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其实这个问题我在序里面就有稍稍提及过了——世界的颜色取决于你的内心。
其实这应该是佛家的思想,而且它也不仅仅局限于佛教,其实是在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说到佛学,我要给你解释一下,因为我之前对佛学也并不了解,所以误以为它是迷信,但当你真的去阅读它的经书的时候,你发现它其实不是迷信,而是智慧。佛学的主旨其实是修心,不是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吗——众生畏果,菩萨畏因。如果你有幸也接触到了佛法,我觉得你应该正确的去看待它,而不要像大多数人那样迷信。
其实,迷信的人占百分之九十九,真正修佛的人并不是迷信,而是他把经书都了解透彻了,他的思想、境界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就好比爬山一样,站的越高,下面的人在你眼里就越小,世间的事情也离你越远。
我不知道你是否还能记起我们和邻居一起去庐山,那次他们是去还愿,而咱们就是想和他们搭伴一起玩玩。那次也是我第一次走进寺院,在进寺院之前我也做了很多功课,不仅仅是佛学的还有很多人生哲理的,所以进去了以后我才能和住持聊了很长一段时间。住持的思想和我的基本一致,佛学其实根本不是迷信,佛学其实就是修行学,修的是自己的这颗心。但是大多数俗人都是跟着瞎起哄,根本不是修行人。我记得就在我在寺院呆的短短的一天中,我就看见里面的工作人员因为分配工作不公平而发生争吵,试问如果他们都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怎么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呢?这里是寺院啊,不是外面的世俗世界。但是没办法,进寺院并非都是佛祖,而大多数都是俗人,甚至可能都是来这里混饭吃的人。通过这次,我也了解到了,寺院里面和社会是一样的,里面的人也都是水平参差不齐,认知有高有低,并不是进寺院的人都可以修成佛了。那里面好多人都比我年长,但是我观察他们在我和主持探讨佛法的时候他们眼中透露出的是一种迷茫。
所以,我要告诉你的是,婚姻里面其实也是这个道理,佛学里面讲的根本是修心,在婚姻里也是一样的,不论你和谁过,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矛盾、不愉快,区别是和有的人一起的时候不愉快少,和有些人一起的时候不愉快多。你相亲的过程,为什么要找和咱们家庭相似的家庭呢,目的就是为了减少你们婚后的矛盾,因为你们成长环境相似,所以你们很多方面就比较相似,更容易互相理解。如果是成长环境相差很多的两个家庭出来的孩子在一起了,那矛盾一定非常的多。既然不论和谁在一起都会有矛盾,那你应该怎么做呢?
你应该修自己的心,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发现自己不对了尽量去改正去克制,不要让自己内心的恶和兽性战胜了自己的善良。自己不愉快了,可以想办法让自己愉快,调整好自己的心,管理好自己的心。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大多数世人其实连发现自己内心的能力都没有,更不用谈去控制自己的心了。咱们国家的四大名着其中两个都是在讲如何修心的,只是有些人一辈子的读不懂它。
所以,我的孩子,选择的时候非常重要,慎重选择了以后,后面就要尽量坚持走下去,在此期间遇到的一些困难,挫折,矛盾,你应该想办法克服,克服它们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修心。
祝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