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煦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让杨怀仁出去躲一躲,避一避风头。具体的惩戒呢,就是让他自己申请去环县呆一段时间。
按照老辈子的规矩,一个人不论是什么原因,只要是被封了爵位的,有了食邑的,都要象征性的去食邑所在的地方走一趟,当时还有个说法叫“蓄民”。
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既然你封了三百户食邑,这三百户人家的赋税便是你的薪俸的一部分,作为朝廷御封的勋贵,自然有责任让这三百户的日子过好一点,你自己不是也又更多的收入吗?
开国初期,凡是封了公爷侯爷的,都十分积极去做这么个姿态,后来太平盛世了,也就没人真亲自去食邑所在的地方去蓄民了。
赵煦这么安排,实际上都不算是个惩罚,从道理上讲,杨怀仁本就应该这么做,但是三百户的食邑对于杨怀仁来说,还真是可有可无的,被封了环县侯之后,他也从没领到过什么真正的食邑。
很明显,赵煦只不过是让杨怀仁做个姿态给别人看而已,意思是你最近出了风头了,因为你的事情好多大佬都看不过去了,你不如自动申请出京去溜达溜达,不也换换新鲜空气嘛不是。
换了前几天,要赵煦拿出这种安排来,杨怀仁还真没有意见,甚至还要买个花篮感谢他一下。
他本来今年就没打算留在京城掺和他们玩权力的游戏,让他去环县,正好可以离开这个斗争的风暴中心,而且他还可以顺便去看看他的牧场建设的怎么样了,享受一段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日子,想想也挺惬意。
只不过现在不同了,何之韵有了身孕,杨怀仁这个当官人的,自然要留在她身边,这要被赵煦一道旨意给打发离开了京城,老婆生孩子他却不在身边,杨怀仁会遗憾一辈子。
这样一来,杨怀仁觉得花篮是肯定不会送了,对于赵煦和高太后,他恨不得给他们送花圈,祝他们永垂不朽。
赵頵听着杨怀仁就这么指着皇宫的方向破口大骂,实在是听不下去了,这事太皇太后和官家做的不地道,可是那俩货毕竟一个是他母亲,一个是他大侄子,跟他和杨怀仁的关系比起来,怎么说都是他和杨怀仁关系比较近,怎么他们有花圈拿,他没有呢?
这年头也没送花圈的说法,赵頵不懂啥意思也可以理解,杨怀仁被他这么一安慰,反倒乐了,“你要花圈是吧?赶明儿给你送上百十来个让你摆门口,让你显摆个够,这总行了吧?”
一百个花圈,花不了多少钱,让杨怀仁费脑筋的是,这一百条挽联要写的都不重样,他还真没有这么高的文学素养。
杨怀仁也就是发发牢骚,骂骂人过过嘴瘾,骂完了,把怒气发泄出来,也就没事了。
他还是理智的,明白这件事自己也有责任,人太有才华了,太会赚钱了,招人嫉妒他正常了,况且,他还没有本钱去忤逆官家的意思。
同时,他也意识到推广蔬菜的事情,他想的简单了,西红柿土豆啥的是挺好吃,也肯定会受百姓们的喜爱,但是要推广普及它们,还是应该按市场规律走,指望朝廷的力量,是有点急于求成了。
他也没想到朝堂上那些老顽固们,对于普及新式蔬菜,竟然是这么大的阻碍,加上高太后这个老太婆把好事办成了坏事,就更难进行下去了。
赵頵和赵佶两位王爷把自家皇庄两万来亩好地种了蔬菜,同样也受到了一些指责,但是人家当王爷骄纵惯了,被骂几句就当耳旁清风,根本就不在乎,反正种也种了,老头子们总不能真的跟两位王爷扯皮个没完没了。
杨怀仁也只有叹气的份,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仔细想想,离开京城出去躲一躲,也正是原本他所想的事情,既然事已至此,不如就顺其自然。
赵頵极力的想证明这主意其实对眼下的杨怀仁来说并不是坏事,何之韵才刚有了身孕,要生孩子也得到年底了,杨怀仁去环县呆个半年,等这件事时候长了,大家也就淡忘了,到时他提醒官家,再找个理由把他召回京来也就是了。
杨怀仁也希望像赵頵说的一样,出去顶多呆个半年就能回来,要是万一错过了自己儿子的出生,他说什么都要跟赵煦玩命。
赶走了赵頵,杨怀仁把召集了家人,把事情交代了一番。弟兄们还是有些不理解的,他们大都不懂朝堂之事,也只能发些牢骚。
杨母是懂儿子怎么想的,只不过她担心的是儿媳妇的想法,有了身孕的何之韵是肯定不能随他去西北边陲之地喝西北风的,孕育杨家第一个孙子,是目前全家上下头等的大事。
莲儿说她要跟着去,一是她可以照顾官人,二是关于牧场的事情,她也可以了解一下,做到心中有数。
杨怀仁摇摇头,直接拒绝了。理由也很简单,莲儿虽然现在是她的小老婆,但是同时也是整个杨家的大总管,家里没有了她,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子。
而且杨怀仁觉得他也不需要照顾,去西北放上半年羊,有那几个兄弟们,还有内卫一帮子大老爷们跟着就行了。
二丫不懂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知道哥哥要离开家好久一段时间,她吵着要跟着哥哥一起出去见见世面,话没说完就被母亲一巴掌拍在小脑袋上。
二丫委屈得流出了眼泪,被何之韵一把拽过来护在了怀里。何之韵一直没说话,可是心里却很复杂。
一方面有了身孕的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当女人最大的幸福,一个小生命正在她的腹中悄悄的孕育,可忽然之间她的官人就要离家而去了,让她担心的是,她不知道杨怀仁这么一走,要什么时候才能回来。