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与此同时,冯清也和她的哥哥们开始了在魏宫的生活。
在封建社会时期,魏宫虽说是以男性为主体,也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
女官。
她们与天子没有配偶的名分,且自身拥有一定的官职品阶,领取朝廷俸禄,主要协从管理后宫事宜,部分时候会涉及政务。
中国古代关于女官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周礼》。例如:“女祝,女奴晓祝事者”。
不过,直到发展到东汉末年,真正意义上的女官才开始出现。
而到了北魏孝文帝时期,北魏正式建立了后宫的女官制度,让女官的定义和职责更加具体。他参考《周礼》的记载,开始“置女职,以典内事”。
也就是说,从北魏孝文帝时期开始,女官的品阶、责任和权位有了较为详尽的记载。这对后世女官制度的发展,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自那时开始,女官不再是含糊的嫔妃预备人选,而是区别于嫔妃制度的另一个独立体系。
同时,女官的选拔、服饰、等级、职责和丧葬,就有了一定的记载。
根据《旧唐书·职官志》记载,才人的主要职责是陪公主、郡主等皇室女子读书。
书载,“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而太师府四小姐冯清,一开始就是魏宫四品才人。
为彭城公主入学陪侍。
彭城公主,也是魏天子的六妹,同住太皇太后冯氏宫中。
平阳公主上书所请,魏宫还是准了。先献文帝六公主拓跋氏,晋封彭城公主。
既然定了亲,便是待嫁时,也算是旧时未出阁的公主千金等大家闺秀的娇贵时候。
与同样定了亲的太师府四小姐冯清,冯才人,安排在一处。
魏宫日后的皇后,自然尊贵,年纪也相仿。进宫前,冯清听母亲博陵公主说了。
彭城公主的母族出身不高,膝下又只得一个女儿,原是想替女儿选个佳婿以图日后依靠。
故而,平阳公主只说是,“一开始,你情我愿的事情。”
而平阳公主所嫁的刘昶,出身刘宋皇族,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第九个儿子。
皇室血统,同时也是北魏的名臣大将。刘昶逃到北魏后,很得重视,被拜为侍中、征南将军,封丹阳王,并娶公主为妻,加授驸马都尉。
与公主所出的嫡长子刘承绪,也是丹阳王刘昶的世子。
这原本确实是门不可多得的好亲事。
刘昶,刘宋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生于建康宫,受封义阳王,官至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州刺史,镇彭城(今江苏徐州)。
刘宋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宫廷内乱,一如北燕冯家末年。
不同的是,建立北燕的冯跋冯弘两兄弟,换成了宋文帝刘义隆的两个儿子。
宋文帝继位,延续其父宋武帝刘裕治国方略,积极休养生息。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文化日趋繁荣,史称“元嘉之治”。
军事上,遣将裴方明灭后仇池国,遣将檀和之重创林邑国,三度出师北伐北魏。
均以失败告终。这其中,第二次北伐,被北魏反击奇袭成功。
公元450年,面对宋文帝刘义隆的元嘉北伐,拓跋焘大举出击,连战连胜,将刘宋北部防线全线击溃。大军长驱直入,一举收下了江淮。
拓跋焘几路远征军都进兵至长江北岸。太武帝,饮马长江。
京师震动。众所周知,自古以来守江必守淮,这个时期其实刘宋朝廷已经无险可守,随时有可能被北魏灭亡。
但是此时的北魏,并没有做好渡江的准备。没有水军,更没有渡江的大型船只,所以明知对岸空虚,却也只能望江兴叹,劫掠一番之后退兵回了北方。
错过了南北统一的一个窗口良机。一如当年的宋武帝刘裕,两次北伐都有斩获,却都在重要时点如太武帝拓跋焘这般兴叹。
退兵回了南方。
后世宋朝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便引用了南北朝的旧事。
宋武帝刘裕,又名寄奴,而太武帝拓跋焘,又名佛狸。
还有,宋武帝刘裕之子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年间北伐不成的典故。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在元嘉年间准备不充足的情况下仓促进行北伐,还妄想和汉朝冠军侯霍去病那样,打败匈奴,然后到狼居胥山走一趟。
结果,狠话放了出去。输得登上京口北固亭,仓皇北顾,唯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渡江南下。
挥师刘宋京都建康(今南京)。
宋文帝刘义隆第三次北伐,适逢北魏宫廷内乱。中常侍宗爱弑君,杀了太武帝拓跋焘。仍失败。
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刘义隆欲废太子刘劭,消息走漏,为太子刘劭所弑,时年四十七岁,谥号为文,庙号太祖,葬于长宁陵。
太子刘劭弑父篡位,同年,又被三弟武陵王刘骏攻杀。
孝建元年(公元453年),宋孝武帝刘骏戡乱即位,册立长子刘子业为皇太子。
大明八年(公元464年),刘骏在建康玉烛殿崩逝,年仅三十五岁。在位十二年,庙号世祖,谥号孝武皇帝,葬于景宁陵。
大明八年(公元464年),太子刘子业即位,年号“永光”,大赦天下,延续宋文帝元嘉时期的制度。
据南史所说,刘子业,宋孝武帝长子,登基时年十五,为巩固帝位与辅政大臣之间矛盾加深,引发朝野动荡。
同室再度操戈。永光元年(公元465年)八月,辅政的宗亲刘义恭(宋武帝刘裕第五子),与大臣密谋废立事,事泄被杀。
留在刘宋京城建康(今南京)的宗亲刘彧(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一子)、刘休仁(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二子)等宗亲和大臣皆因涉此逆事而被猜忌,软禁宋宫。
刘子业又疑心九皇叔刘昶要反,便下令讨伐,并亲自率军渡江,向徐州进发。
刘昶欲举兵,却不得军府将吏及所辖州郡的拥戴。
他自知难以对抗朝廷大军。而母亲年事已高,妻子系出名门,且不说年幼的儿女。
自己已近英雄末路,前途未卜。遂只带妾吴氏并年长的两个儿子,与亲随六十余人连夜弃城北逃。
投奔北魏。
据《南史》记载,刘昶在逃亡北魏途中,因心有所感,作绝句一首:“白云满鄣来,黄尘半天起。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他握着妾吴氏的手,面向故国所在的南方,恸哭不止。左右随从尽皆哽咽。
时为刘宋永光元年(公元465年,北魏和平六年)九月。随从沿途叛逃,最终到达北魏仅剩有二十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