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魏宫莲 > 第9章 媵妾劝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秦国原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话说,其始祖伯益曾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了嬴姓。

伯益的后人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凭着他的本事,马繁殖得很快。周孝王于是把秦谷(今甘肃天水市)一带分封给他,这就是“秦”的起源。

分封越晚,离王城越远。秦,也就在当时周的边地,冲突较多。故秦风尚武。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至雒邑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接收周朝在关中的领地。秦人建国也晚。

大概是什么都落在了后面,礼制这时多已成熟,故而秦人格外遵守周礼。

也体现在他们的婚姻上。就算是太子成亲,也是要亲自去母舅家索要他母舅家的女儿做妻子。

或者说,和现在的北魏一样,从妻居一段时间。一统六国的始皇帝秦嬴政,便是因此出生在赵国。

母赵姬,姬,王姬,王的女。引申也可是王的妻妾,贵妇,生得美好。

那时结亲都这样。太师府四小姐冯清听他们说了,她二哥冯思政也是需要的。

没准还要跟着天子打猎。是要猎头鹿,不然,也要猎狸猎狐,当然,哪怕是只兔子也比两手空空的好。

太上皇那时猎到了老虎。她母亲博陵公主也同行,回来分到了火红的狐狸毛皮。冯清也有些眼馋,但她母亲跟她二哥思政说了,“拿去吧。”

说是还要白牛,还要从她这里拿走羊了。还有马。

“不是跟祭祀祖宗神灵差不多。”冯清也是第一次进府库,琳琅满目,有些好奇。

“也是要告诉祖宗的。”她的公主母亲有些敷衍,拿着库里的物品,思索着。一旁的宫女手里有册子。

“这是块檀木吧,有安神的作用。”她的母亲思索着,接着说,“让人看看,能雕成什么模样。是成亲需要的。”

宫女一边答应,一边在册子上勾了,又在一旁写着。冯清则看着那一串蜜蜡佛珠出了神。

鸡油黄蜜蜡佛珠。她想,御赐的,是她的那一串。

她三哥冯宝业还没有成家,东西便也是她母亲收着,不然,他随手赏了人也是有的。御赐的,不会。但她听她母亲身边的宫女说过她三哥跟前的丫鬟。

那丫鬟来公主院子里领她三哥冯宝业的物品,太师府四小姐冯清在一旁学着记账,便也听说了。说是她父亲冯太师给她三哥的,也拿去赏了人。

是西域过来的。对方家里觉得贵重了,又让人送了回来……“若是外头不相干的拿了了。”

“外头不相干的,哪里近得了三少爷跟前。”那丫鬟低着头,在册子上写着,反问一句。

“你还跟我犟?”

大概是声音提了提,冯清便也看了一眼。

有了印象。她看着一水之隔的男孩子,放马饮水,跟她二哥冯思政差不多大,一直在看她。

皮肤白,就显得眼瞳亮且跟柳叶似的长,顾盼神飞。

移开了眼睛。而她还看了,也是要上他母舅家提亲。

一个人。

不是说,他二哥冯思政,也是她父亲冯熙带着。她的公主母亲说,“不然,我带着去吧。”

生气了。冯太师便答应了。太师府四小姐冯清便只是看着他。他不说话,她也不。

就看着。现在,结亲还有父族的叔家。叔,是父亲或者丈夫的兄弟,也就是父叔或夫叔。

现在,这里这门亲事,则是因姨娘而来。是亲上亲姨表亲的又一种变形,就像如夫人常氏。

又是姨娘常氏。她的公主母亲说,“汉人讲究孝道,天子也在推行。妾常氏和太师府其他的妾,也就不同。听说,南朝的妾生子不得从父姓。”

又说,“说是天子除外,诸王也如此。魏宫怎么就不学了。”

冯清似懂非懂,是她祖母姚氏魏母的缘故,还有她大哥冯始兴是她父亲最年长的儿子。

也是因为常氏的长女,她二姐,曾进了魏宫吧。说是后来患病,便被魏宫送回了娘家。

魏宫有传言,献文帝拓跋弘实是她姑母冯氏所出。这种婚姻,据说是缘起春秋战国时期的媵妾婚。

媵妾婚,先秦时期婚姻制度的一种风俗。古代贵族实行的一种以媵妾随嫁的多妻制婚姻,相传盛行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周代,诸侯娶一国之女为夫人,女方须以侄(兄弟之女)娣(妹妹)随嫁,同时还须从另两个与女方同姓之国各请一位女子陪嫁,亦各以侄、娣相从,一共九人,只有夫人处于正妻地位,其余都属于贵妾。媵,相送,引申指陪嫁。

诸侯的正妻如亡故或被休径,不可再娶,应由众妾中依次递补,此种制度称为媵妾或媵婚制度。此论参取《公羊传》。

《公羊传·庄公十九年》:“媵者何?诸侯娶一国而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诸侯一聘九女。”

天子媵嫁,与诸侯相似,唯媵嫁数目更多,连正妻共十二人。这一制度,体现了周人对嫡庶的严格区分,但同时也是对多妻的现像的承认,使其明确化和合理化。

随着周王室权威的下降,战国时代有的诸侯行天子之制,一娶十二女,表示对周天子的蔑视,但仍被视作“僭越”的行为。至后来,有的甚至娶得更多。

或一娶再娶。至此,周礼不再被看重,媵妾制即走向没落。

而在这里,它仍然是承认的。也有了改进。就像是她没入魏宫的姑母冯氏,其实进宫的是她和她姐妹两人。她二人被视作北燕以公主和亲太武帝拓跋焘的姑祖母冯氏的媵。

属从属地位。而她们的到来,到了天子身边,也意味着姑祖母冯氏的地位扶正。姑祖母冯氏是太武帝拓跋焘的左昭仪,在文成皇帝继位的时候,也是要晋的。

昭仪是魏嫔妃中的第一等。左昭仪,也是一种爵位,可视作魏的假皇后,晋升爵位为正,也就是皇后冯氏。

这样的她,便可将姑母冯氏,安排到天子跟前服侍。也就是文成皇帝的贵人冯氏。

姑母冯氏还有个姐妹。在她父亲冯熙来了魏宫,更重要的是她姑母冯氏成功手铸金人,接替重病的姑祖母,成了魏宫的皇后冯氏。

她便想要出宫了。也有的说是,文成皇帝的文,有文明之意。因为他留下了遗诏,后宫三夫人之下尽遣出宫,让她们自由择人而嫁。

北魏有个驸马,同魏长城公主和离,娶了姑母冯氏的姐妹,夫人冯氏。这事是魏宫同意的。不知怎的,也被视作她姑母冯氏得宠于文成皇帝的佐证。

宗亲里至今还有人在说。冯氏谄媚于上……说是不让继承了。而在天子不曾想到的岁月里,她们则属于下任天子需要考虑的问题,但天子登基大多年幼,便被他辅政的叔叔们瓜分了。

北魏是从部族联盟的奴隶社会,来到了农耕地主的封建社会。而拓跋氏的宗亲贵族的心态,由奴隶主过渡到地主,还需要一段时间。详见《魏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五》:

“(穆)子乙九……子真,起家中散,转侍东宫,尚长城公主,拜驸马都尉。后敕离婚,纳文明太后姊。寻除南部尚书、侍中。卒,谥曰宣。高祖追思崇勋,令着作郎韩显宗与真撰定碑文,建于白登山。”

穆真,本姓丘穆陵氏,代郡高柳(今山西省阳高县)人。北魏官员,富城静公穆乙九的儿子。

门荫入仕,授中散大夫、东宫侍奉,迎娶长城公主,授驸马都尉。奉诏离婚,再娶文明太后的姐姐冯氏,累授南部尚书、侍中。卒于任上,谥号为宣。

魏宫有传闻,她姑母冯氏聪明,好读书。据说,还做了《劝学篇》劝导还是太子的献文皇帝,其父文成皇帝也夸过她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