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有仇不隔夜
贾蓉夜里离开宁国府,他还有事要去办。
他带着冬子、老根等人离开宁国府,骑着马很快就到了平安坊,凤凰酒楼。
今日老龚给他不痛快,现今他也要给老龚一个不痛快。
盯梢的人发现主子过来了,连忙跑过来说道:“主子,龚大人就在二楼雅间,现在喝得正好。”
“陪他喝酒的人是谁?”
“是金银楼的一个掌柜,他是龚大人的老乡,今日就是想求龚大人墨宝,回老家去炫耀一番,他带来了两个怡红院的女子。
这两女子水磨工夫了得,龚大人很快就沦陷了,现在喝得真酣。”
贾蓉问老根,“让你找的人呢?”
因为冬子经常在人前行走,容易被认出来,他不好让冬子去做坏事。
这些找人做坏事的任务,就落到了老根身上。
老根:“都找到了,知根知底,不会坏了主子的名声。”
“好,让他们出去。”
“是。”
老根往外跑。
过了好一会儿,一群人拿着扁担气呼呼地来。
老根沿着黑墙根溜到贾蓉身边,“主子您就看好了。”
贾蓉看着酒楼笑道:“龚大人你也别怪我欺负你弱小,你若不惹我,我也不会找你麻烦。”
一行人躲进小巷子里等着看好戏。
酒楼里突然传来声音,“你带走了我小妹说替我办事的,如今人带走了,事没办成,这算什么?”
对方一拳头打过去。
“啊!”
金银楼的掌柜:“住手,你们是不是找错人了?”
那人又是一拳打过去,“绝不可能,老子怎么能认错人,他就是李英才。”
“放肆,这可是翰林院的龚大人。”金银楼的掌柜大喊。
凤凰楼的大掌柜听到这一番话,哪能不知道打错人了,当即带人上前去阻拦。
“这位大哥,我这里可是黑老大管着的,你若还是在这里闹事,就别想在平安坊住下去。”
那人一听,随手将龚大人扔下,“你不是李英才?”
龚大人生生挨了两拳,“你娘是李英才。”
龚大人听了,自己遭了无妄之灾,“把这些人给抓住,送到府衙去。”
众人听了,四处逃散。
“对不住了,这位爷下次给你赔罪。”
那些个汉子们滑不溜秋,东躲西逃,一下子就逃出了酒楼。
看他们逃,贾蓉等人也跟着离去。
不久后,应天府的人来了,抓不到行凶贼人,只能询问调查。
应该打的是官员,文典顾明也被叫来了。
顾明察看一番,又询问龚大人,“你是不是得罪人了?”
龚大人:“不可能,我从不与人结仇……”
他突然顿住,想到白天的一些事。
不应该啊,这事没有证据,贾蓉不该知道的啊。
再说也不是什么大事,用不着找人来打架吧。
龚大人不知道贾蓉就是小人心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虽小必报。
顾明站在酒楼外四处看看,看到一条巷子,走过去看。
衙役提着灯笼过去照明。
顾明查看四周,再看地上的印迹。
这泥地上的脚印多且深,看上头的痕迹像是新踩的。
他觉得刚才有人在这里看戏。
这个龚大人是得罪人了。
至于是谁,那就不知道了。
顾明回去叮嘱龚大人小心,他便带衙役回去。
……
贾蓉一早起来,准备上朝去。
出了院门就看到披着斗篷的惜春。
小丫头精神抖擞地站在那,脸上带有几分忐忑。
“你怎么会在这里?”
嬷嬷说:“姑娘一大早就起来了,这是给大爷道歉。”
贾蓉看向惜春,他明白了什么。
“你是为昨天的事道歉?”
惜春点头说道:“是我想错了,宝玉再好也没有你好,今后我都听你的吩咐,你叫我往东,我绝不往西。
你教我学东西,我也不会怠慢了。让我学的东西通通都要学会,还要学精。
以后,我也不到隔壁去,不跟他们一起玩了。”
惜春回去后想来想去,对比一番,还是蓉哥儿好。
至少蓉哥儿是真心对她的。
秦氏再好,也是外人,只有蓉哥儿是自己人。
昨晚因为宝玉的事没有对哥儿行礼就离开,这是很没礼貌的行为,以后再也不会了。
贾蓉会心一笑,抚摸她的头,笑道:“玩是要玩的,只是次数不要那么多,还是以学习为主。”
“嗯。”
“乖乖的在家里,帮着张氏把家里管好。”
“好。”惜春开心地笑了。
她心想:蓉哥儿没有骂我呢。
赶着上朝就没和惜春多说什么。
到了翰林院,听说他的那位搭档请假了。
贾蓉明知故问:“他怎么请假了?是不是生病了?”
众人摇头不知。
正好皇上今天上课,大家都准备着,跟随皇上一起听课,也准备着给皇上答疑解惑。
今天太师给皇上讲的是劳民伤财。
京都在北方,北方少有参天大树,想要做宫殿,那顶梁柱、大梁得要从南方,甚至是川蜀运过来。
“一棵神木从山林里运出来,耗费好几个月。
从深山老林里,运出大江,再沿着运河北上,长江中要纤夫上千人在河岸两头拉。
一棵树从深山老林到京都,至少要耗费三千两银子,这笔银子用来做其他的,用在国计民生上,必然大有收益。”
太师拿出其他的数据,摆明证据,说给皇上听。
贾蓉觉得祖岳父这样做不合适,有点惹人生气。
给太上皇做宫殿,这是必然的事情。
就算皇上想改变,其他大臣也不会同意,太上皇更不会同意。
这不是给皇上添堵吗?
贾蓉:还是让我来拯救你吧,祖岳父。
贾蓉小声说道:“小臣有话要说。”
坐而论道的两人看见贾蓉。
因为亲戚关系,太师不好出声说话。
皇上命贾蓉说话。
“可以用蒸汽船来替代纤夫的劳动,蒸汽船力气大,不仅能运货,还能拉木筏?
蒸汽船走一趟能够代替上千名纤夫。
这些纤夫都是官府征集来的劳役,既没有钱给他们,也不会分发粮食。
如果蒸汽船替代了这些纤夫,百姓便能够从事耕种,粮食增加,百姓安居乐业,至此天下太平。”
贾蓉诉说的远景,让皇上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