保留职级待遇,但没有任何权柄。
这些朝堂上的政治斗争虽然没有直接波及到卫所这类底层军事机构,看似与卫所没有太大关系,但人在官场混,哪有不关心这些的?
卫所高官们由此都对徐光启的状况大体了解。
现在听到这样的一个名人来到了他们的地盘上,他们都非常惊讶。
徐光启虽然为朝廷整顿过武备操练过军兵,但与安东卫却从来都没有产生过直接联系。在场的官员当中也没有任何人与他有过交往。
“管他为何而来。随我出迎,接住叙话便知端的。”
胡延庆带头向外走去。
众官员连忙跟上。
大明文贵武贱。胡延庆虽然是正三品武官,徐光启只是正四品文官,但如果不论品阶只论官场规矩的话,胡延庆就是要比徐光启矮一头。
胡延庆以下的其他官员更是不必说。
“胡大人,列位大人,徐某来得冒昧,还请恕罪。”
“哈哈,如徐大人这等国之干才莅临我安东卫,乃我安东卫之荣幸,何来冒昧?徐大人请入内叙话。请!”
“胡大人请!列位大人请!”
一番客套之后,众人进入议事厅坐定。
“不知徐大人此来安东卫......?”
奉茶之后,胡延庆挑起话头。
“前些日,倭寇自苏州崇明县登陆,肆意烧杀抢掠。其虽差幸未至徐某法华汇之老宅,犹自令徐某切齿恨之。惜乎奉旨冠带闲住,未有兵丁可使,只能坐视倭寇猖獗,并使人时时探视倭寇行踪。昨夜掌灯时分,快马来报安东卫之军全歼倭寇于赣榆城前,大振安东卫之军威,大扬我大明之国威......”徐光启当即娓娓讲述起来。
原来徐光启虽不能杀敌,却一直派人监视倭寇动向。昨天晚上得到赣榆胜报之后,他连夜乘舟出发,要赶往安东卫,看看陈建这位‘国之干才’到底是何等气象。
海上颠簸10个时辰左右,徐光启的快速官船终于赶完了300多里海路,来到了安东卫港口。
“......据闻安东卫此次取得胜战之军乃胡大人提前安排在虎山口进行训练的机动之军,其军之将领陈建也是胡大人慧眼识英才,委以守备之重任。更听说陈建此战深得卫城上下大力支持方得取胜。徐某喜不自胜,乃夤夜出发赶往安东卫,面谢安东卫为国为民之诸公,顺便看一下陈建这位国之干才之气象。”徐光启好言好语地结尾。
安东卫众官员面带笑意地互视了一眼。
他们都听了出来,这位冠带闲住的徐大人是专门来看陈建,只是顺便与他们打个招呼而已。
陈建这小子倒是好运气。这一战打赢了,名气传开了,就连素有盛名的四品文官大员都要亲自登门来看他。这小子怕是真的要发达了。官员们都在心里嗟叹。
“安东卫上下皆领徐大人之盛情。为国效力原本就是我等之本分。徐大人既要看陈建气象,本官就立即传唤......”胡延庆微笑说道。
“不用不用。胡大人,列位大人,徐某欲直接上门,亲眼看陈建及其虎山口备御所真实景象。”徐光启连忙说道。
“徐大人此言大为有理。不知徐大人是否需要我等陪同前往?”胡延庆说道。
“列位大人军务繁忙,就不劳烦列位大人了。”徐光启推辞。
“如此,也好。”胡延庆等官员顺水推舟地同意。
短短时间里,他们已经集体去了虎山口两次,已经很给陈建面子,也显得很重视虎山口备御所。
如果再去第三次,陈建的尾巴岂不是要翘上天?
“启禀大人,卫城来了一位名为徐光启的,据说是正四品的官员。他在市井上打问有关大人以及有关这次全歼倭寇战争的一些事情。”
徐光启还在卫城内外打探消息之时,陈建安排在卫城里的耳目就已经把情报送到了陈建手上。
“徐光启?明史上最有名的大科学家兼宰相?这样的一个大贤来了安东卫,还在打探我?”
正在与谢汇成谈话交待事情的陈建‘呼’的一下站了起来,脸上满是震惊,兼有深深的欢喜。
pS:求看官们票票支持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