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励将案一拍,朝堂立即安静,微笑着点头问道:“诸位爱卿所言甚是。国师大人,如此说来,我湘楚国运当如何?”
江书客心想:“罢官虽不要紧,但若未交代天缺大劫,如何对得起艾攸?”看了看卦盘,说道:“诚如诸位大人之言,王不出于四氏,但也不出于内忧,亦不出于外患。
天机玄奥,非凡人可解。但尔后湘楚太平,天下大治,王上与诸位大人不必挂心。”
朝堂顿时大哗,直到范励重重搁下茶杯才停歇;范励得意的俯视朝臣,然后厉声怒道:“你身为国师,说国无太子,天命难改,这便罢了,竟还说王不出于我湘楚,是何居心?”
所有人全都盯着江书客;江书客捧着卦盘,微笑道:“王问臣有何居心,臣亦想问,卦盘能有何居心?诸位大臣若担心洛中趁虚而入,但卦相所见,洛中亦是无王。”扫视百官一眼,续道:“诸位大人中谁有非凡之智,能解此卦?”
百官全惊呆了,朝堂顿时鸦雀无声。良久,范励又高声说道:“国师占我湘楚各地旱涝,国境之南有处国人争论不休,以国师之见,当是如何?”
百官一愣,圣地谣言王上已明令禁止,此时提起,是何用意?
江书客瞄了卦盘一眼,心想:“不仅想罢我官,还想杀我灭口。”黯然一笑,然后眉头一扬,说道:“圣地神话,诸国各异,不知王上知否?”
百官一愣,身为豪门,各国圣地神话多少都有听闻;只是不知真假。便见王上微笑道:“圣地在我湘楚境内,岂能听他人言语?听说国师曾入圣地,不知有何见闻?”
江书客见百官神情,心想:“看来众人都多少知情。”于是说道:“臣入圣地,不见祭祠祀官,只有一片荒芜。圣地乃圣祖神器封印之处,不知为何人所掌,为何如此荒废?”
百官脸色微变,这才想起那处根本无人职掌,难道里面真的有妖魔?因此国师真的与妖魔有勾结?但为何要当朝承认?
便见范励脸上闪过一丝惊慌,然后恢复原来神情,说道:“以国师之见,那处为何无人?”
百官和范励的神色江书客都看在眼里,心想:“错不了了!今日便是大凶,好在已约了上仙,只盼他能依约前来。”说道:“圣地之界,仅有一碑,其内荒芜,毫无宫舍祭祀之迹。臣也想请问王上,为何不派人驻守。”
范励没想到江书客竟敢反问,板起脸来,问道:“无人把守,是历任掌铎之例。寡人也是如今才知。听说国师曾深入圣地,应知其因。”
百官心想:“竟推给前朝!王上果然知情。如此说来,五百多年一劫恐怕是真的了!”
便见江书客捧着卦盘说道:“王上知晓五百多年前圣祖为何再临凡间么?”
百官脸色一变;范励说道:“尽人皆知,不必明知故问。”
江书客暗暗苦笑,心想:“满朝皆知,却无人敢言。师兄说的不错:人不爱听真话,只爱听好话。
可惜,铁板命相一脉,便是要指引世人!”黯然一笑,然后眉头一扬,说道:“圣祖之所以降临,便是天劫之故,虽说是圣地,其实便是天劫之地!”
朝臣脸色大变,没想到有人敢当朝说出。忽听得一人喝道:“江书客勾结妖魔,蛊惑国君,污蔑圣地,咒国失主!”接着五团仙光一闪,现出五人身影:身穿青衫黑氅、头戴流云冠,脚踏却尘靴;竟是仙卫军!
红尘匆匆,白云悠悠,在重峦仙境,白练飞瀑之间,花间醉与笑梦生在名述阁飞烟白练亭中饮茶论史,察觉事有隐瞒。此时听得笑梦生说道:“觉得奇怪么?你并非唯一一人!”
花间醉一愣:古仙史疑点甚多,果然另藏玄机!搁下茶杯,问道:“博士此言……”
便见笑梦生啜了口茶,微笑道:“我阁没记的,便得靠自己推敲了。”
花间醉一愣,微微恼怒道:“博士已屡次暗示,末学也已寻上了古仙宗。事关欲界存亡,贵阁为何执意如此?”
此时书已收好,笑梦生吩咐旁边弟子将“神州志异第十二卷”取来,然后与花间醉道:“先生勿躁,我阁不事事全记,事出有因。主要是我阁祖师……圣祖当年对他颇有微词。”
花间醉一愣,问道:“初代阁主干宝……莫非是因为《搜神记》那部书?”
此时弟子已下去取书,笑梦生只好自己斟茶,边斟边点头道:“其因之一。”说完,又将花间醉的茶杯添满。
花间醉道了声谢,说道:“史传干前辈学识渊博,修史、做《易》传,享誉一时,《搜神记》不过是游戏之作,圣祖应不会为此计较吧?”
笑梦生莞尔一笑,点了点头,拾起茶杯,说道:“不错!圣祖计较的不是《搜神记》,而是后来所着。”说完,啜了口茶。
花间醉一愣,问道:“前辈还有续作?”
笑梦生搁下茶杯,道:“祖师成道后云游海外,笔记四方异闻。”
花间醉问道:“都写成《搜神记》那般?”不禁暗笑:难怪圣祖要不悦了。
笑梦生点头道:“《神州志异》、《西海志异》、《北海志异》、《东海志异》、《南海志异》,这五方志异究竟各多少卷,连祖师自己都记不明白。”
花间醉微微吃惊,问道:“莫非写了不该写的事?”
笑梦生笑道:“虽非不能写之事……”说着,望着亭外,那弟子正好捧着书匣回来。
进了亭,打开书匣,里面是一卷泛黄的卷轴。
小心翼翼的将卷轴展开,边缘斑驳,竟是纸类,展开时还折成一段段弧状,似乎随时都要碎裂。
弟子将桌上的茶具移开,将桌子擦得一尘不染;笑梦生将卷轴用左手展开,右手卷起,慢慢卷到一处,然后放在桌上,指着道:“在这!”
花间醉知是千年古书,不敢乱碰,探头过去看,见字迹挺拔,用行书写着:“晋武帝时,有白蛇之精,长十丈,粗八围,常犯于泗水之间,乡人畏为『河伯』。”
心想:“这是蛟龙!蛇在山里,怎可能肆虐水中?前辈果然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