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我只想把它上交给国家
诸葛亮见张绣并没有就着贾诩的话继续往下说,反而是问起了自己传国玉玺的来历,忍不住转过头望去。
当看到张绣似笑非笑地望着自己时,他不禁心中一动。
“主公,可知完璧归赵?”
“当然。”
这个典故实在太有名了,连水字数的必要都没有。
诸葛亮又问:“那主公可知传国玉玺便是完璧归赵中的和氏璧?”
“知道。”
这件事情知道的人就没有那么多了,但只要念过书的人基本上也都知道。
“那主公可知和氏璧来历否?”
诸葛亮再一次问道。
张绣听懂了诸葛亮的意思,不是传国玉玺的来历,而是和氏璧的来历。
很好,终于进入这个故事的主线了。
张绣摇了摇头,“不知。”
诸葛亮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见只有贾诩朝自己捻须微笑,顿时心中一定。
“既是如此,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
一个传奇的故事便被诸葛亮娓娓道来。
根据着名文献《韩非子》记载,有一楚国人名为卞和,某日在荆山砍柴时发现一只凤凰栖息在一块石头上。
俗话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故而卞和就把这块石头当作宝物献给了当时的楚厉王。
然而楚厉王让人鉴宝之后,却发现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勃然大怒的他当即下令削去了卞和的左膑骨。
后来厉王驾崩,武王登基,心有不甘的卞和再次去献石。
结果楚武王找人鉴宝以后,发现这的确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怒气爆发的他又下令削去了卞和的右膑骨。
等到武王驾崩,文王登基,卞和还想去献宝。
可是他没了双腿无法行走,只能抱着那块石头在荆山下哭了三天三夜,就连眼泪都哭干了。
这件事情最终惊动了楚文王,派遣使者来询问原因。
卞和说自己不是因为所受酷刑而悲伤,而是因为宝玉无人识别而悲伤。
文王有感其诚,第三次让人鉴别。
可惜依旧得到了这只是一块普通石头的答案。
好在这一次终于有人提醒,工匠便剖开了石头,果然找到了隐藏在其中的一块完美无暇的稀世宝玉。
楚文王感念卞和之心,为弥补两任楚王对他的伤害,便养了他和他的家人一辈子,并且以他的名字为这块玉石取名。
“和氏璧”就是这么来的。
自和氏璧面世以后,它就成了楚国国宝,从不轻易示人。
直到被称为蛮夷的楚国为了向中原靠拢,在向赵国求婚的时候才把送到了赵国。
等到赵惠文王在任时,秦昭王为得到和氏璧,派人出使赵国,声称愿以十五座城池来交换。
赵王担心秦国得到和氏璧以后耍诈不拿城池交换,但又担心不答应交换会得罪秦国,最终派遣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结果秦王果然不想交割城池,蔺相如则是凭借着自己的机智与勇敢和秦王周旋,最终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
在随后的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再次立功,使赵王免受秦王屈辱。
因这两件事情受封上卿,官居大将军廉颇之上。
廉颇认为自己征战沙场的功勋高于只会耍嘴皮子功夫和出身贫贱的蔺相如,对此颇有不服,言谈间时有羞辱,蔺相如却始终以礼待之。
最终廉颇得知此事,赤身裸体背负着荆条找到蔺相如,请求他的原谅。
这就是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最终促成了将相和,两人的这段友谊一时传为佳话。
只是后来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和氏璧在一百年后终于还是到了秦国手中。
嬴政认为自己功劳高过三皇五帝,自称始皇帝,又命李斯取蓝田玉用小篆雕刻传国玉玺。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篆字便由李斯亲手写成,玉工孙寿刻于其上。
从此以后,传国玉玺就成为了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
诸葛亮说到这里,见众人听得入神,笑了笑继续说道:
“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因风浪大作,舟将覆,听人言要掷宝以镇压湖中怪,遂急投玉玺于湖而止。
自此传国玉玺失踪。
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持玺遮道,与从者曰:‘持此还祖龙。’
言讫不见,此玺复归于秦。”
张绣:( ̄_, ̄)
眼见张绣一副不以为然的模样,贾诩也主动解释:
“玉玺应何而失,又应何而得,皆为民间穿凿附会之说。
然其失而复得一事却是事实,个中原因,只怕唯有始皇得知。”
“这种事情无所谓,孔明你继续说。”
诸葛亮口才极佳,包括张绣在内的众人此时皆被他讲的这个故事吸引,张绣便让他继续往下说。
传国玉玺虽然回到了始皇手里,但秦朝却历三世而亡。
秦王子婴将玉玺献于汉太祖刘邦,因刘邦御服其玺,世世传授,遂号曰汉传国玺。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遣其堂弟王舜向太后索取传国玉玺。
太后怒斥其为乱臣贼子,将玉玺狠狠掷于地上。
王舜连忙捡起玉玺,发现已经缺失了一角。
后来王莽令工匠以黄金镶补,纵有巧夺天工之术,传国玉玺还是留下了遗憾。
后来王莽建立的“新”王朝覆灭,王莽本人亦是兵败被杀。
传国玉玺历经更始帝刘玄、建世帝刘盆子之手,最终还是来到了汉世祖光武帝刘秀手中,一直流传至今。
但至于玉玺是怎么来到孙坚手中,诸葛亮也不知道。
却见张绣微微一笑,“十常侍作乱时,何进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
后董卓作乱,孙坚入洛,在宫中一口井中找到了玉玺。
三年前,孙坚之子孙策以玉玺为质,向袁术借得三千兵马,跨江东渡。
至此传国玉玺一直都在袁术手中。”
诸葛亮越听越是惊讶,等到最后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此事主公因何得知?”
他对传国玉玺的来龙去脉这么清楚,是因为他博闻强记,擅长分析总结。
但即便如此,他也只知道孙策以玉玺为质向袁术借兵的事情。
至于玉玺是怎么丢的,孙坚又是怎么得到的,别说是他,相信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所以听张绣说得如此明白,诸葛亮才会这么惊讶。
我也是看三国演义知道的。
张绣在心里默默说了一句,口中却对此事避而不答,话锋一转说道,“孙坚得玉玺,暗藏心思欲回江东,不料被刘表部将黄祖射杀。
袁术得玉玺,称帝后众叛亲离,落得如今这般下场。
孙策弃玉玺,换来兵马,如今几乎平定江东地面……”
用一番话把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张绣看向诸葛亮,目露微笑:“孔明,你怎么看?”
诸葛亮:(*゜ー゜*)
为什么感觉这一幕似曾相识?
他正要开口,突然朝还在地上的袁术和袁胤看了一眼。
张绣见状没好气地看向袁术,“故事听够了还不走?等着我送你们吗?”
袁术和袁胤见张绣真的信守承诺放过他们,这才如梦初醒,道过谢以后便相互搀扶着离开。
等到两人的背影消失在众人视线,乐进犹豫片刻,还是开口道:
“主公,要不要末将追上去……”
他说着就做了一个砍头的动作。
“不可!”
诸葛亮就急忙劝道,“此举乃陷主公于不义也!”
张绣也笑道,“某已答应交出玉玺便放过他,实无必要如此。”
乐进依旧犹豫,“那便放他去找袁绍?若二人协力,只恐急难收复?”
张绣摇了摇头,“袁术与我一战,既失兵马,又失玉玺,便投袁绍,也无大用。”
说到这里,他的脸色变得耐人寻味起来:“现在他活着比死了更有用。”
“主公既答应饶他一命,那便让他去吧”,贾诩也插了一嘴,跟着就转向诸葛亮,“孔明,伱怎么看?”
诸葛亮:( ̄△ ̄;)
你们到底想干什么?
他这时也回过味来,贾诩似乎是在……幸灾乐祸?
虽然不明白原因,但依旧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如主公方才所言,孙坚、袁术欲将传国玉玺占为己有,却都无甚好下场。
反观孙策,果断以之换兵,却创立了如今江东的基业。
可见并非得此玺者,便是天命所归之人。”
诸葛亮想什么说什么,却看到贾诩和赵云都用一种古怪的表情望着自己。
贾诩:((*???)ゞ→→
赵云:Σ(`д′*ノ)ノ
诸葛亮心中顿时咯噔一声,糟糕,自己年轻气盛,貌似一不小心就把人给得罪了。
贾诩刚刚才说过传国玉玺乃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自己现在就说就算得到玉玺也不是天命之人,这不是打脸吗?
只是话一出口却再难收回,正当诸葛亮想着要不要找补回来的时候,却听张绣赞同地说道:
“孔明所言极是!
不过一块玉罢了,虽说有其政治意义,但若谁以为得到它便是天命所归,那才是真的愚昧!”
诸葛亮没想到张绣居然这么挺自己,眼睛顿时有些湿润。
要知道贾诩和赵云可是张绣最信任的谋士和师弟啊!
贾诩和赵云自然不会介意,贾诩更关心的是另一个问题:
“那主公打算如何处理此物?”
迎着三人的炯炯目光,张绣咧嘴一笑,露出八颗整齐的牙齿:
“我现在只想把这个玉玺尽快上交给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