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夜里,招娣坐在书桌前写下了一封书信:
郎先生:
我要告诉你三件重要的事情。这三件事分明是可怜、可惜与可疑的。
叔爷爷再次遭受了突如其来的打击,是王强攻击了他。他的脑子所受的刺激更重了,现在已经精神错乱,已经被送入一家精神医院治疗了。
这是一件让人怜悯的悲事。
我要报告给你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叔爷爷视若生命一般的金币,并没有被王强一伙夺去,我找到它了!但是,由于叔爷爷始终处于昏睡状态,而你又出门在外,所以金币暂时保管在我的手中。
最后,我还要告诉你一件疑惑的事。
我发现的那块金币上,一面刻有“幸运就在勤俭堂”,而另一面刻着“1940年7月12日正午在梅山寺大钟前。”
这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为了解开这个谜,我明天一早就要走了。
梅山,我从来就没有听说过那个地方,但很有可能那是一座宅院。
不知道我赶到那个大钟前面之后,又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还有,1940年7月 12日正午又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我本打算等你归来后再与你商计一番,一同来解开这个谜,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你才能返回,而我一心一意地想要解开勤俭堂之谜。
再说,今天是6月25日,离7月12日没有几天了。我们计划一边赶路一边表演杂技,以便筹集一笔车旅费用。
为了在金币上所刻的日期——7月12日正午赶到那里,我明天就要带领孩子们,搭乘大篷车离开这里上路了。
我会将这封书信封好,搁在你书房的抽屉里。你阅信以后,如果打算去梅城,那么就马上出发。
招娣
招娣将信件封得牢牢的,又塞进了郎小白的抽屉里面。
梅城距离这个地方大约有二百里。
他们一行五人边赶路边沿村演出杂技,几天之后就来到了一个叫蒙山的村镇里。
还有一百多里的路途要赶,至少也要花几天时间。
那匹独眼的老母马拖着大篷车,在石子铺设的路上一颠一颠地向前走着。已是烈日炎炎的七月,母马的后脚踝处淌着的汗珠像泡沫一样,连口中也吐着口水,看上去似乎比平日苍老了许多。
孩子们都十分怜悯这匹老马,便主动下车背着行李徒步赶路,想减轻一下它的重负。
招娣也想从车上下来,四个孩子一块儿拦挡她。
“你坐在车上,招娣姐姐,你驾车吧,你不要下来。”
招娣打算下车牵着马缰走路,“上尉”莫当马上努起粉红的嘴巴说:
“不可以!姐姐是个女孩子,和我们不一样!”招娣拗不过他,只好又返身来到大篷车上坐好。
他们在沿路村子表演马戏,引得周围的村民们蜂拥而至,除掉五个人的车旅费之后,还留下了一大笔钱。
夜里,他们就在大篷车里睡觉,节省了不少钱。
他们一行人,不论人马,都是风尘满面,精疲力尽,浑身上下都是尘土,连说句话的力量都没有了,孩子们一个个都是大汗淋漓,咬紧牙关继续赶路。
到了七月十一日,他们终于在路边的标志牌上看到了一行字:
梅山村 20公里
标志牌下坐着一位老人,看上去很像一个流离失所的匠人,也像一个乞丐。
“要乘车吗?”
招娣主动问他道。
“太谢谢了,打扰你们了!”
老人攀到驾驶台上。他身上穿着褴褛的衣衫,胡须、头发都乱纷纷的。
“谢谢你们!这下子,我又有救了!每年我都要到梅山寺去上香拜佛。”
“那个村子里有寺院吗?”
“有啊!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那是一座好有名气的寺院。全国各地的香客们,在7月12日那天,都要云集到那里上香拜佛。而且,去拜佛的人都心地良善,有同情悯人之心,见到孤苦无依的孩子,或是贫困的老人,像我一样的,便会施钱舍物,所以我每年都去那儿一回。”
当他们说话的时候,大篷车追上了一对贫穷的母子。那个孩子手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向前走着。招娣心头一酸,也把他们两个请上了车。
“请问你们要到哪里去?”招娣一边驾车,一边问道。
“去寺院,这个孩子脚上有伤,我领他去治一治。
“那个地区的寺院,受着上天的特别优待。每年的7月12日,到那里上香许愿的人,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奇迹出现。所以身染重病或是有残疾、疯病的人,都会由亲人陪同去梅山寺。
“我们这里长久以来就有一种传言,认为如果小孩子患了疾病,抑或身负重伤,只需去梅山寺拜祭,上天就会降下福气,让他们的疾病或伤势复原。”
“这么说,梅山寺是一座神奇的寺院喽?”
“什么叫神奇?你说的我不大明白。不过,去那里拜祭的人,都会被上天保佑与祝福。”
“真的这么灵验吗?
招娣一面驾车,一面想道。
七月十一日傍晚,大篷车抵达了梅村。村里的人们都纷纷向寺院里涌去。
寺院的广场上人山人海。很多虔诚的老人跪倒在地祈求着,也有一些年轻的母亲怀抱身患疾病的孩子,趴在地上祈求去灾去难。
那个失业的老者与那对穷困不堪的母子,也连忙从车上下来,径直向广场上的人群中奔过去。
但是,看起来这周围根本没有像宅院一样的建筑。
招娣向村民们打听,但是谁都没有听说过。最后,招娣向一位年老的农人询问,他回答道:
“我没有听说过宅院。但是,距这个地方大约九公里的海滩之上,倒有一个小岛。小岛的前边有一块高大宽敞的地方,那是一座坍塌废掉的宅院遗址,不过已崩塌了,只剩下了一些柱子与基石,以及一座大钟表。”
“太谢谢你了,老伯伯。”招娣马上驾车去海滩。
经过广场的时候,招娣发现方才那个老人和那母子二人,也挤在人山人海中不住地祈求幸福。
招娣在那个半岛的树林中停下了大篷车,四个孩子同心协力,分别忙碌着。有的在生火,有的去河边取水,有的在匆匆忙忙地准备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