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王朝的腐朽 > 第二百四十三章 鲁哀公(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四十三章 鲁哀公(五)

鲁哀公九年,即公元前四八六年,春季,齐悼公派人到吴国辞谢出兵,吴王夫差却不接受,执意出兵。

冬季,吴王夫差派人通知鲁国一起讨伐齐国。

鲁哀公十年,即公元前四八五年,邾隐公逃亡到鲁国,后又逃亡到齐国。

鲁哀公会和吴王夫差、邾隐公、郯国国君,一起讨伐齐国,进攻齐国南境,驻扎在鄎地。

三月,齐国发生内乱,齐悼公被杀,向联军发来讣告。

吴王夫差在军门外号哭三天。吴国徐承带领吴国水师,自海上进攻齐国,被齐国击败。

这个时候,晋国大夫赵简子攻打齐国。

五月,鲁哀公回到鲁国。

秋季,吴王夫差再次派人到鲁国通知出兵,一起讨伐齐国。

这一年,齐悼公去世,齐国人拥立悼公之子,公子壬为齐国国君,是为齐简公。

鲁哀公十一年,即公元前四八四年,春季,齐国大夫国书、高无丕率军攻打鲁国,到达清地(齐地,今山东长清东南),这是因为去年鄎地那一战。

季康子听闻消息之后,便询问当时季氏的家宰冉求(先圣孔丘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表示,齐国军队驻扎在清地,这一定是为了鲁国的缘故,该怎么办?

冉求答,您和孟孙、叔孙三位中的一位留在国都,其他两位跟随国君在边境抵御。

季康子一听就表示,不行。

冉求便又说,那就在境内抵御。

季康子把这话告诉叔孙武叔、孟懿子,但他们没有同意。

冉求便又对季康子说,如果他们不同意,那么国君就不用前去,您一个人率领军队,背城作战。不跟随您的,就不能算作是鲁国人。鲁国诸大夫的战车加起来,比齐国的都要多。就算是您一家的战车,也要多于齐国,您担心什么呢?孟孙、叔孙两位不想作战是很正常的,因为政权掌握在季氏的手里。正当您执政,齐国攻打鲁国,而鲁国不能出战,这就是您的耻辱。甚至严重到不能与诸侯并列。

季康子让冉求跟随他一起上朝,在党氏之沟(党氏沟,朝中地名)等候。

叔孙武叔叫过冉求,问他关于作战的事情。

冉求答,君子有着深远的谋虑,小人知道什么呢?

孟懿子硬是问他,他才表示,小人考虑了才干才说话,估计了力量才会出力。

武叔听完便表示,这是说我成不了大丈夫。

武叔退出来之后,便检阅部队。

鲁国派出军队,孟孺子泄(孟懿子之子)率领右军,颜羽为他驾车,邴泄为车右。冉求率领左军,管周父为他驾车,樊迟为他的车右。

季康子向冉求表示,樊迟太年轻了。

冉求却说,他能够听从命令。

季氏有甲士三千人,冉求挑选了三百名武城人作为自己的亲兵,老幼的守在宫里,驻扎在雩门外。

左军出发之后,过了五天,右军才出发。

公叔务人(鲁昭公之子)看到守城的人,便感叹,徭役重,赋税多,上面的人不能谋划,战士不能拼命,用什么来治理百姓呢?我都已经这么说了,怎么敢不努力。

鲁国军队与齐国军队在郊外作战,齐国军队从稷曲进攻鲁国军队,鲁国军队不敢过沟作战。

樊迟便告诉冉求,不是不能,是大家不信任你,请您将号令申明三次,然后带头过沟。

冉求照着他的话,鲁国军队果然跟随。

鲁国军队攻入齐国军队,右军奔逃,齐国军队追赶。

鲁国大夫孟之侧在最后回来,他抽出箭抽他的马,表示,我走在最后是马不肯往前走。

林不狃所在的伍,有的人说,要逃跑吗?林不狃表示,我不如谁吗?

其他人便又说,那停下来抵抗?

林不狃则说,停下抵抗就好了吗?

他从容踱步,然后就被杀死了。

鲁国军队砍下甲士的脑袋八十个,齐国的军队不能整顿。晚上,有探子汇报,齐国人逃跑了。

冉求再三请求追击,季康子都没有同意。

战后,孟孺子对别人说,我不如颜羽,但却比邴泄要高明多了。颜羽敏锐善战,我虽然心里不想作战,但口中不会说逃走。可邴泄却说,‘赶着马逃走’。

公叔务人和他的小僮汪锜在一辆战车上,都战死了,加以殡敛。

先圣孔丘对此事是这样表示的,能够拿起干戈保卫国家,可以说没有悲伤了。

冉求使用矛进攻齐国军队,所以能攻入齐国军队,孔子则评价,这是合于道义的。

五月,吴国出兵攻打齐国,鲁国因为上次打退了齐国的进攻,鲁哀公与吴王夫差会合,一起进攻齐国。

鲁、吴两国联军与齐国军队在艾陵交战,鲁国大夫展如率领右军击败了齐国的上军,齐国大夫国书率领的中军击败了吴国大夫胥门巢的上军,吴王夫差率军救援胥门巢,俘获了国书、公孙夏、陈书、东郭书,革车八百乘,甲士的首级三千个,史称艾陵之战。

吴王夫差将这些都送给了鲁哀公。

将要开始交战前,吴王夫差问叔孙武叔,你担任什么职位?

武叔答,司马。

吴王夫差便将甲、剑、铍(pi,一种类似枪和刺刀的武器)赐给了武叔,表示,认真履行国君交给你的任务,不要废弃命令。

武叔不知该如何回答,子贡走在前面,便说,州仇会接受皮甲跟随着您。

武叔拜谢而接受了吴王的赏赐。

鲁哀公将齐国国书的首级放在新筐里,下面垫上黑色和红色的丝绸,加上绸带,上面放了一封信,派太史送到齐国。表示,上天如果不了解你们的行为不正,怎么能让下国获胜呢?

秋季,季康子命令整顿鲁国防务,表示,小国战胜了大国,这是祸患,齐国人没有几天就又要来了。

冬季,卫国发生内乱,孔文子准备攻打太叔疾,太叔疾最终逃亡到宋国。

孔文子将要攻打太叔疾,询问先圣孔丘,孔丘表示,祭祀的事情,我曾经学习过,兵甲的事情,我没有听闻过。

孔丘退出去之后,套上车子准备离开卫国,说,鸟能够选择树木,树木哪里能够选择鸟?

孔文子出来阻止孔丘,表示,我哪里敢为自己打算,为的是防止卫国的祸患。孔丘本打算留下来,可鲁国人用财礼召请他回国,先圣孔丘因此回到了鲁国,结束了多年的流亡生活。

季康子打算作田赋,派冉求询问孔丘,先圣孔丘表示,我不懂这个。

季康子再三询问,最后表示,您是国家的元老,我等着您的意见办事,为什么您不说话呢?

先圣孔丘没有回复季康子,可私下里对冉求说,君子推行政事,应当以礼为衡量,施舍应当要丰厚,做事应该适当,赋税要尽量微薄。如果能做到这样,我觉得便足够了。但如果不按照礼作为衡量,贪婪没有满足,那么按照田亩收税也不会足够的。而且季孙如果做事想要合于法度,周公的典章就在那里。可如果要随意办事,又何必征求意见呢?

季康子没有听从孔丘的意见。

礼,家国之序,治国安邦之法,然,非社稷之根本也。

为政者,不可久困于旧礼、故法,离生民远矣。

一国之政,小则生民之计,大则家国之行,生民无计,则家国不行,家国虚行,则社稷危亡。

故为政之要,当以根本为重,因其变而变礼法。为政者可守其礼、执其法,当不忘社稷之存,生民之续。

圣贤明势而守其道,君子善明而达其志,能者慧敏而治其事,此孔丘之所以为圣,亦仲尼之所以亡也。

这一年,吴国的伍子胥自杀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