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怒海覆清1852 > 第八九一章 劳动模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西表岛潜龙城。

这是华族最早建立的城市,不过短短几年时间,似乎已经有很多人将这里遗忘。

就连元首都已经有两年时间没有回到这里。

西表岛的港口正在建造一座大型土堡型建筑,建筑的周围有一些高大的电线杆子。

这里是华族跨海电报的中继站。

这是一条跨海电报线路,从泉州出发,经过澎湖列岛、东番岛、与那国岛、西表岛、石垣岛一路向北经过冲绳诸岛一直通到九州岛。

一连串的岛屿,减少了电报线路经过海底的距离,让这项工程操作起来更加的容易。

赖安囯是西表岛项目的总工程师。他主要负责琉球一段线路的铺设以及中继站的建造。

对于到这么偏远的岛屿工作,赖安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因为他本来就是这里的人。

赖安囯一家是董良早期从同安迁移到西表岛的护卫军军属。

后来华族打到本土去,一些军属随着家人迁回本土了。因为早期的这些护卫军将士大部分已经成为了华族的高官。

但还是有一部分人留了下来。他们已经喜欢上了潜龙城这座新家。

西表岛上有纺织厂、造船厂、水泥厂、研究所,这些都是华族最早建立的工业设施。

西表岛纺织厂现在还有数百名女工,在规模上算是一座大型纺织厂。这座纺织厂的麻纺织车间效益非常好。

石垣岛周围的岛屿上盛产优质黄麻。

西表岛造船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是设备非常先进,这里还有一批年轻的技术人员。

董良将新型鱼雷艇的研发任务拆分了一部分交给了西表岛造船厂。

临近年关,赖国安依然坚守在港口的电报中继站。

“准备接收信号。”赖国安在电报接收室中指挥工作人员,正在测试信号。

“嘀嘀嘀……”电报机上的简易喇叭发出有节奏的声音。

这个时候还没有指示灯,电报机传递信号只能依靠声音。

此时赖国安指挥手下接收的信号是从东番岛上直接发过来的。他们在接收了信号之后会转发给那霸的中继站。

为了维持这座电报站的工作。岛上建成了一座小型火力发电站。

多余的电力还可以提供给岛上的工厂和居民使用。

“赖工,赖工,这份电报是给您的。”

赖国安走到电报员的身边,满心好奇地看起这份刚刚译出来的电报。

没想到自己测试设备,竟然收到了一份发给自己的电报。

电报上写着:“赖国安同志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在复兴元年被评为电报局工作积极分子。特选派你参加复兴元年年会。”

落款是交通部。今年的年会人数增加了很多。这些名额除了分给各个行省之外,还会分给各个单位。

“哎呀,这可是大喜的事情啊,恭喜您啊赖工。您这次可以去福州见到元首了。”年轻的电报员小刘一脸羡慕地说道。

“哈哈,确实很久没有去福州了,正好去电力实验室看看。听说他们在搞风力发电机,咱们岛上的风大,正好可以用上。”

赖国安想的还是工作上的事情。

“赖工,有些事情,我们做下属的不当讲,不过您这个人太实诚了,以您的技术,早就能够调到福州去了,听说现在评了不少的院士,可以享受爵位津贴,您难道就没有点想法?”

年轻的电报员确实在为赖国安打抱不平。

他们总觉得自己在偏远的地方工作,更加的辛苦,却又总是被人忽视。时间长了就产生一种心理不平衡。

“小刘啊,你不能这样想。你要想我们几年前在同安啥都不是,要不是元首给了咱们学习的机会。咱们现在能做啥,要么种地,要么进城给人家打长工,又或者去船厂做工。哪怕是家境好些读过书的,运气好能够考上功名,想要做官那还得花钱。”

小刘没话说了,人家赖工能够混到这样不正是因为人家好学,心思单纯吗?

赖国安的家境并不好,他家当初也没有人在那四百勇士中。但是他的父母还是带着他们兄弟姐妹五人跟着护卫军的船出海了。

这并非是因为信任,而是赖家在当地实在活不下去了。给人做佃农根本就无法养活那么多的孩子。

那个时候赖国安已经十五岁了。

到了岛上之后,赖国安加入了少年班跟着董良学习基础知识。

后来华族俘虏了美国的电报工程师。董良专门挑选了十几个机灵且基础物理学的还可以的孩子跟着人家学习实践。

赖国安就是那一批孩子。

四年过去了,赖国安成为一个大小伙子。他也是华族电报业务的先驱。

就像是当年种下的一颗种子,现在已经茁壮成长为小树苗。

当然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赖国安一直记得董良的话,做研究要时刻保持谦逊的态度。

科学没有尽头,奋斗没有终点。

“还是赖工您的觉悟更高。这次回去一定要给我们带一个嫂子回来。”小刘呵呵坏笑道。

这个时代的孩子都早熟,十九岁的赖国安在这个团队中已经算是大哥了。

“呵呵,小刘,你这性格适合去做电话接线员,每天都能够说很多话。”赖国安拍了几下小刘的肩膀,然后揣上那份电报离开了电报房。

通知上的时间非常紧,他要先去潜龙城管委会问问有没有回福州的公务船。

还要回家去跟父母说一声。

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现在种着生产队分给的土地。

岛上温暖的气候,加上周围岛屿上开采的鸟粪肥,让这里的水稻可以一年种上三季。

二老基本上没有清闲的时候。

赖国安的两个弟弟还在读书,两人都在西表岛上的潜龙技术学堂。这是华族最早建造的专门培养技术人才的学校。

学校出来的学生基本上都会分到华族的国营工厂或者是研究所去。

华族现在基本上还处在人才短缺的状态。学校里的孩子也都非常争气,大家对学习机会非常珍惜。

不好好学习的话,做农民和工人可都是非常辛苦的。

华族可没有八小时工作制,也没有双休。工人在意的是工资是否能够养活家人,加班干活在大家看来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程叔正就是这样一名普通的工人,马尾造船厂木工车间的一名车工。

他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将木头原料加工成固定的规格。

千篇一律的工作,让他将手中的活计做得非常熟练。

他每天都要工作十二个小时以上,这里面还不包括他吃饭的时间。

船厂的食堂会管他们的中饭和晚饭。

这是程叔正这样的工人最喜欢的一点。

他们通常早餐在家中喝点稀粥凑活一下,然后中午的时候在食堂可劲儿地吃。

这样他们每月的工资便可以全部留作家用。要是妻子也在船厂区工作,两个人便可以每年攒下几十块华元,这在往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笔钱可以让他们在福州城买下几间排房,可以让孩子们去学堂读书。

这在往年只有一般的小地主才能够过上这样的日子。

程叔正日复一日地努力工作,终于成为了车间的劳动能手。他用车床做出来的木制组件成品率最高。

但是他还不知足,厂长开大会的时候鼓励大家在工作中创新,只要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都将获得奖励。

这让程叔正的心思活络起来。他家里有五个孩子,但是父母都已经不在了,没人帮他带孩子,因此程叔正的妻子只能在家中做全职妈妈。

如此一来,程叔正的经济压力很大。他是车间中工作效率最高的,几乎已经将这台机器使用得再熟悉不过了。

突然有一天,程叔正在干活的时候发现,只要在车床上安装一个小组件,便能够让他们生产的木制组件效率提高一倍。

这一发现让他欣喜若狂,他赶紧将这一发现告诉车间主任。

厂长知道后亲自带人来验证。

结果真的可行。

程叔正因此被全厂通报嘉奖,还得到了五十华元一次性奖励。

自此之后,程叔正成了厂子里的名人。

今天,程叔正跟往常一样在工厂中吃好晚饭。饭后工人们通常还要回到车间继续劳动到晚上八点半才能够下班。

等到下班之后,整个人已经非常疲惫。

他的家住在船厂区,是那种排房职工宿舍。

工厂区的集体宿舍是免费居住的,但是程叔正的妻子儿女都跟着他,因此必须要自己租两间排房。

一家七口人居住在两间排房中确实有些拥挤了。但是为了省钱,程叔正舍不得租更多的房子。

“当家的,你回啦。我给你烧了热水,擦一下再上床睡觉。”妻子王氏的个子不高,但是非常能干,才三十出头就已经给程叔正生了五个孩子,而且都是自己生自己养。程叔正工作繁忙,平时基本上没时间帮妻子。

但是王氏从来没有怨言。丈夫每个月交给她的工资,她都会小心收好,掐着指头算计着用。

“孩子们睡了?”程叔正小声问道。

“嗯,嗯,都睡了,大娟子带着弟弟妹妹早早就上床了。”王氏也压低声音说道。

大娟子是两人的大女儿,已经十二岁,可以协助妈妈照顾弟弟妹妹料理家务。

王氏将门口走廊里煤球炉上的茶壶拎进房中,麻利地给丈夫对上了水。这个煤球炉是他们唯一的炊具。这种简单的排房并没有自己独立的厨房。

“夫君,大娟子大了,可以带弟妹,要不让我去找个活计做吧,这样咱家里就有两份工资,还能省下了两个大人的口粮。”王氏一边帮程叔正擦身子,一边小声说道。

这个想法她早就有了,但是一直不敢跟丈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