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有您老的信儿!”
唐盛从灶房探出头来时,便见运输队的人将一封信递给谭老爷子。
“我的信?”
老爷子显然没想到还会有这么一出,一时间竟然愣了神。
“没错儿,就是让带给您的!”
唐盛听到这里顿时来了兴致,揣着锅铲就溜了出来。
从府城带回来的信?那不就是知府大人的来信嘛!
他几步就凑到了老爷子跟前,笑道:“哟呵老爷子,家里头来信儿啦?”
谭老爷子忙把信接过来往怀里一塞,留给唐盛一个白眼:
“去去去,有你啥事,烧你的饭去。”
唐盛却“嘿嘿”一笑,揶揄道:“瞧把您老给紧张的,我就是这么问一嘴,又没想看你的宝贝信。”
“想看也没门!”谭老爷子“哼”了一声,揣着信就把自己关在了屋里。
等在屋里坐下,谭老爷子缓了缓神儿,才把那封信又掏了出来,仔细看了起来。
信封上也没多写旁的,单写了四个字——「家父亲启」。
望着那苍劲有力的笔迹,谭老爷子不由地晃了晃神。
他的手指轻轻摩挲了一下“家父”二字,随后便将信拆开。
展开信纸,映入眼帘的是一页小楷,字体娟秀,似乎是儿媳的手笔。
信的内容大致就是感谢谭老爷子送来亲手制作的玩具屋,表示两个孩子十分欢喜,简直爱不释手。
然后又提及了两个孩子的最近的学业,以及家中最近的情况。
还说了最近天冷,提醒老爷子添衣
最后,希望谭老爷子方便的话,今年可以到府城跟他们一起过年……
信的末尾,落款是何念芝,果然是儿媳的手笔。
原以为信就这般结束了,却未想到还有第二页。
第二页上的内容就少多了。
前后也就只有有三句话。
——「孙儿问祖父安」。
隽秀的行楷,是大孙子的笔迹。
——「孙女问祖父安」。
字体稚嫩,一来就是初学者的笔迹,肯定也是小孙女亲自写的。
每瞧一行字,谭老爷子的嘴角就不由地上翘几分。
等看到最后一行字,他不觉顿了顿。
——「家中一切安好,勿念」。
是跟信封上一样的笔迹。
谭老爷子盯着那最后一行字,好半晌,都没有动弹。
最终,嘴角还是向上扯了扯,脸上露出的神情像是欣慰,又像是释怀。
“这臭小子,还以为当真就只舍得给你老子写一个信封呢……”
谭老爷子小声嘀咕了这么一句后,便又将信纸重新折了起来,小心地放回了信封里。
然后又寻摸出一个木匣子,将信放了进去,落了锁。
再放进柜子里,又落了一道锁。
这一幕得亏没被唐盛看见,不然高低得来一句:“就您这藏法,不知道的还以为里头放了啥稀世珍宝,小偷偷到最后都得掉眼泪……”
一直到二人坐下吃饭时,谭老爷子依旧是那一脸老怀欣慰的笑。
把唐盛看得鸡皮疙瘩都快冒出来了。
老爷子心情好,自然看什么都顺眼,边吃边道:
“今儿这萝卜烧的挺好,不错不错,有进步!”
“……”
唐盛一脸震惊。
毕竟这萝卜齁得他刚喝了一大口水……
咋的,你儿子给你的信上有毒,把你的舌头都给毒麻喽?
“不就是一封信,至于嘛?”
唐盛忍不住嘀嘀咕咕。
他声音不大,但谭老爷子还是听了个门儿清。
“对呀,不就是一封信~”谭老爷子咧着嘴,语气带着几分得意道,“不像某人哟,也没个人给他写信嘘寒问暖~”
唐盛一噎,感觉自己的心口像是中了一箭……
这边厢俩人一边吃着饭,一边互相给对方砸白眼,那边厢,林善举也给家里带来了好消息。
“娘,大哥,方记牙行那边我已经打听过了,他们牙行确实开了木工培训班!”
为了给木工房招人手,林善止今日特地跑了一趟和光县,去找了方记牙行的方牙婆。
听到这个消息,林善言当即乐道:“那可太好了。”
任芸自然也很高兴,忙问道:“他们那边能给咱们工坊提供多少人手?”
“那方牙婆说了,目前他们招收的学员里,木工活儿能上手的已经有十几人……”
林善举兴高采烈道,
“还说若是不够的话,她再帮我们去的其他地方寻摸人来!”
方牙婆不仅乐于给他们帮忙寻摸人手,其实也没打算收林家的中介费。
她今日一看到林家公子呀,脸上的笑容那叫一个热烈真诚,嘴巴都合不上。
自打上回林孺人给他们方记牙行指点了一番,他们夫妻二人便决定试上一试。
结果嘿,这才多久的光景,他们牙行直接来了一个大翻身,赚的那叫一个盆盈钵满。
如今呀,他们方记牙行的分行都已经开到了其他县城。
至于其他的牙行,早已经纷纷惊掉下巴,眼巴巴看着方记甩了他们几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