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2章 翻译社

“每人一张桌子,纸张无限量供应,这里也为大家准备了住宿所用的东西。

大家只需要在这里翻译仙书即可。”

刘英山:“在这里翻译?不能带回去?”

“不能。”

贾蓉再一挥手,冬子等人上前拿走他们手中的书。

“你做什么?还给我。”

“混小子,找打是不是?”

“嘿嘿嘿,别抢啊,弄坏了。”

好几个夫子不愿意归还书籍。

还有一个见有人来抢了,直接背过身去,不理会他。

手中的书被抢走,他们群起攻击贾蓉,“你这是做什么?”

“吊足了胃口,又不给饭吃,你想干嘛?”

“快点把书还给我,不然我跟你没完。”

贾蓉伸手压了压,“大家稍安勿躁,兹事体大,不能疏忽。

这里有一份保密书,今天的事不能对外人说,一旦说了罚钱一万两。”

“一万两!”

“你是山贼出身的吧。”

“连兄,此子不可信,必然是个贪官。”

“我们要是不对外说,就不会被罚对不对?”

“对。”贾蓉让人将承诺书送上,“签上你的名字,并且画押。”

一白须的夫子说:“不行啊,我藏不住话。”

“这些是神仙赐下来的,一定有大用处,子谦不会藏着不说,等他公之于众时,我们就能对外说了。”

刘英山用眼神询问贾蓉。

贾蓉颔首,表示赞同。

众人才放下心来,一一上前签名画押。

“请诸位移步入内,这里有一些书籍供用大家使用。

对了,在翻译出这封信之前,大家都得住在这里,劳烦大家派人回去告知家里人就说在外论谈去了。”

他们一心想要知道书心里藏着什么,必然会派人回去说。

这封信字数不多,短则三五天,长则七八天,必然能翻译出来。

贾蓉将信上的内容抄在黑板上,让大家看着黑板翻译。

刘英山拉贾蓉出去谈话,“这些书从何而来?”

“那日神仙入我梦,和我说了很多,我睡一觉醒它们就出现在我手中了。”

其实是儿子出世了,他的多了一个“父亲”的身份,导致系统升级。

系统允许他带图书馆里的书籍出到外面。

能够允许带出来,那就方便多了,再也不用自己一点一点翻译。

贾蓉:只要我咬定是神仙送的,你不相信也得相信。

能被邀请到这里来的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他们派人回去找自己的字典,反复确定推敲书信上的字,将字上的意思写在纸张上。

纸张上的内容很好,半天的功夫,他们就弄懂大意。

“大人,这是增加肥力的意思。”

“每亩地至少增产一百斤!”

“如果用上最好的种子,至少能增产三百斤一亩地!”

“对任何作物都适用,这是造福天下百姓啊!”

众多夫子肃然起敬,对那些神书带有更高的敬意。

贾蓉:真是厉害,不到一天功夫就弄出来了。

刘英山:“如果有这东西,山地也能产出高粮。”

贾蓉跟着怅然,“如果翻译出这些书籍,再也不会有活活饿死的人。”

想起年初那一场大雪,饿死的人无数,京都外白骨累累,众人跟着难过起来。

“确定是这个意思了吗?”贾蓉问。

“还有一些字弄不懂。”

“子谦,神仙跟你说了什么?”

贾蓉摇头:“不记得了,像是做了一场梦。”

众人只好作罢,他们继续去研究这些少见的字。

贾蓉发现他们翻译不出“化肥”二字,也许是后世才出现的字眼,现在的字典里没有,所以他们就不知道吧。

贾蓉叫人送来一桌席面,让大家吃了饭再去研究。

到了半夜,他们完成了初稿。

第二天他们将翻译好的稿子交给贾蓉。

“可以把书给我了吧。”

“我有些等不及了。”

“这里头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他们很激动,恨不得马上将书给抢过去。

刘英山昨晚兴奋得睡不着,翻滚到天明才眯了一会儿。

贾蓉再度摇头,“这里的书都不是简单的内容,不是一时半刻不能给你们。”

“要知道,这些书籍拿出去就是惊天动地的,所以得要认真对待。

想要翻译书籍可以,但我有条件。”

老夫子不乐意,“废话那么多,磨磨蹭蹭。”

“比拉一泡屎都要烦人。”

“你说,该怎么来?”

贾蓉不跟他们开玩笑,“第一,在翻译期间不许回家;第二,规定时间外不许对外写信;第三,不许离开这个院子半步。”

“如果你们能做到,现在就可以留下。

如果做不到,那就请回去。

当然了,为了不让大家后悔,你们有三天的时间可以考虑。”

大部分人犹豫了。

唯有两个老学究不犹豫,胡子花白的老头子最先走出来。

“老夫孑然一身,没有什么牵挂的。”

另一个人跟着走上前说道:“这事好办,我叫仆人回去说我云游去,三五年才回家一趟。”

他们去拿到自己最初拿的书籍,到一旁去研究。

贾蓉:“我会每个月发月钱,每个月月底随你们的书信一同送回家。

你们家人的生活有保障,你们不用担心。”

刘英山站起来往外走,“我回去和家人商议一下。”

众人跟着往外走,“大人放心,我绝不会泄密。”

刘英山是族学的山长,贾蓉必然不能让他留在里面,他另外找刘英山谈话。

让刘英山在外教学,而贾蓉找了一本简单的物理书给他研究。

二十五个夫子回去,有十八个夫子再次回到别院。

他们带来了自己的一应用品,尽是书多杂物少。

别院也发生了变化,门外挂了个牌子名叫“翻译社”。

入门的影壁处写着“为了人民”,而影壁的内侧是“闭口禅”。

所有进门出门的人都会看到这几个字,进门就要一心一意搞翻译,出门后必须一个字不能提。

好在这里衣食无忧,一应生活用品都有供应,点多少蜡烛都不要钱。

有一天,贾蓉晚上过去探视,发现他们几个人挤在一张桌子,桌子上就一根大蜡烛。

看得贾蓉很心疼,“这怎么能行,昏暗下看书伤眼睛。快去拿蜡烛过来。”

“不用了,这些就够了。”

“这比我家好多了,在家我都不敢点蜡烛。”

“今年蜡烛又贵了,我们点油灯就好。”

贾蓉叹息:“不用给我省钱,蜡烛、油灯、纸张尽管用。”

他们节省惯了不舍得糟蹋东西。

贾蓉就命令下人点蜡烛,这些夫子不敢,但下人敢。

反正他不差钱,过不久这些蜡烛就不值钱了。

夫子们废寝忘食,两三人通力合作,半个月时间就标注出五百个简体字的繁体形式以及意思。

贾蓉原本想要将《简繁对照大字典》拿出来,看到他们这股精神劲,他就不拿了。

轻松得来的东西不知道珍惜,得要有一个过程,才显得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