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曹叡觉得自己很忙,这不一大早就起来前去城南的明堂去祭拜祖先。

等这次的祭拜结束,这个年初的利益活动就基本结束了。

“陛下,明堂到了,请下车。”

曹叡走下金根车,看到整个庭院近方形,南北长约410米、东西宽约400米,四周都是夯土筑成的墙体。

在礼仪官的带领下,曹叡一行人进入了明堂庭院,只见映入眼中的是一座圆形围廊环绕中间方形殿台的大型楼台式建筑。

由于此时曹魏的太庙还在邺城,不在洛阳,所以曹叡便下令在把太庙迁回洛阳之前,朝廷四时的祭祀都在明堂进行。

等战争稍缓,即在洛阳择地修盖太庙,这样就不用来回奔波祭祀先祖。

但是曹叡今年还是派了司徒王朗代表皇帝前去邺城太庙进行祭祀,同时还下令在邺城修建文昭皇后寝庙,并进行相应的祭祀。

曹叡进入明堂正殿,瞬间感受到了一股阴凉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临时供奉着曹节、曹腾、曹嵩、曹操、曹丕这五位先祖的排位。

曹叡跪在这些牌位面前,仿佛感受到了这些人的注视,但曹叡也并不感到害怕,他知道哪怕他是来自后世的灵魂,可这具躯体仍是曹氏货真价实的后代。

更何况此时曹叡也完全融入了这个时代,也在为这大魏的基业所奋斗着。

曹叡低声祈祷着,希望曹家的历代先祖可以保佑大魏风调雨顺,百姓富足,国泰民安,同时也保佑他自己可以更加顺利的施行自己的执政方略。

祈祷结束,整个仪式到这也就差不多了。随后曹叡又到明堂一侧的辟雍走了一趟,明堂辟雍本就为一体建筑,再加上太庙太学,形成了古代完备的礼法制度。

现在京师洛阳除了太庙,其余三者均已在曹丕时期修建完毕,目前太庙也已经到了收尾的阶段。

这时,刚出辟雍大门时,听到了一阵读书的声音。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曹叡循着书声来到了太学。

此时的太学早已经结束了正旦的假期,开始了今年的课程。无论是五经博士,还是那些太学生们,都已经开始了今年的教学与学习任务。

黄初五年,曹丕重置太学,置五经博士教授五经,并下诏规定进入太学的学子,每两年考核一次,每次考一经,共十年学制,确保学子们按学历进入不同岗位。

曹叡悄悄的走到学堂之外,观察着学堂之内的情况。

通过刚才的读书声,曹叡知道了学子们正在上的是《尚书》。

负责教授《尚书》的博士感受到了窗外似乎有人在偷听,便开口询问道:“是何人在哪儿?隔墙偷听可非君子所为!”

堂内的学子们听到博士的话,纷纷转头看向窗外,准备看看这名偷学之徒的庐山真面目。

曹叡自觉已被别人发现,便咳嗽了几下,背着双手走了出来。

而那些被他禁止紧随其后的朝廷公卿们也都跟了上来,生怕皇帝出现意外。

这时博士也反应过来,刚才自己口中的偷学之人竟是皇帝,连忙伏身行礼。

“不知陛下来此,还被臣误为偷学之人,实乃是臣之过,还请陛下恕罪。”

这个时代,无论是谁都会把自己的只是传承看的极为重视。

别人要想学到这些知识,必须要通过如拜师这种正式的手段,否则都是偷学,这种行为都是为君子所不齿的。

“刚才朕出了辟雍的门,就听到了一阵书声,便被引到了此处。打扰了先生授课,是朕鲁莽了。”

因处在太学这个公众场合,曹叡也不自觉的用起了正式语气。

“刚才听到学子们读到了尚书中一句话,‘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朕听罢深有感触,不知哪位学子可以为朕讲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吗?”

曹叡话音刚落,就有一位学子立刻站了出来,说道:“学生高珣愿为陛下试析之。”

“哦?高珣?不知廷尉高柔是你何人?”

高珣好像对自己的出身看的不是很重,淡淡回道:“回禀陛下,他是我伯父。不过现在学堂里只有太学生高珣,没有高氏子弟。”

曹叡听言,感到有些新奇,没想到这学生性格还挺刚,要知道这个学堂里的学子大都才十六、七岁。

“好,那就听你给朕讲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高珣听到皇帝的话,深深伏身行了一礼,说道:“诺!陛下刚才那句话的是出自《尚书·虞书·大禹谟》。讲的意思是只有道德才能感动上天,无论多么远的距离都能够达到。骄傲自满之人会遭受损失,谦虚谨慎之人会受益,这就是天道的规律。”

曹叡继续深问道:“这句话的意思我明白了,那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呢?”

高珣仿佛知道皇帝有此一问,从容不迫的回答道:“回禀陛下,学生认为做人就应该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美好的品德,只有这样我们在面对困境的时候,也能坚毅面对,才能成功。同时我们为人处事也应低调务实,常怀谦虚谨慎之心,窃不能飞扬浮躁,好高骛远,否则必难成大器。”

高珣发表了自己对这句话的思考,不得不说确实很对曹叡的胃口。虽然他的理解有些浅显,曹叡却仍然向高珣投去了欣赏的目光。

曹叡挥了挥手,示意让他坐回原位。随后转头看向大臣中的一人说道:“高公,此乃汝家麒麟儿啊。”

廷尉高柔听到后,连忙伏身向皇帝致谢对高珣的夸赞。

高柔一向就对这个从子喜爱有加,自其亲弟弟去世后,便将他从老家陈留带至身边悉心教导,等其年长又将他送至太学上学。

这两年,学识大涨,每次考校,都令高柔颇为欣慰,深感陈留高氏后继有人。

这时,太学的管理者博士祭酒听问了皇帝的突访,也匆匆赶来。

曹叡见人愈来愈多,影响了学子们的学习,便让博士祭酒带着他离开了学堂参观太学的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